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沽源 > 沽源县

以乡村振兴托起农民“稳稳的幸福”
——访沽源县黄盖淖镇党委书记王东

2022-12-23 09:29:5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张家口沽源县黄盖淖镇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决策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抓实党建引领、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增效增收工作思路,以推动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和特色产业辅助发力为抓手,持续推动主导产业上台阶、特色产业再升级、优势产业提质效,呈现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新图景。

记者: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黄盖淖镇在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形成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参与连片发展态势的?

王东:乡村振兴必须把党旗插在前面,发挥好带头人示范作用。以“党委+规划”统揽全局。镇党委成立产业振兴领导小组,完善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马铃薯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将久恩公司作为马铃薯高标准示范点集中打造,同步启动马铃薯特色小镇电商销售中心等四个中心和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等四个基地的扩模升级工作。以“支部+示范”引领发力。建立了“镇党委+马铃薯小镇党总支+马铃薯协会党支部+党员基层联系点”的党建引领组织架构,以沿线244省道党建示范村为引领,逐步形成党委推动、支部联动、龙头带动、村企互动的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工作合力。以“党员+人才”引凤回巢。将镇域范围内从事马铃薯产业的16名党员全部建档,吸纳企业员工、种植散户和专业技术人才等75名党员人才,建立了黄盖淖马铃薯小镇党员信息库,为推动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储备人才资源。

记者:打造优质生产基地是产业振兴的关键,黄盖淖镇在培龙头、建园区、抓项目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王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构筑全产业链条、创新驱动发展、产业提档升级等,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培强龙头企业,壮大主导产业,紧盯建设马铃薯特色小镇和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区目标,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花卉观赏基地已形成规模,电商销售中心、高品质检测中心、文创展示中心和物流仓储交易中心规范运行。建设农业园区,升级特色产业,以易地扶贫搬迁“两园同建”为基础,现已建成恒温库20门、食用菌制冷车间22座、日光暖棚1处、食用菌大棚464座,以平菇产销一体化发展为主,辅以蔬菜储、转、销业务,年出货蔬菜3万吨、食用菌2.5万吨,辐射带动周边14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村民增收致富。抓实重大项目,发展优势产业,总投资44.58亿元的中电投、三峡、中广核等新能源项目已落地见效、恒电铭博正在建设中,预计全部竣工后总装机量将达到639.5MW,年光伏收益资金560余万元;博联牧业、玖兴鸡场等优势产业项目进一步扩模升级,通过土地租赁、提供务工岗位等方式,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记者:乡村振兴重在富民增收,黄盖淖镇党委如何如何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王东:我们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通过盘活资源,推行定点精准式租赁,将各村现有资产资源进行详细登记,分类造册、年度更新,对接企业用途,一对一商定租赁事项,签订承租合同。今年仅土地一项,全镇流转48453亩,流转收入1440余万元,人均增收约2400元。协调务工,推行定向输送式岗位,依托镇域内各大企业,组织企业与周边村民开展劳务用工对接活动,企业谈需求、村民谈条件,达成用工意向后,乡镇组织企业开展岗位定向培训、协议录用,全镇及周边3000余名村民入企就业。利益联结,推行定量保底式分红,围绕乡村振兴扶持项目,镇政府与扶持企业强强联手,持续推行资产收益项目利益联结机制,550户搬迁脱贫户通过资产收益再分配,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张跃峰 梁志刚


一颗“山药蛋”一条产业链

——沽源县黄盖淖镇建设马铃薯之乡纪实


北纬41度、沙质土壤、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独特的地理气候,让沽源摘得“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作为沽源马铃薯的主产区,黄盖淖镇拥有马铃薯种植面积2.6万亩,“山药蛋”成为全镇特色作物、品牌农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聚焦高标准打造马铃薯绿色农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高端精品农产品,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让地里的“山药蛋”串起“产业链”,变成“金蛋蛋”?

今年以来,黄盖淖镇以“马铃薯”为主题,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加速构建生产加工集中、管理经营现代、业态融合创新的新型体系,构建起一条集合“新品种-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商品薯-初加工”现代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薯”光之路。目前,全镇马铃薯亩产收益可达2000元,每年村民通过6个月田间和冬季储藏窖务工每人稳定收入达到4万元。

从小散弱到精特强

黄盖淖镇是种植马铃薯优质产区,有着数十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然而,“黑土地”却没有带来好收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各家种各家的一亩三分地,也没有什么繁种啥的,把大的吃了,把小的种上就是种子,越种产量越低,白白浪费了好资源。”义合村原村会计杜万喜回忆曾经的情形,至今感慨不已。

