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爱之源”公益互助活动纪实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时间:2012年11月06日 11:25 字体:大 中 小
桥西区是张家口市的主城区,历史欠账多,困难群体大,财力支撑弱,民生工作一直处于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善行河北”活动中,该区借力而为,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为民惠民服务新模式,大胆创新社会救助新机制,创造性地成立了“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开创了汇集爱心、传递真情、弘扬善举、幸福桥西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开辟了一条扶危济困、共铸和谐的新途径。“爱之源”公益互助会自2012年4月29日启动以来,已累计募集资金281.9万元,物品9474件价值56.7万元,组织开展大型集中捐赠活动16次,发放款物87余万元,惠及群众5300余人。
一、缘起——关爱弱势群体,构筑扶助网络
桥西区总面积103.39平方公里,下辖一镇七街,38个社区、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3.8万人。近年来,作为老城区桥西区在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中面临严峻形势。
一是困难群体多,涉及面广。全区现有低保户约1万户近2万人,占全市的14.3%;残疾人6000多人,占全市的16.7%;困难职工1.5万人,占全市的20%;政策覆盖不到的边缘户、盲点户达2300多户5000余人。
二是救助需求多,要求复杂。救助对象中大病1453人、残疾人1164人、孤寡499人、困难学生787人,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供款物资助、生活照料和就业帮扶等。
三是社区救助弱,力量单薄。近年来,虽然区委、区政府在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困难群众享受着低保、大病医疗、国家救助、社会帮扶等,社区也成立了“爱心超市”,但救助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救助款物的来源严重不足。
面对弱势群体的要求和期盼,仅靠政策扶持、政府出资很难得到满足。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如何持续帮扶,如何凝聚更多、更大力量帮扶?这一课题摆上桥西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独木难成林,滴水需汇海。当“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响彻燕赵大地,“干部下基层、争当百姓贴心人”的热潮在张垣迅速掀起,为了实现对困难群众救助的全覆盖,为了让救助帮扶更彻底、更持久,桥西区委、区政府在多次调查研究、座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社区“爱心超市”这一平台,借助“善行河北”活动有利契机,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性地成立了“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由此,一个由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公益组织应运而生,它为捐赠者与受赠者搭建起一座“连心桥”,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最大限度地激活了社会和谐因素,成为全区民生工作的有力支撑。
二、理念——献爱心送温暖,收快乐铸和谐
“爱之源”,顾名思义,就是爱的源头,爱的起点,爱的源泉。“源”与“缘”谐音,也蕴含着人与人因爱心结情缘、续友缘,把更多的爱凝聚起来、传播出去,营造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良好道德风尚。桥西区“爱之源”公益互助会整合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人力资源、工商联等部门资源,调动、争取上级部门及各种社会资源优势,有组织地吸引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献出爱心。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加入“爱之源”公益互助会,首批单位会员达到101个,个人会员达到33人,形成了强大的动力源和互助群,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和物资;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门的作用,扩大部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关爱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使既是主城区又是老城区,弱势群体大、困难人口多的桥西区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善是爱的基础,爱是善的延伸,桥西区在推进“爱之源”公益互助活动中,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成立非公募基金,按照项目化运作、实体化操作的原则,注重加强对“善”的教育引导,更注重提倡对“爱”的奉献和付出,将过去的“单向捐助、救助面窄、服务对象单一”的简单形式,改变成为今天的“奉献爱心、平等交换、各取所需”的双向救助新模式;将活动初期以物易物为主,逐步向技能培训、生活服务、心理咨询、医疗帮助等多形式、广渠道、全方位发展,形成一个综合性、立体式的爱心互助网络。
三、模式——构筑服务平台,规范运行机制
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爱之源”公益互助会能够持久发展,持续不断地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困难人群,桥西区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构筑服务平台、完善工作机制,使公益互助会运作更加畅通便捷、灵活多样、合法规范。
