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前到现在,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市第一医院挂职副院长、北京朝阳医院(张家口)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洋一直在岗位紧张忙碌着。
作为在市第一医院挂职帮扶的“京专家”之一,两个多月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仅四级以上的大手术,就完成了16台,培训、查房等也是一样都没有落。春节期间,由于妻子工作忙,家中老人年事已高,他还把11岁的儿子接到了身边,边工作边照料。
此时, 不远处的另一间手术室内,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张家口)心脏中心执行主任薛玉国正在进行着当天的第三台手术。虽然与往常相比,春节期间的手术量略有减少,当天心脏中心安排的相关手术还是达到了11例。“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能为病人解除病痛,在哪里过年也是一样的。”对于无法回京与家人团圆,薛玉国显得很淡然,“希望冬奥会圆梦成功”是他唯一的心愿。
心系冬奥,除王洋、薛玉国外,春节期间,在市第一医院与北京天坛、安贞、朝阳医院合作共建的脑科、心脏、呼吸“三大中心”中,还有4位“京专家”选择了留守张家口。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疗保障医院,我们随时随地做好了准备,丝毫不能大意。”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市第一医院挂职副院长杨岸超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即便是春节期间,他的门诊室前仍然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我的目标很简单,可以借用张家口三个县区的名称来概括:为患者送去健康保障(康保),保证冬奥盛会的万分周全(万全),做高尚有意义的事(尚义)!”
牛松涛的诊室在杨岸超的对面,作为脑科中心的执行主任,他坦言,近一年的挂职工作,让他在张家口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农历‘小年’那天,医院就特意组织为我们几个人包了饺子。”牛松涛说,为了保证“家人们”的健康安全,他很高兴留下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个春节,他不仅照常完成了门诊、查房等工作,还进行了多次疑难病会诊。
牛松涛的同事———北京天坛医院的高压氧专家于秋红也没有回家。过去一年,她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按照北京天坛医院标准开设专门的高压氧门诊、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让市第一医院乃至张家口地区的高压氧诊疗水平获得了进一步提升。1月22日至今,她每天平均接诊十多位病人,用她的话说:“只希望竭尽所能为保障冬奥作出最大的贡献。”
还有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林俊岭,从1月20日至今,他每周三次出诊,会诊、查房如常,丝毫没有因为春节而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以心交心,患者们最知其中冷暖。呼吸中心的病房内,每次见到这位“京专家”,总有人竖起大拇指,正如71岁的患者张某所说:“春节都不回家,专家们不容易。只要有林主任在,我们就一万个放心!”(记者 胡程利 实习生 董采琪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通讯员 屈海洋)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