上世纪80年代末,洋快餐进入中国,一些薯条、薯片加工厂开始在中国布局原料供应基地。沽源马铃薯产业迎来新的转变,依靠外来订单,黄盖淖镇义合村的地里种上了专门用于加工的马铃薯洋种子。“可外国马铃薯加工品种耗水耗肥,难管理,而且老百姓一家一户的种,成本高、效率低、品控差,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杜万喜告诉记者,分散种植和缺少优质良种成为当时马铃薯种植户心头之痛。

粮安天下,从那时开始,黄盖淖镇开启了探索之路。

镇里率先成立了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转变为合作经营,解决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的突出问题,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采用“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统一为农户购种、销售,并积极对接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解决了集中种植问题,黄盖淖镇又把目光放在了马铃薯加工上。2009年,黄盖淖镇成功引入久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久恩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示范点打造。经过十几年发展,久恩农业拥有马铃薯基地5万亩,年产种薯2万吨、商品薯2万吨,万吨保鲜库一座,年产10000万株脱毒种苗生产车间2处,形成了马铃薯脱毒苗培育、网棚原原种繁育、原种扩繁、一级种薯生产的全覆盖种薯生产体系。今年一期项目投资1亿元的12万吨马铃薯初加工项目正式投产,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初加工基地之一。

久恩农业还与张家口市衡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沽源县实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宝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义美种植专业合作社、沽源县丰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沽源县坝王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黄盖淖镇马铃薯农业联合体,在各大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黄盖淖镇广大农户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开展马铃薯商品化种植,产业不断升级,让“土蛋蛋”鼓圆了百姓的“钱袋袋”。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农谚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如今,在黄盖淖镇早已没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蔚为壮观现代化播种场景——技术员用手机远程控制智能水肥一体化操作系统,对合作社种植的秋薯进行精准滴灌和施肥,让智能技术在坝上大地尽情“施展拳脚”,使马铃薯种植业变得更加节水、高效、智能。

种植大户田海兵告诉记者:“马铃薯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节约了人力成本。今年,马铃薯亩产4吨半到5吨,一亩能挣个2000元,一共能挣几十万元”。

在沽源,马铃薯不仅从“救命薯”变为“脱贫薯”,还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振兴薯”。

高产、稳产都离不开优良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芯片”。为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改变购买外国企业高端马铃薯品种的局面,黄盖淖镇全力支持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高端马铃薯品种。了解种植户需求、寻找繁育方法……久久为功,方得始终,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年,久恩8号、久恩11号种薯脱颖而出,获得种植户一致认可。“收获的马铃薯薯型漂亮、皮色发细,适合水洗,是既能抗马铃薯粉痂病,又适应当地多变气候的中熟品种,有效解决了种植户的痛点。”黄盖淖镇党委书记王东介绍,目前该镇已在周边农户推广试种,亩产可达5吨以上,让300余户农民收获了喜悦。

今年,黄盖淖镇马铃薯总产量达8万吨,总产值达1.6亿元,在喜获丰收同时,该镇还采取会展方式积极推介“马铃薯”品牌,举行了首届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邀请全国各地的70多个马铃薯相关企业和机构前来,在种薯、农资、农业服务、农机设备、科研院所、智慧农业等方面“一展高下”,活动现场达成马铃薯种薯交易5000吨,交易额达1400万元。

从产业化到融合化

土豆粉、水晶饺子、土豆炸糕……一道道以马铃薯为原材料制作的精致佳肴让人垂涎三尺,远近闻名的“马铃薯宴”成了黄盖淖镇迎客的特色美食。今年,沽源县提出建设“中国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按照“建园区、强龙头、提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扶持马铃薯产业向健康型、高端型转变。应时而动,黄盖淖镇制定了建设马铃薯之乡的规划,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给马铃薯产业延链补链。

“今年在产业融合上,我们规划了马铃薯生态主题区、乐活养生复合区、马铃薯综合美食区三个板块,在这里可以体验田园生活,组织研学活动,更能享受马铃薯美食,带走马铃薯手办礼。在延链补链方面,我们强化基地建设,加大技术推广服务力度,形成集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分选包装、初加工、淀粉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王东介绍,黄盖淖镇“马铃薯之乡”建设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挥区位优势,融合生态观光产业,不断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小马铃薯带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为此,该镇建立了“马铃薯之乡党员信息库”,将镇域范围内从事马铃薯相关产业的16名党员全部建档,企业员工、散户、专业技术人才统统吸引了进来。把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工作重心,积极开展讲座、外出参观、会谈等多种形式加强党政建设,通过教育、宣传,增强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吸引农民积极参与、投身到乡村振兴热潮中来。

磨砺始得玉成,黄盖淖镇用一条产业链将昔日不起眼的“山药蛋”变成了农民和种植户的“金豆豆”。如今,形成规模的黄盖淖镇马铃薯,正展开双翅,拥抱远方。(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张跃峰 梁志刚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