搭建六大平台,确保健康有序推进。一是建立网站、微博。设计制作了独立的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网站分为爱心动态、物物交换、受助动态、志愿服务、爱心联盟、互助聊吧、积分查询七个板块,专人负责管理,随时更新更换内容。二是开通服务热线。开通2196365“爱之源”服务热线,广大群众可随时通过拨打爱心热线,实现寻求帮助、捐款捐物等需求。三是组建志愿服务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目前,已有2094人加入到党员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卫生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免费或低偿服务371件次,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次。同时,充分利用“物物交换、爱心捐赠、帮扶救助”三个平台,开展义卖、捐赠、募捐活动30余次。四是建立“爱心联盟店”。爱心人士凭爱心“积分卡”可在“爱心联盟店”享受一定折扣的优惠,让爱心人士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得到爱心回赠。目前,已有帝达购物中心、市第一医院、香园楼、金凤大厦等25家企业已被授予 “爱心联盟店”。五是规范互助超市。在西山底、北关街、南新村、教场坡、附属医院等5个社区建起了“爱之源”公益互助超市,在互助超市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和“捐赠物品接收站”,并建立完善了受助群体、爱心人士数据库,物资接收、管理台账等一目了然。六是成立公益互助基金会。该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由张家口弘基实业集团出资200万元在河北省民政厅登记注册,从而把“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建立在国内公益事业的大平台上,实现直接与各类基金会、各类爱心企业对接,让爱源源不断、源远流长。
完善五本台账,确保全面动态管理。为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管理制度,“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建立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查排查、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困难群众救助数据库、救助典型数据库、爱心人士数据库、为民爱民资源库、文字媒体档案库“五本台账”,做到“管理规范、分类救助、突出实效”。 一串串实在的数字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一曲曲令人难以忘怀的大爱赞歌。
建立三项机制,确保科学规范运行。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的“爱之源”公益互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新社区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的运行、管理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级领导兼任,同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是设立“两卡一证”和爱心激励机制。互助会为捐赠单位和个人发放“爱之源”积分卡,作为爱心历程的见证,在联盟店消费可享受VIP待遇;为受助群体发放“爱之源”爱心卡,作为领取物品的身份证;为志愿者发放“爱之源”志愿者证,作为服务群众的见证。互助会每年评比表彰一批“爱之源”星级单位和“爱之源”星级个人,使他们像电影节上的明星一样签名、走红地毯,并大张旗鼓地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高扬爱心至上的主旋律。同时该区把对“爱之源”的贡献作为全区评先进、推优秀、树标兵、选模范的标准之一。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成立由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爱之源”监事会,接受组织监督;捐赠款物的来源、去向都要在“爱之源”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为保证专款专用、让捐助者放心,邀请记者参与跟踪,主动接受媒体监督。
四、运行——汇聚每份爱,温暖每颗心
“善行河北”,核心是“善”,关键是“行”。“爱之源”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临时性帮扶与经常性资助、个别救助与集中慰问有机结合,使困难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爱。
弘扬善举,使互助关爱成为价值追求。依托“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开展了以“结对帮扶促和谐、公益互助365、志愿服务暖民心、城市社区树品牌、认责承诺作表率、窗口单位亮形象、在职党员进社区、代表委员大走访”等八大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爱之源在行动,争当百姓贴心人”活动,在全区营造互助关爱、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截止目前,共有140多个(次)爱心单位、300多人(次)爱心人士组织参加各类救助活动30余次,发放款物132余万元,惠及群众2000余户5000多人。爱之源”启动以来,先后组织召开各类研讨会、调度会、新闻发布会20余场次,制作展板400余块,印发宣传画册800余份,发放倡议书3000多张,在中央和省市级13家主流媒体报道108篇,搜狐、易网、中国网等国内20多家知名网站进行转载。
