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助力冬奥

“硬核”科技力量保障冬奥“电力十足”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3-21 10:08:51

  “科技赋能冬奥”不仅是一句口号。如今,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回顾张家口赛区冬奥供电保障全过程,创新、科技无处不在。

  卫星遥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一项项科技创新技术,智巡航母平台、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四个智慧”配网冬奥保电平台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在全力保证冬奥供电保障安全可靠的战役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国网冀北电力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在科技“硬核”力量的助力下, 让保障能力“电力十足”,守护冬奥每一刻精彩。

  通道可视化, 巡护立体化

  北京冬奥会期间,通过纵横交织的电网,张北坝上的绿电顺利进京,铁塔银线蜿蜒腾跃于群山之上。那么,在崇山峻岭间,输电大动脉怎样运维?

  在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输电集中监控中心,值班员延彬彬通过卫星遥感系统得到警告提示信息,迅速查看了告警线路通道实时影像,并电话分派就近班组、 群众护线员前往现场进行核查处置。

  “现在巡线的频次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减少, 得益于科技的力量,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 尽览输电线路。” 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输电运维班巡线小组组长郑刚说, 针对近期输电线路覆冰舞动、 风偏、 山火、 外力破坏易发区段和重要交叉跨越等特殊区段, 通过“卫星遥感+输电通道可视化+人工巡查” 的立体化巡护模式, 提高了巡查的效率。

  据悉,为了确保涉奥输电线路安全可靠,国网冀北电力首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在输电走廊四大环境灾害防治领域,发挥卫星遥感24小时全天候、大尺度优势,实现保电区域全覆盖动态监测预警。同时,通过安装智能监拍和视频监控等装置,冬奥保电还实现了涉奥线路可视化全覆盖。

   保电现场看得见、 管得住

  “今日,核心区负荷4.2万千瓦,冬季两项中心和云顶滑雪公园2个竞赛场馆共有6场比赛,设备总体运行平稳。”3月8日20时,现场分指挥部运行保障值班人员杨鹏伟借助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大屏,8000多个负荷点的保电信息一览无余,可以实时监测电网信息、设备状态信息、保电资源信息等数据,并向值班长汇报场馆、变压器和低压负荷情况,实现了保电现场看得见、管得住。

  作为张家口赛区重点保障单位, 国网冀北电力围绕 “绿色冬奥、全景监控、智能指挥”三大核心功能和六个应用场景打造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该平台的顺利投用,有效提升了保电现场指挥人员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息感知能力,为高质量完成赛时保电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运用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新技术,集成调控、设备、用电等15套系统数据,可实现电网信息、设备状态信息、保电资源信息以及实时故障处理情况四类数据的集成和统一监测,既可满足冬奥供电保障应急指挥、生产运维、调度交易、营销服务等各专业展示需要, 还可满足常态化、标准化供电保障应用需求,有力提升供电保障辅助决策能力。

  设备会“说话”,平台会“思考”

  为了不断提升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期间配电网的供电安全可靠运行,国网冀北电力持续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接入配电自动化、PMS、用采、GIS1.6、 在线监测、 统一视频、 机器人等17套业务系统的功能与数据,构建了“四个智慧”配网冬奥保电平台,实现冬奥核心区及张家口市区的设备状态智慧监控、巡视任务智慧管控、应急抢修智慧调度、保障现场智慧指挥功能。

  “通过后台可以全面感知保电情况,更重要的是,保电人员也可以通过平台建立、接收保障任务,反馈巡检信息。”值守人员说,该平台不仅具备设备运行和巡视抢修人员、车辆、工单动态的常规展示功能,还将日常保电工作与平台运行有机结合,使电网更“聪明”,供电更“智慧”。

  “平台接入了在线监测设备2575套、配电自动化线路数据90条,建立了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线路等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与预警分级模型,通过各类传感设备自动检测隐患和故障,实现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主动研判。”现场分指挥部运维保障组组长陈军法说,这些传感设备如同红绿灯上面的 “电子警察”,眼观六路,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真正实现了设备会 “说话”,平台会 “思考”。(记者 王宁 通讯员 蔡俊杰 贾函

[责任编辑:荆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