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讯 “大夫,大夫!救命啊!”8月16日下午,一通求救电话,打破了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急诊室的平静。
沽源县的李某,在操作切割机器时,不慎伤及面部,脸部大面积皮肤外翻,血肉模糊,眼部伤情尤为严重。惊慌失措下,他的家人拨通了市第四医院的电话。但是此刻,主城区处于临时管控期,医院接不接诊,李某家属心里很忐忑。
值班医护人员问清患者情况和具体位置后,马上把这一情况告知副院长游浩凌。“快!跟家属保持联络,尽可能缩短到院时间,马上开通绿色通道,相关科室骨干医生赶紧返院会诊。”凭借医者的直觉,游浩凌意识到,事出紧急,患者情况复杂,这场救治不会太容易。
下午6点多,该院眼眶泪器病科、眼底外科、手麻科、影像科等科室骨干坐在了医院会诊室里。患者还在路上,通过家属描述和照片,游浩凌和同事们迅速制订出手术预案。
“患者没核酸就做抗原!快!”生命至上,争分夺秒!抗原检测、现场诊断、CT扫描、基础护理……李某从进入医院到躺在手术台上,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由于患者没有核酸检测,为了保证防疫安全,参与手术的所有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来到手术室。“穿防护服做手术,会给很多操作带来不便,这就要求医护要发挥出比以往更高超更精湛的技术。”游浩凌说。
眼球脱臼,肌肉断裂,30厘米皮肤裂伤,伤口内有大量非金属异物……现场检查更加触目惊心!游浩凌统筹安排,眼眶科主任医师任晓冬主刀,眼底外科主任医师杨东雷辅助,所有人聚精会神、默契合作,一刀一钳,一针一线都精准地落在了患处。
从当日晚上9点半,到次日凌晨1点多,手术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
“这台手术是市第四医院近20年来实施难度最高的一台。”手术结束后,所有医护人员的衣衫早已湿透。
8月17日上午,李某术后嗓子沙哑,向查房医生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大夫,我的一只眼还能看见!我以为从此就失明了!”快速接诊、开通绿色通道、医疗骨干会诊和手术,医者仁心,医院的人性化诊疗措施,为李某抢回了光明。
据悉,临时管控期间,市第四医院制定了人性化的诊疗措施。除支援全市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外,全院所有人全部留院上岗,每个科室加派值班人员,安慰患者情绪,引导大家正确认知临时管控措施。急危重症患者无24小时核酸情况下,到院后先做抗原检测,同时采集核酸,边救治边等核酸结果。此时,医护需要严格按照防护要求进行接诊。如果需要手术或住院,可先住隔离病房或隔离手术间,核酸检测结果确定后,转至普通病房。(记者 武雅楠 通讯员 单晓飞 马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