传递真情,使扶贫济困成为社会时尚。百姓把“爱之源”比为“及时雨”,在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如北关街社区的范喜亮,一边要独自照料八十多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和身患强直性脊柱炎、丧失工作能力的儿子,一边还要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庭负担沉重。“爱之源”得知后,志愿者们定时到家中问寒问暖,给予帮助。清洁工康信的妻子林玉莲替丈夫清扫卫生时,被醉汉殴打致伤入院,公益互助会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并先行垫付2000元医药费,并倡议通顺路的门店商户捐款2366元,为这个原本就生活十分困难的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孤儿范利红,张家口市一中高一学生,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抚养,患视网膜脱落,需住院治疗,家中无力承担,公益互助会送去2000元救助金。“爱之源”和驻军某部领导与10名贫困学生结成长期帮扶对子,直到他们大学毕业……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今,“爱之源”在桥西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张家口知名的公益品牌。
汇集爱心,让善行善举凝聚和谐力量。“爱之源”结合“五四”、“六一”、助残日、学生营养日、环保日等重要节点,携手爱心企业以及区直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爱之源在行动”主题帮扶活动。今年以来,先后与张家口晚报开展了“六一”圆梦活动,41家企业、团体及个人帮助101个困难家庭子女实现了愿望;开展扶困育才行动,组织105名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暑假到企业打工,靠自己双手挣到了学费12.6万元,同时,还历练了人生、感悟了社会;举办慰问座谈会,“七一”期间,为100名困难党员送去温暖和关怀:中联房开为书院巷小学捐助价值10万元的电脑,恒通集团给农民工捐赠43台电视机,中石油张家口分公司为社区130余户贫困家庭送去小家电;举行“爱之源”中秋国庆集中慰问活动,为101户特困户发放了大米、食用油、蔬菜、水果、团圆饼、葡萄等慰问品,市委书记王晓东、区委书记陈晓明等市、区领导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亲自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上门送去慰问品,金华升阳集团、宝丰超市向互助超市捐赠了物品等等。通过这些善行善举,最大程度地融合社会和谐力量。
五、效应——点亮大爱灯塔,引领社会风尚
“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的成立,创新了汇集爱心、传递真情、弘扬善举、共创和谐的新机制,使全社会广大爱心人士举起了温暖的双手,托起了爱心绣球,抛向了所需民众,实现了对困难群众的全覆盖救助、全方位服务,在全区形成了一种知善、向善、行善、成善的良好氛围。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提供了补充。“爱之源”公益互助会通过“闲置物品捐赠、技术特长互助、社会资源整合”,将过去的“单向捐助,救助面窄,服务对象单一”的简单形式,改变成为今天的“奉献爱心、平等交换、各取所需的双向救助新模式,打造惠民服务新品牌。“爱之源”公益互助活动通过以心感心,以情感情,运用社会力量给予弱势群体以道德上、感情上、物质上、精神上的种种关心,使许多仅靠政策救助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弱势群众得到了良好的救助,使他们无论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从中体现到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温暖。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爱心人士施善济困搭建了平台。“爱之源”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临时性帮扶与经常性资助、个别救助与集中慰问有机结合,为捐赠者与受赠者搭建起一座“连心桥”。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先奉献爱心,再传递爱心,用充满爱心的实际行动,关心你、我、他,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播撒到千家万户,在全区形成了相互关爱、无私奉献的安定、团结、友爱、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开创社会和谐局面的第一助力。8月下旬,在2012’中国(宁夏)黄河善谷慈善博览会上进行了推介交流。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把“爱之源”作为“善行河北、情暖张垣”品牌在全市推广。
引领正确道德风尚,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了载体。开展爱心活动不仅仅是组织捐款捐物,更是在培养一种美德。救助的也不仅仅是弱势群体,更是救助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是一个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爱之源”通过资源整合、借势借力,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得到了照顾,让每一份爱心捐助都有了回馈,让每一个爱心善举都得到了回报。“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的成立,对于深入开展“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和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带着感情走基层,融入基层群众,弘扬正气、激发斗志、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奉献爱心、诚信互助”的良好道德风尚。如今,在桥西区“微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机关干部每年开展“博爱一日捐”,社区设立了长期捐赠接收点,居民定期将家中的闲置物品通过社区捐赠给特困家庭。
如今,桥西“爱之源”已经成为汇聚爱心的集散地、传承文明的加油站、构建和谐的磁力场、弘扬道德的航标塔、社会进步的动力源,让爱之阳光洒满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温暖了千家万户,推动了“善行河北”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 责任编辑:李秋爽
