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身边的长城】明代修筑长城的花费

2023-11-02 09:28:3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为了防御北方草原民族的进袭侵扰,明代以历代长城为基础,不断进行续建、改建和新建,历时二百多年,形成了一个以长城墙体为主,辅以关城、堡塞、敌楼、烟墩的颇为完整的防御体系,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今天咱们来聊聊,明朝廷为了修边筑城,究竟花了多少钱?

  我们先来看几则奏议。

  嘉庆三十二年(1553)御史蔡朴奏议:“四海治、永宁旧墙单薄,乞亟命增缮,并筑敌台五十一座,仍于大小红门、柳沟口外适中处所增筑空心敌台三座。其北路独石一带塞垣工程宜先设敌台四十四座,计需银七千九百余两。”据此,我们可知拟建敌台98座,耗银7900余两,那么平均每建一座敌台耗银81两。

  81两,是不是感觉“也没几个钱”?请注意,这仅仅是一座敌台的料钱,那么工钱呢?

  嘉庆三十七年(1558)唐顺之《条上蓟镇兵食九事》中曾提及筑城工价,“筑城之工,远者雇役,近者派夫。若派夫,每月每人银二两,百夫为二百两,另加盐菜银十两,每月可筑墙二丈,即每筑墙二丈费银二百一十两。若雇役,则每筑墙一丈费银十五两,则以派夫百人筑城二丈所耗之银二百一十两改为雇役,可筑城十四丈。”也就是说,雇专业工人施工比就地派民夫施工效率可增加七倍。据此可知,当时蓟镇雇用专业工人施工单价是每丈耗银15两。

  隆庆三年(1569)总督蓟辽兵部侍郎谭纶奏称:“蓟、昌两镇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延袤二千四百余里,宜择要害缓急分十二路,或百步,三五十步筑一墩台,共计三千座。每座可费五十金,高三丈,广十二丈,内可容五十人。”可知此类墩台每座造价银五十两。这些墩台是利用守边军士建造,“其工程坚固,规制宏伟,较之民间有五、七百金及千金不能成者。”这就是说,守边军士自己建造,工费耗银比使用民力便宜很多,工程质量还高。

  既然这么省钱,那修长城是不是花不了多少钱呢?还真不是。修筑长城,一来难度大,在形势陡峭的山峰上一寸一寸修建如此厚重的城砖建筑,在农耕文明的时代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成本的;二来,“万里长城”,气势确实雄伟,跨度也确实够长,把这些修筑费用的单价放大几万甚至几十万倍,可就不是小数字了。再加上明代财政收入的实际情况远非后人所想象。

  明代人口的峰值是万历年间,大约1.3亿到1.5亿人,但养了270万人的常备军,其军饷粮草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朱元璋开国之后,力主轻徭薄赋,只征收3%的农业税。军费这一块,推行军屯制,让守边军士亦兵亦农,自给自足。也就是说,国家并无专项收入用于军队开支。这就导致后来,各种腐败把军屯土地渐次变成了私田,大量军士逃亡,陷入了“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的窘境。国家收入匮乏,宫廷开支吓人,免税集团又过于庞大,再加上蒙古、女真、倭寇侵扰不断,朝廷当局左支右绌,已经不能有效地调动和管理全国的资源。特别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财政危机频现,那时的大明王朝真可谓是“其外窿然,中则蠹矣。”所以修边筑城的经费申领,从来都是很费周折的。

  成化八年(1472)守边能臣、延绥巡抚余子俊曾为明宪宗算过一笔账。他说,延绥驻军八万人马,每年军备消耗折合白银154万两,外加后勤传输费用,总计979万两,而成化年间国家田赋的总收入也就1580多万两。这就是说光延绥一镇,就要花掉国家税赋的六成,哪里还敢想象其他八镇的开销。

  纵观明朝这200多年的历史,在修筑长城这件事上,几乎是倾尽全力。据历史学家黄仁宇估算,明长城每修建1公里,花费白银约7700两。明朝一共修建了约6300公里长城,至少花费约4850多万两白银。

  (王宸胤)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