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张家口健康

别让熬夜影响了健康

2017-06-01 08:43:5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记者陈嘉

  万籁俱寂的深夜,还有不少人的窗口依旧灯火通明。大家忙着各自的精彩,学习、加班、读书、网聊、游戏……很多时候,明明意识到自己该睡觉了,却偏偏睡不着。宁愿做着各种无用功,也迟迟不愿送走这一天。熬夜,作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有的实属无奈,熬夜加班、学习,另一种是自愿乐享夜生活。

  大学生成熬夜主力军

  凌晨2点,靠在被褥和枕头堆起的高靠背上,孟启一继续拿着雅思辅导资料,边阅读边用笔记忆着单词。早已有了些困意的她,有点儿睁不开眼。她赶忙下床,用湿毛巾在脸上擦了一把,心里盘算着:距离考试的日子不到10天了,今天还要再复习10个知识点,背20个单词。

  孟启一是我市一所高校2013级本科生,即将毕业。前段时间考研,她相继收到了本校和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在她看来,考研之路并不轻松,甚至“有些艰苦”,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可是没过几天,她又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想考雅思试一试。“感谢老爸一直鼓励我,不管我做出什么决定,他都一样支持。”孟启一笑着说,“虽然我曾有一次被雅思考试‘粉碎’了的‘玻璃心’,但老爸依然支持我,甚至每晚12点,他都会打电话为我加油。”

  孟启一坦言,在学习的路上,自己不敢说勤奋,很多学生的努力程度远在她之上。她提到有一位室友每天都是和衣睡觉,整个寒假都“泡”在宿舍,为了一次性考研成功,每天学习二十个小时。考试前几天,她在宾馆里“关”了4天,也熬了4天的夜。

  回忆自己,孟启一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备考雅思时,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由于单词量太大,口语能力又相对较差,她需要大量听力训练。有时一句话听不明白,她需要翻阅词典查找,然后权衡判断如何翻译更准确。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她准备了一堆茶一堆咖啡猛喝,最后站起来头晕恶心。

  没到考试的日子,总是有没有完成的学习计划,孟启一说,考试完,她要第一时间回家,多日的劳累让她直言“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其实很讨厌熬夜,每天睡得都很早。”每当回想起那次熬夜的经历,孟启一都心有余悸,“但是没几天就考试了,为了完成学习计划不得不熬夜。”

[!--empirenews.page--]

  青年熬夜成家常便饭

  与孟启一有事才熬夜不同,在国企上班的统计员吴克威的“熬夜史”在朋友圈中已经出了名。许久未见的好友和他打招呼,第一句便是,“今晚还熬夜吗?”

  吴克威在朋友眼中,工作非常辛苦,有统计不完的表格,“不是在熬夜,就是在去熬夜的路上。”

  “其实这都和自律有关。”吴克威说,“很多时候就是太认真吧。睡着了,突然醒了,觉得表格中的数字可能出错了。”对他而言,凌晨1点前入睡已经算比较早,而有时候也并不是因为工作,只是单纯地拖延入睡时间。

  吴克威补充道,工作的事情确实比上学多出来不止一点儿半点儿,忙起来的时候确实很忙,有时候同时要完成几个统计表。上个月的季度统计中,他几乎每天凌晨二三点入睡,早晨七八点起床继续工作。直到一场重感冒,让他不得不休息几天,强迫自己放了三天假。

  与吴克威同租赁一套房的室友胡旭熬夜也是“家常便饭”。晚上23时,吴克威和胡旭都依然保持着兴奋的状态,丝毫没有睡意。更像是一种默契,凌晨1点之后,二人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玩手机、看小说、刷剧,反正就是习惯了晚睡,睡不着就找点事情打发时间。”胡旭觉得自己在晚上做事的效率比较高,所以很多事情会选择在晚上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熬夜的习惯。看到新闻里因熬夜对人体产生的各种伤害的事件,他也会心里害怕一下,但是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平时还是会熬夜甚至每个月都有三两天会通宵。

[!--empirenews.page--]

  被熬夜更需心理安慰

  36岁的宋海萍有两个孩子,两年前因经常晚上起来照顾孩子开始失眠,加上产后上班工作压力大,照顾两个孩子力不从心,有时甚至彻夜难眠。长期熬夜,宋海萍觉得自己过度疲劳,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失眠后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心情也会因此变得更糟。宋海萍说,她极力想改变现状,最近一个月开始尝试服用安眠药物,可一旦停药还是睡不着。

  凌晨1时30分,赵宇打开家门的那一刹那还是忍不住打开电脑开始玩游戏。这是30岁的赵宇独居的第三年。他虽然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即使是刚刚跟朋友到KTV唱歌到凌晨,回到家还是觉得空空的,想找些事情打发时间,网络游戏成了最好的“伙伴”。

  每天回到家,赵宇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然后伴着游戏的声音,开始整理房间、洗衣、烧水……“如果没点儿声音,静得让人不知所措。”赵宇很少做饭,经常周末做一顿,能吃好几天。而这些年,一个人的生活让他变成了修水管、修灯、洗衣、做饭、收拾家的全能“人才”。但是他也会经常有孤独感,用玩游戏打发时间。“特别是到了晚上,孤独感爆棚。”向来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他,难过时也不和家人提及。而面对同事、朋友,很多心里话又觉得难以启齿。“游戏成了一种心灵慰藉。”赵宇说,最近他也发现因为玩游戏,他开始熬夜,有时候还会失眠。

[!--empirenews.page--]

  拿什么拯救你的睡眠

  人的一生约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然而,“缺觉少眠”已不再仅是老年人的困扰,近年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这就说明睡眠已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群体和社会的现象。

  相较于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非线性的“与时作息”。不能睡的人,正在熬夜赶着明天要交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不想睡的人,还沉溺于打电子游戏或刷朋友圈的兴奋之中;睡不着的人,也许在盘算着房价涨得太快又将失去购房机会。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生活习惯不健康……这说明,失眠有生理性、身体性的原因,往深层看,更是生活习惯、社会焦虑和生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这段话戳中了无数人心里的柔软地带,也在倡导着一种健康的睡眠文化和生活方式。拯救我们的睡眠,同样需要有这种“外在的从容不迫”。在时代高歌猛进的步伐中,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调整呼吸的节奏,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让精神和心灵都找到歇脚的港湾。毕竟,幸福生活既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编辑:郝学锋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