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要闻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封封平安信 拳拳为民心

2023-08-25 08:53: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雨急,夜黑,路窄。

  “咣”的一声,车撞到树上,身体急速前倾,胸腹部被安全带勒得生疼……8月23日19时30分许,河北省涞水县九龙镇纪委副书记杨春城一路颠簸赶到盘坡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紧急转移安置41名危险点位群众。

  涉水,爬山,越涧。

  8月1日,同样是在雨中,他与九龙镇派出所所长景剑峰,徒步翻山越岭40多公里,实地摸排处于“孤岛”状态中的8个村庄,并用书信的方式把村民平安的消息报告给镇政府。

  一封封平安信的背后,是一颗颗拳拳的为民之心。“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去。”杨春城说。

  突击与留守,都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情景再现】

  “找杨书记呀!看,路口那个身穿黑色上衣的就是。”

  8月24日清晨,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来到九龙镇罗古台村,在一位村民指引下,找到了杨春城。他与罗古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林正进行灾后房屋安全隐患排查。

  “村里受损的32个房屋,不能再住人。房子倒了、财产损失了,不可怕,只要人在,生活就能从头再来。”杨春城一再叮嘱张永林,转移出去的群众,别管在哪儿,一定要保障好,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时刻为人民着想——这是杨春城执着不变的信念。

  8月1日,杨春城与景剑峰蹚着洪水来到罗古台村。从九龙镇政府到这里,平时不到15分钟的车程,他们走了两个多小时。

  杨春城迅速联系张永林,了解受灾情况,确认全体村民平安,“必须尽快把消息传回去,镇里早一分钟了解实情,就能早作出精准部署。”

  此时此刻,泥石流已将通信光缆、信号设施冲垮,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方式瘫痪。杨春城与景剑峰决定用最实际、最原始的方法,通过手写信件传递信息。

  “李书记、许镇长:见字如面,我和杨书记已到达罗古台村,罗古台村无人员伤亡,平安。”

  信写好了,谁来送?看着4名村“两委”干部,杨春城面露难色。村委会副主任张生海抢前一步说:“你们赶紧去下一个村,这封信我来送!保证完成任务!”

  “罗古台一个村干部来到这里,给了我一封信,看见里面的内容,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正在桑园涧村了解灾情的九龙镇党委书记李龑说,这封信很重要,让他们可以准确预判群众伤亡情况,为救灾力量的分配提供了依据。

  【平安背后】

  雨越下越大,罗古台村72岁的村民张生林越来越怕。7月31日8时30分许,洪水冲进屋里,很快没过膝盖。

  “前几天,村干部天天催咱走,你说没事,偏不走。这可好,想走也走不了了!”他不时埋怨老伴。

  水面逐步上升,老两口一筹莫展。

  “老张,快,蹚水出来。你儿子也来了,他背你老伴走,我去赶你家那80头羊,先转移出去。”张永林爬上墙头大喊。

  “这是救了俺们的命啊,还给俺们挽回了财产损失……”8月24日,与记者聊着聊着,张生林的眼睛就泛红了。

  罗古台村共737人,7月31日前,转移安置危险地点群众106人。洪灾中,正如平安信写的那样:无人员伤亡!

  群众平安背后,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

  入汛以来,李龑、杨春城等人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他们吃住在办公室,指挥调度防汛抢险救灾等工作。

  7月31日,暴雨倾盆而下。通信中断、道路断交,8个村庄5000多名村民处于失联状态。虽已提前布置好危险地点群众的转移,但九龙镇党员干部还是心急如焚。

  次日凌晨5时,杨春城找到李龑,“我是本地人,地形路况都熟悉。我申请立即出发,实地摸排失联村人员伤亡情况!”

  “杨书记,您都56岁了,还有慢性病。我和您一起去,路上好有个照应。”同为党员的景剑峰也请缨同行。

  就这样,两人果断冲进了雨中。

  “不能丢下一位乡亲。我也能去!”

  “跟在他们后面,可以及时增援。”

  …………

  镇里40多名党员纷纷举手请战。总得有人去,也要有人留,一时间,李龑犯了难。

  “熟悉当地情况,身体好的,去;其他,留。”李龑决定自己带队去,镇长许杨留下,指挥调度防汛抢险各项工作,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生活,其他留守党员干部配合。

  很快,九龙镇成立了一支主要由党员组成的10人突击队。李龑带领队员,徒步沿省道S236线向着杨春城和景剑峰的方向前行,“若前面村庄出现问题,突击队可第一时间前往进行集中救援;若平安无事,则在沿途省道与村路交口处,每处安排一名突击队员,遇到受灾群众,可将其转到安全地带。”

  先手棋与组合拳,防汛救灾中的远见

  【情景再现】

  8月24日,记者跟随杨春城从罗古台村往北走,只见道路两边一段段围栏被冲垮,有些大树被连根拔起。

  “8月1日,一路上都是滑坡点。”想到那些无法预料、滚滚而下的落石,杨春城依然“感到后怕”。

  那天,他们走过铁角村,山路被浓雾笼罩,下起了小雨,只听见一声声“轰隆”巨响,不断有泥石流从半山腰倾泻而下。

  他们面临一道并不简单的选择题:向前,有生命危险;绕路,多走约50公里。

  时间不等人。“闯过去!”杨春城说,他们在岸边观察,发现两次泥石流的间隔较为稳定,只要算准时间、找准落脚点,穿越泥石流可以实现。

  泥水没过了膝盖,他们一步一步往前挪。20分钟后,两人终于闯过这条30米长的山涧。当景剑峰用最大力气迈出最后一步时,泥石流从身后滚滚而下。

  就这样,他们走到了庄里村、庄头村、高铺村。

  这些村庄均无人员因灾死亡。在高铺村,杨春城和景剑峰又写下一封平安信。

  “谁也不知道这些信能不能安全带到,所以每一封信中,都会把前面已经经过的村庄情况重新复述一遍。”杨春城说。

  【平安背后】

  “那晚河里的水越来越大,太吓人了。”

