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宣讲融合,统筹线上线下平台资源,打造一批理论宣讲品牌,推出一批理论宣讲精品,尤其积极探索互动式宣讲新模式,采取理论宣讲与讲故事、讲事实、讲逻辑相结合,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让理论“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万余场次,直接受众达49万余人次。
上下联动,让宣讲有灵气、冒热气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持续掀起学习热潮,激励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本地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今年5月我市印发《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宣讲工作方案》,在吸收前一阶段集中宣讲活动经验的同时,充分整合各类宣讲资源,遴选精干力量组建市级宣讲团,开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44条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菜单,通过“干部群众点单——市委讲师团派单——市级宣讲团接单——互动评单”的方式,常态化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宣讲不仅在教室里、课堂上,更要在门前楼后、田间地头等老百姓的“生活现场”。为切实打通基层宣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轻巧化传播,我市着力构建“宣讲+互动”新体系,在总结连续9年被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委讲师团评为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的基础上,打破区域间的隔阂,组建市级“理论微宣讲”示范团,深入万全、塞北、涿鹿等16个县区,坐马扎、用乡音,将基层干部群众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通过10分钟左右的“理论微宣讲”,在相互交流中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脉搏、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使他们坐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党的“好声音”。
在市级宣讲团的带动下,各县区各部门基层宣讲队伍也迅速跟进,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学校……张垣大地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线上宣讲,多元互动打破传播瓶颈
为让宣讲形成燎原之势,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宣讲队伍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开展“线上宣讲”,以干部群众便于参与的方式,进行“线上交流”“线上互动”,扩大宣讲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我市依托《张家口宣讲直通车》网络宣讲平台,开设“学习中心”“宣讲动态”“理论宣讲”等版块,常态化推送理论学习文章和理论宣讲视频,并定期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宣讲暨基层理论骨干培训活动,通过你问我答、互动探讨的形式,提高参与度和体验感。多个宣讲活动直播视频点击量达10万+。
为进一步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平台载体,我市还策划推出全市首档电视互动宣讲节目《宣讲聚合力奋进向未来》,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结合当地实际,从经济、生态、民生、文化等角度切入,每期一个主题,相关领域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采用内外景相结合的方式,层次化、具象化、生活化进行互动宣讲,以电视节目和短视频的形式在张家口电视台多时段播出,并在“河山”新闻视频号、“央视频”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张家口平台等新媒体同步宣发。目前已推出2期节目,播出后干部群众反响热烈,每期全网收听收看人次均达到10万+。
在基层,群众理论学习氛围同样浓厚。“竹板一打响连天,欢迎走进直播间,今天不把别的言,就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来宣传……”近日在尚义县,二人台演员吕峰在直播间里开始了宣讲。吕峰是深受当地百姓喜欢的“草根明星”,在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10万粉丝。现在,他的直播间已然成了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线上平台,在与粉丝的互动中,也让大伙儿喜欢听、能听懂、好理解。
如今,更多形式新颖接地气的线上宣讲正在同步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潜移默化间已“滴灌”进百姓心田。
线下宣讲,变“一人讲”为“人人讲”
一个临时搭设的讲台,一把把整齐摆放的座椅,便延伸出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阵地”。近日,在桥西区堡子里街道北关街社区,一场生动的党课正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巷内火热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一改往日“社区讲、居民听”的老形式,采取“典型人物+经典故事+居民互动”的新模式,带领在场人员重温党的百年风雨路。在热烈的氛围里,一些老党员受到启发,还分享了本地流传下来的很多“红色”故事,让大伙儿在相互交流中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基层“新”力量。
北关街社区依托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胡同党课”特色品牌仅仅是我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的积极性,不断打造基层宣讲品牌,开展特色宣讲活动,一支支群众身边“走不了”的宣讲队伍也随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
“党的二十大绘就新蓝图,幸福生活新时代,美丽康保我的家,红色引领聚伟业……”康保二人台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当地群众素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台”的习惯。现在,这项传统文化艺术正绽放出新的时代魅力,成为当地做好理论宣讲的新载体。“看戏也是听课,还能相互交流,发表看法,这样的宣讲方式谁能不爱?”康保县怡安康城社区居民李占通说出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心声。
一句句称赞正是对宣讲方式喜爱与认可的最朴素表达。为让每一场宣讲冒热气接地气,我市各级宣讲队伍向内挖潜,通过曲艺、歌曲、舞蹈、诗歌朗诵等形式,创作出许多看得见、听得懂、能领会的优秀作品,变“阵地式讲解”为“体验式互动式宣讲”,为大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今年以来,我市还大力支持和鼓励各县区充分发挥退休党员、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基层宣讲骨干力量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作用,积极运用“大喇叭”“红马甲”等方式,与基层群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宣讲。如今,放眼张垣大地,一幕幕互动交流的场景,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学促用、以学促干,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动力的同时,也吹响了上下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冲锋号。
(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任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