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张家口健康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低龄化的背后

2023-10-31 09:16: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近年来,找我咨询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年龄最小的才10岁。”10月26日,从业30多年的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主任医师韩卫军说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颇感忧心,“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逐渐上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16岁学校人群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是17.5%,但得到合适诊断和治疗的青少年比例不到20%,社会交往、生活方式、活动空间不足、学习压力过大等都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症的诱因。

  抑郁症从不良情绪开始

  在桥西区西沙河路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心理协会会长曲重莲说,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患上抑郁症其实是有迹可寻,可能在三四年级时就埋下了隐患。

  三年级的女孩小霞(化名)聪明伶俐,但写作业时总是拖沓,只有父母盯着才愿意写,每次作业要到十一点才能完成,小霞的妈妈秦女士(化名)经常训斥小霞。白天上课,小霞也不听老师讲课,成绩一落千丈。秦女士不明白,以前乖巧懂事的女儿,现在怎么变得不听话了?

  在与小霞的聊天过程中,小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写作业时,父母总是在旁边玩手机,只关注她的成绩,不陪她玩耍,她上课不听讲,作业就不会做,爸爸妈妈才会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她身上。听懂了,就要自己写作业,父母就不会再陪她了。

  曲重莲说,如今,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科类课程的学习,对成绩过分关注,而自己一边督促孩子学习一边又在玩,让孩子认为学习是被安排的,缺少了主动性,从而出现像小霞一样的不良情绪。

  低年级的小学生不良情绪可能表现在抵抗老师、抵触学习、不写作业等,到了五六年级,进入青春期前期时,学业加重,和小伙伴玩耍的时间减少,很多孩子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依赖于电子产品。

  “孩子抵触写作业,其实是在用行为向家长提出陪伴的信号。”曲重莲说,孩子有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用强硬的态度去处理,激化了亲子关系,导致沟通不畅。到高年级,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无法与孩子正常沟通,又采取强制措施来处理,积攒的不良情绪爆发,要么变得沉默寡言,要么激烈的反抗,与家长大吵大闹,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情绪转化成抑郁情绪,严重者就演变成了抑郁症。

  学业重交友难压倒学生

  “明明检查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孩子却总是喊着不舒服,不想去上学。”

  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哪里不舒服?殊不知,这种“不舒服”不一定是来自身体的病痛,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在初中、高中阶段出现较多。

  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主任医师韩卫军说,现代社会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初中生、高中生面临严峻的竞争和考试压力,在长时间的学习负荷下,他们可能感到无力、失望或不自信,从而诱发抑郁症。尤其是刚升入初中的孩子,课程突然增多,学习节奏加快,一些学生在学业上会感到迷茫,缺少学习目标,有些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变得内向、沉默。有的重视学习的孩子,当成绩下滑时,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陷入消极情绪当中,如果家长疏于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抑郁情绪表现会更加明显。

  “很多中学生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一方面是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和人际交往有关系。住校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曲重莲说,寄宿制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学业安排较为紧密,课外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可以发泄情绪的途径比较少。与朋友倾诉,就成为情绪发泄重要途径。有些孩子交往能力较弱,融入集体的速度慢,一些学校又频繁调整班级,一学期换一批同学,孩子很难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一旦出现问题,既得不到家长、老师的帮助,又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此时,孩子会用身体不舒服来提醒家长,要求回家休息,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如果忽略了心理的影响,只认为是身体因素,总是督促孩子回到学校,其实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孩子的抑郁情绪就会加重。

  曲重莲说,这种心理影响有时非常久远,一些孩子即便转学到其他学校,内心依然有阴影,很难融入新环境,还是无法正常学习。同样,这样的情况也很容易出现在高一学生群体中,如果抑郁情绪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就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家庭影响不容忽视

  高一的女孩小妍(化名),她在学校经常流泪,沉默寡言,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老师注意到了她的异常,于是通知了她的家长。在对这位女孩的家庭进行了解后,发现女孩的父母经常在家庭中吵架甚至打架,这种家庭暴力对女孩的心情和学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韩卫军认为,抑郁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当家庭关系不和谐、亲子交流缺乏、亲子关系冷淡等问题出现时,容易导致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从而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高压力环境、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高期望,导致人们精神焦虑。青少年的大脑和心理尚未发育完成时,认知水平可能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思维认知的偏差,会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错误的认知导致了自我的痛苦,从而产生抑郁。

  市沙岭子医院心理科主任李育军表示,心理疾病呈现低龄化,与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一些家长将自己的情感、想法、观念等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也产生类似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避免不良的投射效应,以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情绪较不稳定,尤其需要家长的关注、呵护。但现实中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迫使孩子被动接受自己的安排和意愿,只能让孩子无所适从,非但不能很好地纾解孩子们的情绪难题,反而成为心理疾病的“推手”。

  心理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学校和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抑郁症状,导致抑郁症在低龄人群中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人们的精神健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但同时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开口讨论的话题。因此,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提供支持,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韩卫军说。

  (记者 赵娜 白君 赵晓刚 实习记者 陈佳)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