一、缘起——关爱弱势群体,构筑扶助网络
桥西区总面积103.39平方公里,下辖一镇七街,38个社区、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3.8万人。近年来,作为老城区桥西区在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中面临严峻形势。
一是困难群体多,涉及面广。全区现有低保户约1万户近2万人,占全市的14.3%;残疾人6000多人,占全市的16.7%;困难职工1.5万人,占全市的20%;政策覆盖不到的边缘户、盲点户达2300多户5000余人。
二是救助需求多,要求复杂。救助对象中大病1453人、残疾人1164人、孤寡499人、困难学生787人,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供款物资助、生活照料和就业帮扶等。
三是社区救助弱,力量单薄。近年来,虽然区委、区政府在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困难群众享受着低保、大病医疗、国家救助、社会帮扶等,社区也成立了“爱心超市”,但救助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救助款物的来源严重不足。
面对弱势群体的要求和期盼,仅靠政策扶持、政府出资很难得到满足。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如何持续帮扶,如何凝聚更多、更大力量帮扶?这一课题摆上桥西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独木难成林,滴水需汇海。当“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响彻燕赵大地,“干部下基层、争当百姓贴心人”的热潮在张垣迅速掀起,为了实现对困难群众救助的全覆盖,为了让救助帮扶更彻底、更持久,桥西区委、区政府在多次调查研究、座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社区“爱心超市”这一平台,借助“善行河北”活动有利契机,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性地成立了“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由此,一个由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公益组织应运而生,它为捐赠者与受赠者搭建起一座“连心桥”,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最大限度地激活了社会和谐因素,成为全区民生工作的有力支撑。
二、理念——献爱心送温暖,收快乐铸和谐
“爱之源”,顾名思义,就是爱的源头,爱的起点,爱的源泉。“源”与“缘”谐音,也蕴含着人与人因爱心结情缘、续友缘,把更多的爱凝聚起来、传播出去,营造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良好道德风尚。桥西区“爱之源”公益互助会整合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人力资源、工商联等部门资源,调动、争取上级部门及各种社会资源优势,有组织地吸引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献出爱心。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加入“爱之源”公益互助会,首批单位会员达到101个,个人会员达到33人,形成了强大的动力源和互助群,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和物资;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门的作用,扩大部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关爱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使既是主城区又是老城区,弱势群体大、困难人口多的桥西区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善是爱的基础,爱是善的延伸,桥西区在推进“爱之源”公益互助活动中,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成立非公募基金,按照项目化运作、实体化操作的原则,注重加强对“善”的教育引导,更注重提倡对“爱”的奉献和付出,将过去的“单向捐助、救助面窄、服务对象单一”的简单形式,改变成为今天的“奉献爱心、平等交换、各取所需”的双向救助新模式;将活动初期以物易物为主,逐步向技能培训、生活服务、心理咨询、医疗帮助等多形式、广渠道、全方位发展,形成一个综合性、立体式的爱心互助网络。
三、模式——构筑服务平台,规范运行机制
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爱之源”公益互助会能够持久发展,持续不断地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困难人群,桥西区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构筑服务平台、完善工作机制,使公益互助会运作更加畅通便捷、灵活多样、合法规范。
搭建六大平台,确保健康有序推进。一是建立网站、微博。设计制作了独立的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网站分为爱心动态、物物交换、受助动态、志愿服务、爱心联盟、互助聊吧、积分查询七个板块,专人负责管理,随时更新更换内容。二是开通服务热线。开通2196365“爱之源”服务热线,广大群众可随时通过拨打爱心热线,实现寻求帮助、捐款捐物等需求。三是组建志愿服务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目前,已有2094人加入到党员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卫生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免费或低偿服务371件次,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次。同时,充分利用“物物交换、爱心捐赠、帮扶救助”三个平台,开展义卖、捐赠、募捐活动30余次。四是建立“爱心联盟店”。