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解密“张杂谷”丨粮食“芯片”该咋播种?

2024-05-23 08:52:25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小满至,农事忙。

  5月20日,经开区沙岭子镇“张杂谷”试验田里,一排排写有标号的牌子插在泥土里,整整齐齐。育种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试验规划。

image.png

  技术员李红在整理谷种 张凤燕 摄

  “沙岭子镇有20多亩谷子试验地,今儿种最后一亩,就全部播种完毕。”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副研究员史高雷说。

  用划行器均匀地划好种植行,插上写有标号的牌子,把对应编号的种子包放在牌子下面,下一步就到了播种环节。

  用耧播,两人一组,一人推耧,一人撒种。

  “看似最原始的播种方式,恰是最不容易混杂。较慢的播种速度,保证了播种质量。”史高雷告诉记者,“推耧是个技术活,用力须适中,用力过大可能种得就深,用力过小可能就种得浅,前行速度、用的力道须做到均匀一致。”

  据介绍,试验的播种方式分两种类型,条播和穴播,耧播也称条播,指用耧开沟,一条一条地播种;穴播是指挖穴再点种,这种品种选育目的是为现代化机械播种提供更好的品种。

  “张杂谷”试验田里播种忙 梁涛 摄

  播种从5月初持续到5月底,“张杂谷”试验田包含沙岭子基地和宣化区塔村乡基地,共计50亩。沙岭子试验基地种了近3000份材料。

  试验材料较多,要想做到丝毫不错,播种前期整理种子的环节非常重要。

  技术员李红告诉记者,从4月10日到4月底,他们一直在整理种子,特别是从海南试验基地收获回来的种子,要一一分类、编号、入档。

  整理好的谷种标号以后码放在筐中 张凤燕 摄

  李红拿起一袋种子给记者看,只见上面标注着“23DMS-2003”,她说,这表示2023年冬天在海南梅山试验基地种植的第2003号谷子。

  “为了试验的精准性,一般情况下,每份试验种子要三次重复,也就是播种三次,在每次重复表现较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研究环节。”史高雷说。

  他指向一块做好标记的试验田说:“这边种得就是‘张青谷12号’粮饲兼用谷草系列,这是通过穴播选育出的新品种,更适应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栽培方法。”

  近年来,市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赵治海带领团队成员积极研究“张青谷”系列粮饲兼用谷子,像“张青谷12号”粮饲兼用谷草品种亩产鲜草重达5000公斤。

  赵治海介绍,“张青谷”系列饲用谷子耐盐碱,可以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主推品种,实现粮、饲大幅度增产。同时可解决我国农牧交错带优质饲草短缺问题,实现“藏粮于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好种子都是田间地头试验出来的。”这是赵治海常说的且最朴实的话。

  从2000年培育成功杂交谷子“张杂谷1号”到世界上第一个抗除草剂“张杂谷2号”,再到创当时世界谷子最高纪录亩产811.9公斤的“张杂谷5号”等,二十多个品种有的耐盐碱,有的耐旱节水,有的注重口感品质……

  瞭望20多亩平整的土地,一粒粒谷种已经在泥土中苏醒,正积蓄生长的力量。(河山新闻记者 张凤燕 赵震平 梁涛 李小永)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