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张家口健康

医生小发明解决患者大麻烦

2024-06-04 14:37:53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一个仅10多厘米长的医疗器械,改变了上窦炎治疗模式,使有些原本需要手术才能治疗的病况变成了无创治疗,避免了术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也降低了医疗费用。

  这个神奇的医疗器械叫“上颌窦自然口探扩套件”,由市第四医院副院长、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郭庆生带领团队研发。日前,上颌窦自然口探扩套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郭庆生介绍上颌窦自然口探扩套件的发明原理。荆丽娟摄

  “多年临床经验发现,一些上窦炎病人术后容易出现鼻腔干燥结痂,鼻内不舒服,上颌窦黏膜水肿容易积脓的情况,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需要反复治疗。上颌窦自然口探扩套件的应用则改变了这一情形。”郭庆生介绍,上窦炎是常见的鼻科疾病,情况较严重,多需要手术治疗。现行的手术多数都需要切除钩突,钩突相当于一扇多半开的门,挡住阻挡来自前鼻孔的空气,防止空气直接进入中鼻道的同时,也阻止了治疗。现行的手术治疗多数需要锯掉“门”后才方便“进家”治疗,这个器械可以绕过“门”实现对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患者无需住院手术,仅通过门诊冲洗施药即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避免患者术后因钩突切除或强行插入治疗器械引起的其他病痛,以及因不必要的身体损伤而导致的术后长期困扰。

  郭庆生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荆丽娟摄

  郭庆生正在给患者治疗

  为了解决上颌窦探通问题,郭庆生和团队攻克多个难关,才有今天上颌窦自然口探扩套件的诞生。鼻子里有着非常复杂的生物结构,器械进入鼻道到达治疗位置,需要连拐五个弯儿,如何在不损伤的情况顺利到达治疗位置,是郭庆生团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鼻子的解剖结构和模型,初步设定器械形状,但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区别。为了让器械更适合人体,他们翻阅上千的影像资料和上百个实际病例,多次模拟,最终确定了过弯儿的角度和材质。哪种形状的探头可以适应上颌窦自然口的探扩并充分给药?郭庆生和团队也进行了反复试验,最终确定探头为水滴状和鸭嘴状。针对鼻腔内的脓性分泌物,又给该器械增加了冲吸功能。记者 荆丽娟 通讯员 刘璐璐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