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频频刷新纪录,成为全民话题。从健康视角看,《哪吒2》里还藏着很多健康密码,“满身反骨”的哪吒带给我们哪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启示?“鲨鱼齿”“地包天”这些口腔健康问题家长怎样应对?说话“烫嘴”的申公豹如何不让口吃成了人生的绊脚石?太乙真人的“阴阳平衡”教会我们如何中医养生?2月20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邀请市沙岭子医院、市口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各相关科室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满身反骨”的哪吒: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启示
近期爆火的《哪吒2》影片中,哪吒从顶着黑眼圈、满身反骨的问题儿童,到舍身救陈塘关、打破出身决定论的少年英雄,李靖夫妇的育儿历程,让无数家长悟到亲子沟通之道。《哪吒2》中到底藏着哪些青少年心理健康密码?正逢开学季,给家长留下哪些宝贵的育儿启示?记者采访了市沙岭子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副主任任芹为大家详细解读。
哪吒的叛逆,其实是想获得关注的信号
《哪吒2》中,丸子头、黑眼圈、吊儿郎当的哪吒,十足一个世俗眼中的“熊孩子”,他带着一身反骨,闯出各种各样的祸事,让父母心力交瘁。“事实上,哪吒这些看似无理取闹的叛逆行为,是一种想获得关注的信号。”任芹介绍,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标志。一般来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2~3岁时的“宝宝叛逆期”、6~8岁时的“儿童叛逆期”、12~18岁时的“青春叛逆期”三个阶段。其中,青春期是孩子叛逆行为最显著的时期,也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地支持理解、陪伴,还有教育方法的适当调整。
碰到孩子的叛逆,家长该怎么办?任芹表示,首先,家长应感到欣慰,孩子成长了,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其次,父母教育方式该适时调整了,多花些时间和耐心陪伴,倾听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而不是一味教导和控制,学会向孩子“示弱”,尊重孩子的自主权,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不要干涉、侵入太多,同时建立明确的边界,确保家庭规则的执行。此外,需要时自己或带着孩子一起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
哪吒的认同感得不到满足?放下“完美人设”鼓励“试错”
哪吒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又害怕自己的力量会伤害别人,从而陷入了“我是谁”的自我认同危机之中。这也是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认同感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任芹解释,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理解,它影响着个体的情绪、行为和与他人的关系。自我认同感强的孩子,通常能理性看待自己的优点、缺点,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相反,自我认同感弱的孩子,容易感到迷茫、焦虑,并常常对外界反馈过度敏感,甚至在面临压力时可能引发负面情绪。
孩子的认同感得不到满足时,社会和家庭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其化解。
首先,帮助孩子分析,缺乏自我认同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家庭教育过于严厉或放任?家庭缺乏情感支持,孩子感到孤立无援?或者攀比过度?针对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放下“完美人设”,鼓励和支持孩子“试错”,尝试新生事物,即使最终失败,也让其明白:失败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此外,鼓励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决策,如选择兴趣班等。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放的沟通环境,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帮助孩子的同时,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真正地让孩子感受到大人的真挚、信任,以及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不完美”。因为父母、老师都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榜样,做好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说话“烫嘴”的申公豹:早干预早治疗给心理“脱敏”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申公豹每次说话都结结巴巴,一句“我我我我不是妖”让人忍俊不禁。他聪明、强大,却因口吃屡屡受挫。戏里是笑料,戏外却是困境,现实生活中口吃并不只是说话不流畅它可能影响心理、社交甚至人生选择那么,口吃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改善呢?市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主任周迎东为大家答疑解惑。
口吃,俗称“结巴”或“磕巴”,是一种语言流畅性障碍。表现为在说话过程中,出现不自主的声音、音节或单词的重复、延长或停顿。这些不流畅的言语可能伴随面部或身体的紧张动作,如眨眼、点头等。
口吃的危害有哪些?
周迎东介绍,口吃不仅影响语言表达,还可能导致恐惧、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个人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心理影响:口吃者常对说话和社交产生恐惧,可能通过逃避交流来掩饰自己的问题,进而发展出各种恐惧症。
性格影响:由于口吃导致的自卑,可能使人不敢与他人交流,形成自我封闭和懦弱的性格。
学业影响:在学校中,口吃可能使孩子不敢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问题,难以融入集体,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身心健康影响:如果口吃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严重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口吃需要干预吗?