  回忆起7月31日那个暴雨肆虐的夜晚,高铺村党支部副书记董永会依然心有余悸。

  好在,7月30日他们就把紧邻河道居住的13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次洪灾中,高铺村237人无一伤亡。

  群众平安背后,是科学研判、提前转移。

  在杨春城办公室,一张《九龙镇灾害隐患图》贴在墙上最显眼位置。经过向专家请教,根据降雨量推算预测等情况,杨春城在图中画出38处灾害危险地点。

  按图索骥,九龙镇提前分级摸底,做好基础台账,明确具体转移人员。汛期前,该镇在30个行政村进行了应急转移避险演练,成立31支应急救援队。

  “根据各部门预警信息,结合这张图,加上平时的演练和救援队的努力,我们从危险地点转移出920余名群众。”杨春城说。

  下好防汛救灾先手棋,研判精准了,措施有力了,群众安全了。

  8月23日下午,九龙镇政府,李龑巡村回来刚刚坐下,雨就下了起来。他站起身、往外看,观察雨情,同时拿起手机,查看预警信息。

  “隐患图中灾害危险地点的部分群众,必须立即撤离。”李龑作出决定。

  一套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迅速启动——

  各包片干部部署调度防汛、群众撤离和转移安置工作;

  各村按照预案,保障信息畅通,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

  …………

  当日23时,全镇有受灾风险的村民全部转移。

  连降暴雨,河道也是最受考验的地方。

  复盘此次洪灾全镇无人员伤亡的原因,李龑说,对河道进行治理,这招先手棋发挥了很大作用。

  九龙镇深受洪水倒灌之苦。2010年、2012年都曾发生倒灌情况。这些年,九龙镇一直在反思:如何补上这一短板?

  “在治理理念上,我们不仅从提高行洪能力上考虑,还对重要河道、两河交汇重要节点等进行优化提升。”李龑介绍,2015年以来,九龙镇已对庄里、岭南台、铁角、山南等村旁边的河道进行治理。

  “冲在前”与“跟着上”,党员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情景再现】

  “路被冲毁,无法下脚,我们只好沿十几米高的峭壁绕行,每迈一步都很难。”从高铺村驶往岭南台村的路上,杨春城指着面前的一段山涧对记者说,当时,他在这儿脚下一滑,身子半悬,慌乱中,抓住了一棵小树,才没有掉下去。

  越难、越险,党员干部越要冲在前。哪段路被冲毁,各村水毁房屋有多少……俩人一路问、一路探,为灾后恢复重建搜集第一手材料。

  经过近12个小时的跋山涉水,8月1日17时许,杨春城和景剑峰来到海拔1600多米的岭南台村。

  “他们瘫坐在地上,鞋被石头划破。我拿干净衣服给他们穿时,看到杨春城的腿也被划破,脚被泡成没有血色的白。”说起他们当时的样子,岭南台村老支书吴德树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

  在岭南台村村委会,杨春城和景剑峰写下了此行最后一封也是最长的一封信,“李书记、许镇长:见字如面,我和杨书记已安全到达岭南台村。岭南台村一切安全,无人员伤亡,高铺、三道港、庄头、庄里、道沟经我俩核查,无人员伤亡。”

  看到他俩能上来,村里一位年轻人决定走下去,把信捎到了镇里。

  【平安背后】

  8月12日,岭南台村被转移的村民吴雪英回到家。

  “街巷已被打扫干净,围墙因为村干部提前做了加固,没被冲毁。”说起这些,吴雪英心存感激。

  吴德树说,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巡路巡河,消除安全隐患;提前做好环境消杀工作,确保灾后无疫情。

  一切,都是为了群众平安。

  “再加把劲啊,把杂物清掉。”8月23日中午,在高铺村,董永会手拿铁锹、铁桶,搬石块、清垃圾、疏沟渠。

  76岁的老党员李万芹挽起裤腿,带着铁锹、扫帚上街清淤,“如不及时清理石头和泥沙,群众通行就会有危险。”

  共产党员冲在前,广大群众跟着上。身强体壮的青年来了,两鬓斑白的老人来了,三十多个村民相继赶来。

  “村里的事,大家齐心协力,更好解决。”李龑说。

  道路被毁、积水内涝……8月1日,铁角村因暴雨而成为“孤岛”。

  “村里通向省道的路原本是沙石桥,洪水把桥冲得‘七零八落’。”铁角村党支部书记杨春明说,8月4日,雨势减弱,他便开着钩机,招呼大家一起架桥。

  一声招呼,村“两委”干部和十几个年轻后生从家里赶来。大家找来铁锹,争分夺秒修路架桥。

  经过2天的抢修,终于达到了通车条件。下一步,杨春明想着尽快修缮村里受灾房屋,确保村民平安回家。

  晚风吹过九龙镇,家家飘出饭菜香。党员干部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办公地点,梳理灾后恢复重建进展——

  8月7日,九龙镇辖区内所有国省干道达到通车条件;11日,30个行政村恢复通电;21日,所有连村道路均被打通;截至23日,累计清淤72963立方米,完成环境消杀面积近20平方公里。 (河北日报记者 赵建 王璐丹)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