爱心人士凭爱心“积分卡”可在“爱心联盟店”享受一定折扣的优惠,让爱心人士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得到爱心回赠。目前,已有帝达购物中心、市第一医院、香园楼、金凤大厦等25家企业已被授予 “爱心联盟店”。五是规范互助超市。在西山底、北关街、南新村、教场坡、附属医院等5个社区建起了“爱之源”公益互助超市,在互助超市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和“捐赠物品接收站”,并建立完善了受助群体、爱心人士数据库,物资接收、管理台账等一目了然。六是成立公益互助基金会。该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由张家口弘基实业集团出资200万元在河北省民政厅登记注册,从而把“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建立在国内公益事业的大平台上,实现直接与各类基金会、各类爱心企业对接,让爱源源不断、源远流长。
完善五本台账,确保全面动态管理。为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管理制度,“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建立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查排查、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困难群众救助数据库、救助典型数据库、爱心人士数据库、为民爱民资源库、文字媒体档案库“五本台账”,做到“管理规范、分类救助、突出实效”。 一串串实在的数字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一曲曲令人难以忘怀的大爱赞歌。
建立三项机制,确保科学规范运行。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的“爱之源”公益互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新社区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的运行、管理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级领导兼任,同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是设立“两卡一证”和爱心激励机制。互助会为捐赠单位和个人发放“爱之源”积分卡,作为爱心历程的见证,在联盟店消费可享受VIP待遇;为受助群体发放“爱之源”爱心卡,作为领取物品的身份证;为志愿者发放“爱之源”志愿者证,作为服务群众的见证。互助会每年评比表彰一批“爱之源”星级单位和“爱之源”星级个人,使他们像电影节上的明星一样签名、走红地毯,并大张旗鼓地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高扬爱心至上的主旋律。同时该区把对“爱之源”的贡献作为全区评先进、推优秀、树标兵、选模范的标准之一。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成立由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爱之源”监事会,接受组织监督;捐赠款物的来源、去向都要在“爱之源”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为保证专款专用、让捐助者放心,邀请记者参与跟踪,主动接受媒体监督。
四、运行——汇聚每份爱,温暖每颗心
“善行河北”,核心是“善”,关键是“行”。“爱之源”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临时性帮扶与经常性资助、个别救助与集中慰问有机结合,使困难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爱。
弘扬善举,使互助关爱成为价值追求。依托“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开展了以“结对帮扶促和谐、公益互助365、志愿服务暖民心、城市社区树品牌、认责承诺作表率、窗口单位亮形象、在职党员进社区、代表委员大走访”等八大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爱之源在行动,争当百姓贴心人”活动,在全区营造互助关爱、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截止目前,共有140多个(次)爱心单位、300多人(次)爱心人士组织参加各类救助活动30余次,发放款物132余万元,惠及群众2000余户5000多人。爱之源”启动以来,先后组织召开各类研讨会、调度会、新闻发布会20余场次,制作展板400余块,印发宣传画册800余份,发放倡议书3000多张,在中央和省市级13家主流媒体报道108篇,搜狐、易网、中国网等国内20多家知名网站进行转载。
传递真情,使扶贫济困成为社会时尚。百姓把“爱之源”比为“及时雨”,在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如北关街社区的范喜亮,一边要独自照料八十多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和身患强直性脊柱炎、丧失工作能力的儿子,一边还要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庭负担沉重。“爱之源”得知后,志愿者们定时到家中问寒问暖,给予帮助。清洁工康信的妻子林玉莲替丈夫清扫卫生时,被醉汉殴打致伤入院,公益互助会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并先行垫付2000元医药费,并倡议通顺路的门店商户捐款2366元,为这个原本就生活十分困难的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孤儿范利红,张家口市一中高一学生,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抚养,患视网膜脱落,需住院治疗,家中无力承担,公益互助会送去2000元救助金。“爱之源”和驻军某部领导与10名贫困学生结成长期帮扶对子,直到他们大学毕业……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今,“爱之源”在桥西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张家口知名的公益品牌。