在儿童语言发育过程中,尤其是3.5周岁以后,可能出现语言不流畅的现象,这通常被称为“发育性不流利”,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但如果出现以几种情况,应考虑进行干预。经研究,口吃可能持续终生的高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男孩,在成人中男性口吃发生率是女性的3-4倍;口吃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或曾患有口吃;口吃症状持续6个月及以上,症状一直没减缓;伴有其他言语-语言障碍或发育迟缓。
口吃的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对口吃的治疗至关重要。”周迎东提醒,目前研究证实有效的技巧和策略:
流畅塑形法:包括控制语速,拉长声音,停顿,声带持续震动,轻柔启动,构音器官轻柔接触等技巧,可以帮助改善说话的习惯,让整体流畅度提高,难发音减少。
难发音的分析和处理技巧:逐个分析所有的难发音,发生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技巧。
口吃修正法:口吃前怎么做,口吃中怎么做,口吃后怎么做,让我们成为口吃的成功管理者。
心理情绪训练: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口吃的系统减敏感法,正念训练,减少逃避行为。
综合疗法等:对于儿童口吃,持续半年以上的建议介入专业的言语治疗和早期干预,治疗重点在提高说话的轻松度,有效的沟通能力,健康的交流态度上。年龄较大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口吃除了言语流畅度外,还要关注其整体言语体验,最大程度降低口吃对其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此外,家庭的支持在口吃康复中也至关重要:
家长应放慢自己的语速和处事的节奏。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家长应该以中等偏慢的速度与孩子交流,但也不可过慢,应保证自然交流,在与孩子相处时候的语言和态度应该“温柔而坚定”。
避免时间紧迫感,多给孩子回应的时间。有二孩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认为另一个孩子会抢话,或者本身这个孩子是急性子,通常在说话的时候会有时间紧迫感。因此,在口吃的孩子说话的时候应该让其他孩子先不要抢话,认真地听他说完。
创造支持、包容的家庭环境。当孩子认为家庭环境是支持的,并不会因为口吃而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会有正向的支持。
特定单独的时间安静的陪伴孩子。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或对话,在这个过程一定是你和孩子每天选择一个安静、心平气和的状态,进行对话,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太乙真人的“阴阳平衡”:中医揭秘日常养生之道
从申公豹的“代购药单”到玉虚宫的八卦布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多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中医智慧。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医务科主任、肿瘤科主任张光为大家进行详细解析。
太乙真人屡次在危难时刻挽救哪吒与敖丙,他的秘籍,实则就是中医传承千年的阴阳平衡与形神相守之道。影片中,为取得玉液琼浆复活金莲,给敖丙重塑真身,太乙真人巧妙安排敖丙附身于哪吒,一同前往玉虚宫。“一体双魂”设定下,太乙真人指导哪吒要压制心中魔气,升仙考核中才能让灵珠控制身体、打怪通关,这恰恰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精妙原理。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敖丙和哪吒从对抗到合作,这种角色的成长与蜕变,不仅是哪吒和敖丙个人的觉醒,也是阴阳消长平衡、和谐共生在个体命运中的体现。“形神相守”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概念,强调形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即身体健康与精神安定相互依存。影片中,哪吒与敖丙历经天劫后,灵魂得以留存,但肉身却濒临崩溃。于是太乙真人决定使用七色宝莲为他们重塑肉身,这正是形神相守理念的具象化。
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哪吒从狂躁、易怒的小魔头,逐渐成长成为百姓不惜一切的大英雄。他经历了内心的痛苦挣扎,最终接纳了自己的“魔性”,实现了自我认同的升华。而敖丙则在家族期望与内心渴望之间找寻到了自我,摆脱了家族的枷锁,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英雄。最终,两人携手击败了无量仙翁。这种内心的成长与蜕变,正是形神相守的生动写照,他们的精神(神)与肉体(形)在历经磨难后变得更加坚韧与和谐。
从电影回到现实生活,如何将这些中医智慧运用到日常养生中呢?
