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讯:按照市教育局近期印发的《张家口市教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十四五” 期间我市发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全市学子就近享有优质教育。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根据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以县为单位制定完善学前教育布局规划,优化幼儿园空间布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加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建设,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到2025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达到 5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55%和85%。严格民办幼儿园准入管理,加强日常监管,坚决防止出现新的无证园。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坚决克服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紧围绕科教兴国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 校际教育差距,有序扩大寄宿制学校学位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入学需求,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加强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切实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入学需要。巩固消除大班额工作成果,逐年降低大班额比例,到2025年全部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一年内作业总量整体压减、课后服务全面覆盖、学科类培训明显减少、学生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全面规范、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需求。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超大规模普通高中学校数量,新建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规模控制在3000人以内。落实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到 2022 年基本消除 56人以上大班额, 到 2025年高中班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鼓励优质高中通过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整合薄弱高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支持普通高中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 形成办学特色。 探索发展综合高中,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提升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 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体系,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强化家长法定责任。 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各项资助政策,完善精准资助体系。 持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政策体系,推动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
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全面构建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新时代张家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建1所高等职业院校,指导每个县区至少办好 1 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集中力量、持续支持综合实力较强的职业学校率先发展,力争建成 5 所左右办学实力雄厚、 校企合作紧密、办学规模较大、办学特色鲜明、 办学质量领先,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群)建设计划,重点培育建设1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2个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地,推动市属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序列。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建设2个骨干专业 (群),3个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 个“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发展一批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 加快建设一批康养、家政、护理等人才紧缺领域的专业,重点建设冰雪产业相关专业,为后奥运经济储备人才。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高水平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朱晨晖)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