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在张家口至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车缝纫厚质材料特有的“咚咚”声此起彼伏。“至山”是张家口本土服装企业,近年来逐步转向冰雪运动服装生产。冬奥会前,他们生产了2935套张家口赛区城市志愿者服装装备。至山体育创始人刘宗林说,“借助冬奥会,我们发挥品牌影响力。新雪季,我们正与雪场接洽,有望为他们提供服装装备。”
记者了解到,张家口市不断放大冬奥效应,借助丰富的冰雪资源,不断探索“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通过科学规划冰雪产业布局、强化“冰雪+”产业融合,全力打造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续国际赛事影响力
出发、起跳、旋转跳跃、平稳落地……看着专业人员在云顶雪场作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束文的思绪直接回到了2022年初的北京冬奥会现场,当时各国运动员在云顶滑雪公园参加雪上项目的竞技。束文作为场馆后勤部副主任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服务。“云顶有世界一流的滑雪场地,后冬奥时代我们将充分利用冬奥遗产。”束文介绍,目前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场地基本完成塑形,U型池不做改造可继续承担专业队的训练任务。今年多个项目的国家队、地方队到云顶的训练人数超过200人。同时,保留下来的赛道仍具备举办世界级赛事的能力,今后他们将继续承接世界杯的系列雪上赛事,延续冬奥会及国际赛事的影响力。
河北省加快推进后奥运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后续利用总体方案》。《方案》要求,2023年,基本完成场馆设施完善提升工作;四季文化旅游业态全面展开,体育旅游人次不断增长,带动崇礼区旅游人次超过300万。
《方案》明晰了各竞赛场馆的功能定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作为跳台滑雪、北欧两项世界级专业赛训基地,冬奥文化旅游的地标性景点,会议、会展、庆典的特色举办地,开展足球等赛事活动的基地。云顶滑雪公园,作为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项目世界级专业赛训基地,青少年滑雪教学培训基地,自行车、徒步越野等户外运动项目基地。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作为越野滑雪、冬季两项世界级专业赛训基地,山地车、越野、射击、马术等户外运动项目基地,青少年体育研学、培训基地。
开拓“冰雪+旅游”新热点
在距离崇礼80公里的张家口沽源县,12月10日库伦淖尔滑雪场对外开放,全新升级的滑雪设施和优秀的雪质吸引不少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享受冰雪激情。“这里的雪道比较平缓,初学者不会产生恐惧感,危险系数也比较低。”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总经理齐心告诉记者,受到北京冬奥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冰雪运动,“这里的雪场场地宽阔、坡度不高,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里还有5万多平方米的戏雪乐园,配备了雪上摩托、雪上卡丁车等娱乐设施,让游客玩得尽兴。”
沽源县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在冬季,除了滑雪活动,这里的冬捕节更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齐心说,我们时刻监测冰面厚度,计划于本月底举办冬捕节。游客在滑雪之余,还可体验冬季捕鱼文化。这项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在华北地区影响颇深,也是距离京津最近的冬捕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体验。
丰富群众冰雪运动体验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发布了十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榜单,由张家口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云顶滑雪场、万龙滑雪场、富龙四季小镇等)、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冰玉环)、太子城展馆、太子城遗址陈列馆组成的“冬奥雪国,激情之巅”精品线路上榜。
一年来,张家口市冰雪运动迈步向前,冰雪旅游热度不减。张家口市成功举办了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和坡面障碍追逐世界杯等高规格赛事活动100余场,拥有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和管理运营团队。群众性冰雪运动方面,2022-2023雪季,崇礼区各大滑雪场在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雪场安全有序开放运营的基础上,计划推出多样冰雪活动,丰富群众冰雪运动体验。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张家口市已建成万龙、云顶、太舞、富龙等大型滑雪场9家,创建冰雪运动培训基地59家,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0所,累计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突破550万。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宣化区2个冰雪产业园区,累计引进法国MND滑雪设备制造、美国M3千禧世代雪板研发制造、意大利天冰冰雪设备生产制造等项目113个,形成以冰雪装备研发、制造、检测、仓储为一体的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具备了冰雪产业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竞争优势。(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张家口日报记者 吴建巍)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