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笃行不怠,融合推进“四大国家战略”,张家口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京张携手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令世人赞叹,张家口走向世界舞台,冰雪旅游和冰雪产业在张垣大地方兴未艾,后奥运经济不断升温。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我市强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示范体系建设,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蝶变。我市加速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向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目标不断迈进,绿色生态、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大好河山张家口更加美丽宜人、环境宜居。冬奥会催生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不断从规划迈向现实,文化旅游产业日渐兴旺,京张两地正携手努力打造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和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
【十年答卷】
后奥运经济蓬勃兴起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闭幕。进入后冬奥时期,张家口市确定2022年为“奥运经济推进年”,让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把奥运热度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游客来到“雪如意”参观打卡。韩洁 摄
目前,崇礼区已建成国际标准雪道169条,有近3万人从事滑雪相关产业,冬奥会把“冰天雪地”变成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今年夏天,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已举办大中小型赛事、会议、活动5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未来这里将是“体育+文旅商养”多业态融合发展,集专业赛事、会展表演、康养度假、研学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体文旅”目的地。
冬奥会带火了张家口冰雪产业。我市依托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平台,布局冰雪全产业链,滑雪服、滑雪板、滑雪鞋、滑冰鞋、滑冰服等个人轻装备,造雪机、压雪车、浇冰车、索道等重型装备正加速实现本地造。目前,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11个,总投资561.6亿元,落地88个,投产运营51个,累计实现产值10.31亿元。
“首都两区”建设成效斐然
我市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厚植生态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依法治理污染,筑牢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我市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增绿、净土”四大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加快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出入境河流断面监测和上下游联防联治,管控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白河、永定河等出境断面水优良水体比率稳定在100%,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累计完成农村“双代”37.4万户,全市P 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京津冀地区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质总体达标率100%,让蓝天白云常驻、碧水清流润城。
立足建成“首都两区”,我市按照《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要求,以2022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在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方面制定了“首都两区”建设目标,力求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全面起步
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我市围绕“冬奥冰雪游”“草原生态游”“红色研学游”“长城古堡游”“康乐休闲游”“亲子假日游”6大主题,推出了20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全面打响冬奥之城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区域,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筑和配套设施与五彩斑斓的秋色交相呼应,美不胜收。马佳琦 摄
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第二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发布了118项“全季体育燃动京张”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推出了52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包括“十佳精品体育赛事”“十佳体育旅游线路”“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和22个“京张体育研学目的地”;举办了中国崇礼2022年度体育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冬奥场馆定向赛等大型赛事。如今,我市已成为全省体育赛事设项目最多、最全的城市,年累计举办赛事2000余场次,参与者超过20万人次。
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今年,我市计划实施的139个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总投资2142.62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17.77亿元,目前首批总投资149亿元的46个项目已开工,谋划储备项目652个。
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亮点频现
张家口被誉为“风的故乡,光的海洋”,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域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00万千瓦,丰富的资源条件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强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国内外诸多“第一”,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有益探索实践。依托资源优势,我市把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推进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成效显著。目前,已有华能、大唐、华电等110多家发电企业落地张家口,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689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70万千瓦,覆盖全市所有县区;全市已落户新能源装备企业26家,形成智能风机、高效光伏组件等多个产业链条;建成4家制氢厂,日制氢产能达17吨,且全部为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大容量储能工程方面,形成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多种规模化储能技术示范……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勇于探索,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复制的经验。(记者 亢春宁)