汇集爱心,让善行善举凝聚和谐力量。“爱之源”结合“五四”、“六一”、助残日、学生营养日、环保日等重要节点,携手爱心企业以及区直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爱之源在行动”主题帮扶活动。今年以来,先后与张家口晚报开展了“六一”圆梦活动,41家企业、团体及个人帮助101个困难家庭子女实现了愿望;开展扶困育才行动,组织105名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暑假到企业打工,靠自己双手挣到了学费12.6万元,同时,还历练了人生、感悟了社会;举办慰问座谈会,“七一”期间,为100名困难党员送去温暖和关怀:中联房开为书院巷小学捐助价值10万元的电脑,恒通集团给农民工捐赠43台电视机,中石油张家口分公司为社区130余户贫困家庭送去小家电;举行“爱之源”中秋国庆集中慰问活动,为101户特困户发放了大米、食用油、蔬菜、水果、团圆饼、葡萄等慰问品,市委书记王晓东、区委书记陈晓明等市、区领导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亲自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上门送去慰问品,金华升阳集团、宝丰超市向互助超市捐赠了物品等等。通过这些善行善举,最大程度地融合社会和谐力量。
五、效应——点亮大爱灯塔,引领社会风尚
“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的成立,创新了汇集爱心、传递真情、弘扬善举、共创和谐的新机制,使全社会广大爱心人士举起了温暖的双手,托起了爱心绣球,抛向了所需民众,实现了对困难群众的全覆盖救助、全方位服务,在全区形成了一种知善、向善、行善、成善的良好氛围。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提供了补充。“爱之源”公益互助会通过“闲置物品捐赠、技术特长互助、社会资源整合”,将过去的“单向捐助,救助面窄,服务对象单一”的简单形式,改变成为今天的“奉献爱心、平等交换、各取所需的双向救助新模式,打造惠民服务新品牌。“爱之源”公益互助活动通过以心感心,以情感情,运用社会力量给予弱势群体以道德上、感情上、物质上、精神上的种种关心,使许多仅靠政策救助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弱势群众得到了良好的救助,使他们无论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从中体现到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温暖。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爱心人士施善济困搭建了平台。“爱之源”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临时性帮扶与经常性资助、个别救助与集中慰问有机结合,为捐赠者与受赠者搭建起一座“连心桥”。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先奉献爱心,再传递爱心,用充满爱心的实际行动,关心你、我、他,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播撒到千家万户,在全区形成了相互关爱、无私奉献的安定、团结、友爱、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开创社会和谐局面的第一助力。8月下旬,在2012’中国(宁夏)黄河善谷慈善博览会上进行了推介交流。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把“爱之源”作为“善行河北、情暖张垣”品牌在全市推广。
引领正确道德风尚,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了载体。开展爱心活动不仅仅是组织捐款捐物,更是在培养一种美德。救助的也不仅仅是弱势群体,更是救助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是一个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爱之源”通过资源整合、借势借力,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得到了照顾,让每一份爱心捐助都有了回馈,让每一个爱心善举都得到了回报。“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的成立,对于深入开展“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和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带着感情走基层,融入基层群众,弘扬正气、激发斗志、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奉献爱心、诚信互助”的良好道德风尚。如今,在桥西区“微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机关干部每年开展“博爱一日捐”,社区设立了长期捐赠接收点,居民定期将家中的闲置物品通过社区捐赠给特困家庭。
如今,桥西“爱之源”已经成为汇聚爱心的集散地、传承文明的加油站、构建和谐的磁力场、弘扬道德的航标塔、社会进步的动力源,让爱之阳光洒满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温暖了千家万户,推动了“善行河北”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 责任编辑:李秋爽
相关新闻
- 新闻排行
- 网友正在说
- 网友:
【期末考试之搞笑版】麦兜:麻烦你,给个提纲吧。老师:木有提纲。麦兜:那划个重点呢。老师:木有重点。麦兜:又没有啊…那给个方向好了…老师:木有方向。麦兜:那样题呢?老师:木有样题。同伴:麦兜啊,老师的意思是所有和试题有关的资料都不会有的。麦兜:啊~那给份试卷吧。。。 - 网友:
手机震,有一条信息“我决定去告白了!”他和她一直是好朋友,可她一直爱着他,“哦…那你加油。” “我在她家门外好久了,不敢敲门。” “大着胆子敲吧!我挺你!” “你说她会答应吗?” “我不知道。”她放下手机,不争气的掉泪。手机又震,却是电话,她接了…“你开下门吧,我还是不敢敲。” - 网友:
如果你喜欢谁,在21号前告诉他吧,好让他死的明白点。 - 网友:
北京,就是背景。 上海,就是商海。 欲望,就是渔网。 老公,就是劳工。 升职,就是升值。 誓言,就是失言。 男人,就是难人。 理想,就是离乡。 清醒,便是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