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内教育

校长是卖调料的,校歌是包子铺老板写的……
游戏小组:另一种“学前教育”的探索之路

2022-04-15 09:11:2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每天上午9点,北京西城区二环路内一个名叫“大半截”的普通胡同里,一扇不起眼的银灰色大门前,会迎来一群兴高采烈的孩子。 胡同里的老邻居都认识他们,“好多是农民工的孩子,办了挺多年,不容易。 ”在这个灰色大门背后的小院落里,四环游戏小组已经走过了整整18年。

  在创立之初,北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张燕没有想到小组能走到第18年。 而如今,四环游戏小组的孩子早已不局限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吸引了一大批认可“小组”教学方式的京籍家庭。 但“小组”仍然不是幼儿园,也不是教育机构,十几年间,身份的困扰和筹资的困境一直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张燕感慨:“走一步看一步吧,一直如此,如今也是。 ”

image.png

  “菜娃幼儿园”的新尝试

  四环游戏小组的发端,就是希望改变流动儿童家庭孤立无援的困境。 最初,小组服务于什刹海附近润德利四环综合市场中的流动幼儿, 因此得名 “四环”,也曾被称为“菜娃幼儿园”。这个今年已经迈入“成年”的“小组”,缘起于张燕的一次田野调研。

  2004年, 张燕正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她一直关注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在欧美等国不是新鲜理念,这些国家的一些孩子选择“在家上学”,社区教育给这部分孩子以及学龄前儿童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一个学生告诉她,位于北京西二环的四环农贸市场有很多孩子,很快,张燕带着研究生来调研。

  在市场里, 张燕看到80多个放养状态的学龄前孩子,绝大多数没有进入托幼机构。那些摊商家庭的社会生活局限在四环市场内, 缺少其他社会参与机会, 他们都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家长尝试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但公立园难进,私立园费用高, 而且这些常常半夜进货、天不亮就要出摊的人们,也没有精力遵循幼儿园严格的接送时间。

  张燕萌发了帮助摊商兴办育儿看护点、并在市场中探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想法,她想到了游戏小组(Pre-school playgroup)。

  游戏小组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 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在欧美等国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游戏小组通常由儿童父母集体出资,不以盈利为目的,每个孩子的父母必须轮流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化身为老师带小组的孩子做活动,课程内容与小组营运方式也由儿童父母开会构思。

  2004年4月, 在四环市场管理办公室的院子里,张燕和学生们把在市场里玩耍的孩子带过来,组织了第一次活动,由此开始了四环游戏小组的探索之路。

  影响家长和孩子的一辈子

  自诞生之日起,四环游戏小组就强调家长深度参与,老师和志愿者仅仅是教育的辅助者,“小组” 鼓励农民工家长通过家长读书会、家长值班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育儿技能。

  在小组初始阶段,摊商家长们对“共建”模式感到疑惑。摊位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当“妈妈老师”“爸爸老师”。于是,志愿者每天组织完孩子活动都下摊位,和家长沟通孩子的表现,了解家庭情况。为了让家长去参加家长会,他们替家长看摊,换家长去小组参加活动,不少家长参加一次家长会就上瘾了,之后成了游戏小组活动铁杆支持者。

  张燕和学生根据课本上所学,又结合摊商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小组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式并延续了十几年:实行混龄制。 日常采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老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者。

  2011 年, 已经 60 岁的张燕即将退休, 游戏小组将不再有源源不断的学生志愿者老师。“四环” 创建之初就想到的 “造血”———在家长中寻找、 培养老师被提上日程。

  妮妮的妈妈丁凤云是小组的第二位妈妈老师。她结婚后大多数时间在家带孩子,偶尔去做保洁工。最初,她完全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不会干,也干不了”。张燕鼓励她,“一边学一边干,每个人都是这样。”每周,张燕都组织妈妈老师培训学习,总结本周工作,分享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然后制订下周计划。

  这一干就是8年, 丁凤云是在小组工作时间最长的妈妈老师。 从2014年至今, 游戏小组已经从家长中培养出了八名妈妈老师, 如今撑起小组日常教学的三名全职老师,全部出自家长。

  “没有游戏小组,可能我就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如今已上初二的妮妮说,校长是市场里卖调料的,校歌是包子铺老板小雨爸爸写的,小朋友们年龄不同但是互相亲近。 直到现在,妮妮也不惧怕上学,不怕老师。

       夹缝中求生存

  截至2018年的统计,四环游戏小组服务过的孩子达到31200人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总计6240人次,近10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把研究定在小组,共有超过600名孩子从游戏小组毕业。 但游戏小组始终不是教育机构,多年在身份、场地、资金来源与政策变动等层出不穷的困境夹缝中生存。

  成立伊始, 小组因为解决了摊商子女的学前教育难题,曾得到四环市场办公室的支持, 允许小组活动在办公室的小院进行, 后又提供了一间闲置仓库。 可一旦北京举办大型公共活动或遇到大型公共事件,小组就面临“关停”。

  最长一次停课和“危机”发生在2010年。接连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引发大规模排查,街道要求市场加强安全管理,由于没有正式身份, 市场管理办不愿再承担支持游戏小组的风险, 收回了一直提供的免费场地,在当年5月通知小组“无限期关闭”。

  这次长达一年多的关停,让小组的几个主要志愿者意识到,小组必须有正式身份。张燕当年的学生及志愿者马楠回忆说,2008年之前小组就尝试过工商注册, 可由于市场办公室无法提供房产证而作罢, 搬到大半截胡同后, 房东为他们提供房产证原件, 但工商部门要求居委会出具房屋民转商证明,但居委会说无法开出此类证明。

  于是, 小组又重新努力注册 成 为 民 营 非 营 利 组 织(NGO),西城区民政局社团办告诉他们,因为没有固定场所,小组也不能注册为NGO。 马楠记得,当时几个师姐跑这件事,也想过求助母校, 挂靠到北师大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又被告知,中心没有公章,无法挂靠。

  理念的认同与现实的无奈

  身份悬而未决之时, 小组的教育理念却先被社会和官方认同。 2010年和2013年,四环游戏小组两度发起召开 “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2012年, 小组与北京市教委合作的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项目也正式立项通过, 北京市教委委托四环游戏小组对分布在朝阳、海淀、石景山等城乡结合部“山寨幼儿园” 的近百名学前教育从业者和志愿者进行培训, 推广四环游戏小组的教育理念。2016年, 小组入选亚太幼教区域组织(ARNEC)“发展中国家本土幼教创新案例集”,是中国唯一入选的社区儿童公益组织。

  2016年8月, 小组终于正式注册为非营利社会组织,官方名称为 “四环之友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亲子活动”的形式教学。 法定代表人李远香回忆说,2016年上半年,政策突然“开了个口子”, 李远香听说消息后赶紧再去申请, 从递交申请到拿到执照,不到两周。才刚拿到执照, 政策就再次收紧。“我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小组能申请下来执照是一个偶然事件。”李远香说,“如果错过那个时机,就申请不下来了。 ”

  根据2021年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末,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6万名。 张燕的梦想,就是将“四环”模式推广,农村的妈妈们回到农村自己办小微园, 城市的流动儿童家庭组织起来,办游戏小组。 如今,她无奈地说 “走一步看一步吧”,因为 “教育不是孤立的, 与经济、人口、政策等等紧密相关,只能做一点算一点”。但无论如何,多一些游戏小组,就能让更多孩子跟在父母身边。

  (据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