张家口怀来县土木镇西辛堡村的清晨,阳光明媚,蓝天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清香,大自然的味道让人倍感舒适。村民侯建军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的值班室里,和值守的同事们关注着党的二十大的新闻。
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武殿森摄
十年前,侯建军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每天守着家里的十几亩地生活,这些地一大部分在官厅水库旁边的滩涂上,算不上肥沃,主要种植好成活的玉米。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着牛羊,各家各户门前都堆着柴垛,泥土路上清晰可见牛羊踩出的脚印,空气里散发着牲畜粪便的臭味。
后来,在“首都两区”建设中,官厅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建设起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包括西辛堡村在内的十几个村都纳入了环境改造范围。
“环境好了能当饭吃?”当时,村民们很不解。如今再走进西辛堡村,道路宽阔,街巷干净,路灯明亮,绿树葱茏,花草掩映,民居院墙粉刷一新,健身小广场一个接着一个,新农村田园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自从湿地公园建好后,不仅成为本地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北京游客纷至沓来。西辛堡村是进入湿地公园的必经之地,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周边村庄的水果销售一空,不少村民还开起了饭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侯建军说,以前的生活模式是种地和外出打工,现在他家十几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拿着土地流转费又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打工当保安,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三倍。家里留下的半亩多地种植葡萄,成了他闲暇时光的乐趣。他感慨地说:“环境好了,可不就是端上了金饭碗,现在的好日子都是绿水青山换来的!”(记者 赵娜 通讯员 高成)
当张万军被冠以“零碳”新能源民居带头人时,他还有些意想不到。
张万军是张北县油篓沟镇张号营村村民,家中有5间砖瓦房,已居住了30余年。坝上冬天寒冷,取暖是农民的头等大事。“五个月的取暖期,三间房都需要点炉子,每年家里要买2吨煤,烧煤污染环境不说,还存在煤气中毒风险,家里也被熏得黑乎乎的。”张万军告诉记者。
德胜村新民居。陈亮 摄
张万军家有四口人,两个女儿正在读书,筹建新房是张万军心中的企望,可孩子们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改善居住条件的想法只好搁浅。
去年,张北县以张号营村为试点,先行先试“零碳”新能源民居建设,以户为单位,实施了以光伏、供暖、住宅为内容的民居改造,安装10千瓦光伏,再配套一台相变储能电采暖设备,实现室内水暖长期高效稳定循环供暖。
“2021年9月,我家屋顶上安装了19块光伏板。村里安装光伏根据村民实际情况,或在屋顶上,或在庭院里,也可以是屋顶和庭院结合,有的村民还将光伏与种植、养殖结合起来。”张万军讲。
张北县新能源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杨宗彬介绍,为降低农户资金负担,他们采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筹资模式,2021年屋顶光伏建设投资为每户3万元,其中80%、即2.4万元由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剩余20%、也就是6000元由政府补贴,农户不用投入现金,后期可利用光伏收益偿还银行贷款,实现长效稳定收益。
张万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量估算每户年均收益约为5800元,光伏投资贷款期限是8年,年还款额为3632元,前8年还本付息后净收益约为每年2168元;后17年净收益约为每年5800元。
此外,张万军还在家里安装了相变储能电采暖设备。“这个电采暖设备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储热,利用晚上电价便宜,用电烧五六个小时把热量储存起来,等白天再放热供暖,一整天室内都会保持在22度左右。电供暖用的电费和往年买煤的钱差不多,比烧煤干净方便环保。每年光伏收益还了银行贷款后,剩余的钱正好抵消电费。”张万军介绍。
为了保留坝上人冬天烧炕的习俗,张万军在土炕上放了一床石墨烯电加热毯,恒温加热,温度高低可调。“家里的灶台都拆了,房顶上的烟囱也拆了,做饭时使用电饭煲、电磁炉。”他兴奋地说。
村里还同步实施了房屋墙体外保温、门窗更换、改厕改厨等,2至4户共建一个化粪池,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居住环境改善后,瞅着室内白墩墩的墙壁,明亮亮的门窗,张万军心里更敞亮。
目前在张号营村,17户村民和张万军一样都进行“零碳”新能源民居改造。
张北县大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监事宋利君介绍,继去年后,今年分两批推广实施新能源民居示范工程,第一批已进行了台路沟乡大疙瘩村、馒头营乡馒头营村等6个村的建设,做到光伏、电采暖、改厨、改厕、改水、环境整治全覆盖;第二批7个村也在招标中。(记者 魏民 通讯员 王英军 宋海鑫 张悦)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6个湿地总面积348.28万亩
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6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8个;省级湿地公园8个,湿地公园总面积68.12万亩,占全省湿地公园总面积118.30万亩的57.59%。其中,湿地公园总面积、国家湿地公园总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2017年以来,全市实施退耕还湿2.6万亩,湿地总面积达到348.28万亩,在全省排第二位。
退减水浇地52.13万亩绿化面积达到2759万亩
从2019年至2021年,我市统筹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累计退减水浇地52.13万亩,关停农灌井6153眼。截至2020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提前实现“首都两区”规划2022年水源涵养控制目标。
2016—2021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1547.5万亩,建设规模位居全省之首,林木绿化面积增加到275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50%,崇礼区森林覆盖率达71.53%,奥运核心区达到80%以上。
投入运营服务器107万台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2473.6万千瓦
全市已投入运营数据中心项目14个,投入运营服务器107万台。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473.6万千瓦,成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2020年8月底,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每年可为雄安新区输送超过7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张家口绿电输送至三大赛区26个场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供电。
2018年以来,我市启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达到444辆,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8万余吨,张家口成为全国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年累计举办赛事2000余场次参与冰雪运动者突破600万人次
今年,举办了第二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发布了118项“全季体育燃动京张”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推出了52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包括“十佳精品体育赛事”“十佳体育旅游线路”“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和22个“京张体育研学目的地”。我市发布“冬奥冰雪游”“草原生态游”等6大主题20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我市年累计举办体育赛事2000余场次,全市参与冰雪运动者突破600万人次。(张凤燕 整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