张光指出,电影里,太乙真人凭借阴阳平衡与形神相守的智慧,助力哪吒与敖丙力挽狂澜。哪吒和敖丙也用他们的勇敢和力量征服了观众,而中医药则用它的神奇和智慧守护着我们的健康,而要做到形神相守和阴阳平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调整生活习惯,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根据四季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采用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动静兼修,形神共养:结合动养生和静养生,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精力,如慢跑,习练八段锦、太极拳等,同时通过静坐、睡眠等方式降低身体消耗。保持思想安闲清静,避免过度思考,使精神内守,气血通畅。
顺应自然,调神养生:根据四季不同气候调整精神状态,春季宜精神活泼,夏季宜情志愉快,秋季宜意志安逸,冬季宜情志隐匿。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确保营养均衡。作息规律,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超期超负荷工作。
“鲨鱼齿”“地包天”的哪吒:矫正黄金期别错过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中,小哪吒长着一口参差不齐的“鲨鱼齿”,两颗门牙间缝隙宽大,甚至还有些“地包天”,这些独特的外貌特征引发网友热议,也让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牙齿健康问题产生担忧。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医生,为出现“鲨鱼齿”“地包天”的孩子家长们支招。
电影中,哪吒的牙齿是为了艺术效果。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小朋友也会出现“大牙缝”的情况。小朋友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如果乳牙出现牙缝,家长无需过度干预,一般情况下,随着侧切牙的萌出,中切牙的缝隙会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但如果到了七八岁后,侧切恒牙萌出,中切牙的牙缝仍然很大,这就需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早期矫治,这有可能是多生牙或唇系带过长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伸舌、吮指、咬唇等不良口腔习惯造成的。
至于“鲨鱼齿”,其实是牙齿形态异常,它的形成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环境因素(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造成牙齿发育过程中牙釉质、牙本质形成不全)密切相关。如果孩子的牙齿特别尖,总是会划到舌头或颊黏膜,就需要到医院进行适当地调合。
出现“地包天”要不要就诊?
牙齿正常咬合时,上前牙总是盖住下前牙,形成和谐的咬合关系。一旦这种关系被颠倒,即下前牙兜着上前牙,这就是“地包天”,医学上称为反合。影片中,小哪吒会有一些前伸下颌的俏皮动作,被网友怀疑是“地包天”。“这种习惯非常有可能导致一种名为‘地包天’的牙齿畸形。”正畸科医生表示,如果孩子出现“地包天”是需要及时予以纠正的。
正畸科医生提醒,针对“地包天”,原则上是早发现、早治疗。乳牙期(0.5-6岁)出现地包天,最佳的矫治年龄是3-5岁,过早患儿不易配合,过晚可能出现恒牙替换,乳牙松动;替牙期(6-12岁)的地包天最佳的治疗时机是生长发育高峰期前期,女孩一般是8-10岁,男孩稍晚9-12岁。如果孩子是功能性、轻度骨性反合,这一阶段的治疗可以充分利用颌骨的生长潜能,对改善患儿面型和咬合功能更有利,避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骨性畸形;恒牙早期,女孩11-14岁,男孩13-15岁,这一时期一般认为是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孩子恒牙已经基本萌出,牙弓发育基本完成,且这时儿童骨改建能力强,利于牙齿移动,一些较轻微的颌骨发育问题仍可能被改善。
针对孩子的口腔健康,正畸科医生给出几点建议:
一是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儿童2岁左右开始学习刷牙,选择大小适宜的儿童牙刷,适合儿童的刷牙方式是“圆弧刷牙法”;二是合理饮食,保护牙齿,儿童应少吃甜食,少饮碳酸饮料,减少吃糖次数,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三是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建议6-8岁可以进行第一恒磨牙(六龄齿)的窝沟封闭,11-13岁可以进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四是积极防范牙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防止跌倒摔跤造成牙外伤,一旦牙齿受伤,应尽快去医院就诊;五是破除口腔不良习惯,预防牙颌面畸形,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口呼吸、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甚至颌骨畸形,应尽早戒除,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六是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为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治疗,儿童每6-12个月应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彩蛋】
申公豹的“代购药单”都有啥?
电影中,被围困的陈塘关百姓急需救治,李靖留下药材清单,由申公豹代购送往陈塘关。这份清单里都有啥?
清单里的中药分别是三七、田七粉、蒲黄、茜草、冰片、血竭、红花、当归、苏木、马钱子。
三七和田七粉(三七粉)是止血界杠把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蒲黄是活血化瘀的小能手,可以止血、化瘀、通淋。对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等有治疗作用。
茜草是清热止血神器,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功能。在止血的同时,起到凉血清热的作用,防止伤处因瘀血产生热毒。
冰片是提神醒脑好帮手,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在治疗外伤时,可起到清热止痛的效果,也可用于治疗因伤导致的发热等症状。
血竭是天然疗伤圣品,能够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等,对于外伤出血和伤口不愈合等情况有很好的疗效。
红花是妇科女人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作用。帮助受伤者活血化瘀,促进身体的恢复,对于因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血肿痛有很好的疗效。
当归是活血散结王者,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在治疗外伤时,可通过补血活血,为身体恢复提供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同时也能缓解疼痛。
苏木是消肿止痛行家,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功效。帮助受伤者消除淤血,减轻肿痛,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
马钱子是止痛小霸王,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对重伤导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因其有毒,使用需遵医嘱。记者 曹晓燕 通讯员 李海帆 胡小伟 张志强 闫旭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