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张家口城市联赛连续举办第七个年头,火热的赛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项城市级赛事何以连续举办多年?赛事举办的背后又带来了哪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近日,记者走进张家口城市联赛,探寻城市与赛事如何在双向奔赴中彼此成就,擎起建设体育强市、发展赛事经济的共同梦想。
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品牌
10月19日,2024张家口台球联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清脆的撞球声在空气中回荡……
台球是城市联赛近年来新增项目之一。张家口城市联赛最早开赛于2018年,开展项目只有4项,七年间城市联赛新增了排球、台球、滑冰(轮滑)、电竞、啦啦操、定向、乐跑等多个项目,实现了“全季节覆盖、全年龄参与、全年度无休、全媒体宣传”。
张家口城市为何能够持续开展,赛事全季节覆盖?市政协副主席、市体育局局长郭志炜给出了答案,“张家口城市联赛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营,打出了全季全体育群众运动品牌,形成了‘天天有比赛、周周有大赛、节假日满赛’的氛围,七年来带动社会俱乐部增长17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翻了一番。”
坚持品牌化办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赛事。张家口城市联赛立足本地、辐射京津冀地区,坚持品牌化推广战略,比赛项目设置以群众经常参与的项目和新型项目为主,综合考虑群众参赛各个因素不断完善赛制赛程,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同时,张家口城市联赛通过重点组织团体赛,推广积分制,放宽参赛限制,优化办赛地点,联赛根据参赛人群特点科学安排开赛时间,推动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进乡村、进学校,实现了联赛全年龄参与、全季节覆盖。
职业化办赛让比赛更具看点
张家口城市联赛在满足大众参赛的同时,却不输专业性,这离不开职业化办赛与不断优化的办赛机制。
“张家口城市联赛参照专业赛事办赛标准,从联赛机制、仪式、项目执裁、场地选择等全方位入手,着力提升城市联赛专业化水平。十大联赛普遍推行升降级制度、转会制度等,增强赛事的多样性、竞争性和活力。”提及职业化办赛,市体育局副局长邵立介绍,比赛向专业化看齐,赛事间歇更植入啦啦操、健美操、街舞等竞赛表演性运动项目,开展明星、游戏、抽奖等互动活动,让看赛群众的观赛体验更加丰富。
张家口城市联赛的成功不是偶然,其背后是我市体育工作始终系统性谋划和小切口突破的结果。
2023年,市政府印发《张家口市建设体育强市十条措施》及系列19个配套政策。一系列贴合本地体育发展实际的政策,规范了办赛流程,同时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其中,《张家口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扶持办法》对传统办赛模式进行了改革,率先提出了推广精准到人的补贴制模式,张家口城市联赛均可按参赛人头给予补贴,大大降低了办赛成本,缩短了办赛周期。
具体执行过程中,我市坚持小切口突破发力,从足球、篮球等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起步,项目级别由低到高逐步过渡,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使得城市联赛快速发展,赢得群众的高度认可,也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北省体育局的好评。
赛事带动多业态融合发展
“上个月,收入70万,与前两年的月收入相比,翻了三番。”张家口赛点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售卖体育运动器材与服饰多年,经理刘建华告诉记者,近两年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热情高涨,与运动相关的产品出现了销售热。
体育赛事是城市经济增长的绿色产业。持续性举办体育赛事,能够为举办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促进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拓宽消费市场。
在我市,张家口城市联赛带来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以赛事为牵引,丰富的赛事活动,带动了场馆运营、装备制造、体育展示、健身指导、体育用品售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的开展,促进了社会力量主动投资,仅兴建足球、篮球等场地就达到70余块;台球联赛助推50余家台球俱乐部进行改造升级,390余家社会主体经常活跃办赛。滑冰(轮滑)联赛带动宏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资建厂,年产值达5亿元。
此外,张家口城市联赛搭建起多个体育消费场景。定向联赛、乐跑联赛全部实现与各景区联合办赛,专门开通了崇礼户外体育旅游线路、张北天保那苏图体育小镇旅游线路、蔚县八百里庄堡骑行体育旅游线路等多条“一日游”“半日游”精品参赛旅游路线,景区门票、食宿折扣和购物优惠等促销活动跟着赛事广泛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促进景区和商圈消费的重要牵引。
郭志炜介绍,“2024年城市联赛吸引观众超过102万人,坚持发挥赛事牵引作用,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带动场馆运营、装备制造、赛事培训、体育用品售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河山新闻记者 马国萍 通讯员 王科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