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阳原县

【脱贫攻坚记之深度贫困乡村行】小额贷款盘活大石庄村

2018-07-04 09:37:0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在阳原县东井集镇大石庄村,工作队通过小额贷款帮扶贫困户发展养殖,并改变单一种植模式,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迸发出来,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倍增。

小额贷款盘活大石庄村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魏民 通讯员 张晓英 高秀芹

村民郝进明靠小额贷款发展养牛。 张晓英 摄

  一对贫困兄弟

  谁都不会甘心贫困,一旦找到脱贫的门道,外力再帮扶一把,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就会迸发出来。

  在阳原县东井集镇大石庄村,村民康友文今年71岁,因家里穷,一直没有成家,成了村里的特困户。弟弟康友平今年61岁,他娶了媳妇,在山西煤矿打工时,他的腰受伤,造成一条腿不能动弹,无法从事地里的劳动,成为村里的贫困户。

  一个特困户,一个贫困户,康友文和康友平两兄弟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康家兄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走进两兄弟居住的院落,哥哥康友文正在给牛喂饲料;弟弟康友平刚干完活,坐在院中的青石上歇息,不停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他的媳妇站在墙根。他家的地不多,全都种植了玉米。每到秋天,他们到村民的地里收秸秆,然后再用车拉回来喂牛,兄弟两人一共养了6头牛。

  院内住人的正房为砖瓦房,南房是土坯房存放着杂物,西面是牛舍,院中央整齐地码放着晒干的玉米秸秆。在土坯南房的墙角,堆放着十多根钢管。坐在青石上的康友平蛮有信心地告诉记者说:“等明年开了春,将土坯南房挑了,然后盖牛舍,扩大养殖规模。再在院子里栽上几棵果树,美化一下庭院,就不会像今年这样破破烂烂的了。”靠养牛,兄弟两人的生活有了起色,他们改变贫困面貌信心很足。

  走进村民郝进明家,他正在牛舍里喂牛,他今年63岁了,有二个儿子,他和小儿子在家养牛。他家养牛已经有10多年了,最开始买小牛犊,一头700元,一头一头地买,目前家里总共有8头大牛、2头小牛。小公牛育肥后出售,每年家里要卖两头小公牛,母牛用来生产小牛犊。

  王晓峰,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驻大石庄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据他介绍,工作队在大石庄村为贫困户办理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每户贷款金额为5万元,银行让利免担保免抵押,年息4.35%,正常贷款利息7%至8%,由财政支付利息,贫困户可以使用三年。该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优先发放给村里有劳动和致富能力、诚信的村民。康友文和康友平两兄弟、郝进明一家都是受益者。


[!--empirenews.page--]

  工作队成员和村干部查看地里辣椒生长情况。 张晓英 摄

母牛下崽了

  工作队在走访交流中,了解到养牛风险小,牛皮实,不闹病,母牛一年一生,小牛犊3个月断奶,再养殖3个月以后,可以卖到规模化的养殖场进行育肥,母牛可以卖到6000元;公牛可以卖到7000元,收益不低。村里主要种植玉米,秸秆饲料遍地都是,村里也经常有收牛的,销售渠道畅通。于是,工作队决定鼓励和扶持肉牛养殖。

  根据当地条件,可以采取庭院式分户养牛。目前,工作队已经联系龙头企业,帮助养殖户选购优质奶牛,免费定期防疫等,农户自有资金不足的,通过小额贷款予以支持,村里已有两户有劳动能力和养殖基础的贫困户办理了该贷款。

  另外,村里还可以采取小区式集中养殖方式,由村集体提供闲置土地30亩左右,争取牛舍补助资金或财政入户资金,不足部分由帮扶资金适当补充,以标准化牛舍形成集体资产,采取与专业公司合作养殖方式统一管理运营,或者对外承包吸引散户入住,村里收取租金。

  在村里,康友文、康友平兄弟和郝进明成为小额扶贫贷款第一批受益者。“我家靠小额贷款,今年买了4头成年母牛,新购的母牛已经生产两头小牛犊了。今后还想贷些款,扩大养殖规模。”郝进明说。


[!--empirenews.page--]

  不再只种玉米

  大石庄村有675户1728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213户345人,去年村里人均收入3128元,是全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今年大石庄村计划脱贫136户,明年脱贫77户,2019年脱贫出列。在该村,420千瓦的村级扶贫电站正在施工,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并网发电,覆盖贫困户84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连续20年。

  康永武,大石庄村党支部书记。据他介绍,全村耕地面积3330亩,人均耕地1.5亩左右,几乎全部用来种植大田玉米,玉米每亩净收入300至500元。村里年轻人少,五十多岁就算年轻人了,因病、因残、因灾、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等原因造成了村民的贫困,脱贫难度大。

  工作队进驻后,王晓峰分析了该村致贫的原因。在他看来,村里土地贫瘠,种植结构单一,产业没有形成带动力,缺乏脱贫的内生动力。工作队制定了帮扶措施,首要是兴修水利,村民对此极其渴盼。去年,工作队出资打了4眼井,如果管网和电力等配套完成,新增灌溉面积1500亩。

  由于村里耕地几乎都种植了玉米,造成了结构单一,收益低下。工作队想力争二至三年时间,将村里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扭转过来。工作队了解到省农业厅已经批准苜蓿示范项目,大石庄村积极争取在列,计划今年秋天村里大部分耕地种植高产苜蓿。苜蓿饲草销售已与养殖企业签订了合同。

  在机井边的耕地里,工作队成员和村干部正在查看辣椒的生长情况。以前该村村民曾种植过青椒,有种植技术和经验。今年,工作队在村里开辟了20亩试验田,试种卡罗纳粗牛角辣椒。今后村里生产的青辣椒面向市场销售,红辣椒由亚雄公司按照每斤1元的合同价收购。

  大石庄村外出打工的村民有400多人,到大同、阳原县城等地打工,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蔬菜种植比玉米增收,但是需要人工,而村里劳动力少,因此发展面积不宜过大。”王晓峰说。

  万全鲜食玉米产业方兴未艾,工作队与万全穗康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明年采用订单种植、合同定价方式,在大石庄村引进糯玉米种植。普通玉米一年需要两水,而糯玉米需要4水,每亩糯玉米净收入1200元至1300元。下一步,工作队还准备在村里兴建春秋大棚。

  【专题】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编辑:孙继肖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