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宣化区

水泉村“三大工程”将渐次开工

2017-05-19 09:12:1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水泉村“三大工程”将渐次开工

水泉村“三大工程”将渐次开工 工作组走访村民。 王玮 摄
工作组走访村民。 王玮 摄

水泉村“三大工程”将渐次开工 村民用小推车运水。
村民用小推车运水。

  精准脱贫攻坚中,资金是关键。随着安全饮水提升工程、道路硬化亮化、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资金的一一落实,让苏玉民和他的工作组备受鼓舞,水泉村精准脱贫工作正一步步向前推进。

  记者 魏民 通讯员 贾春艾 于丽娟 张晓红

[!--empirenews.page--]

  多年为吃水所困

  水泉村依山傍水,是块福地,尤其是村中的清泉,更是它村所无法比拟的。“村里人都喝泉水,宣化区的人还专门到我们的村里拉泉水呢!”水泉村村民张连清告诉说。讲这番话时,他的嘴角微张,脸上掠过一丝得意之情。

  其实多年来,水泉村的村民一直为吃水所困。

  水泉村海拔900米,属丘陵地貌,全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低落差近百米,年降水300至400毫米。

  村民吃的这股清泉,是从山中的石头罅隙中渗出来的,然后汇集到沟里。村民建起一个170立方米的蓄水池,泉水满了自然外溢,村民再接上水管,溢出的泉水就从管道中汩汩流出,村民从水管处接水。这股清泉从村中的4个出水口涌出,其中村北有2个,村东、西各1个。

  很早以前,村民肩挑手提或用毛驴车驮水,如今改用小推车、电动车和三轮车运水。

  水泉村的泉水,冬天丰沛,夏天尤其遇到干旱时,这股清泉水就成了“紧俏货”。村中有四家养猪场要用水,村民浇地也要用水,造成人畜争水,生产和生活用水难以兼顾,村民常常因此发生口角。

  在水泉三个自然村中属西梁村地势最高,该村住的都是一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又推不了水,只能雇村民从取水点运水,一桶水5元,老人们常抱怨水比油还贵。好不容易运回来的水,老人也不舍得用,一桶水要吃上一个星期,即便如此,每月水费也要二三十元。

  “住在高处的村民吃水,下坡挑空桶,上坡挑满桶。村民用小车推水,车上能放四个水桶,可女人们劲儿小,只能放两个。离取水点远的村民往返运水耗费的时间一刻钟也下不来。用水紧张时,我们连衣服也不敢洗。”村民王莉莉说。

[!--empirenews.page--]

  让村民喝上自来水

  水泉村地处膨润土的矿脉上,膨润土是一种建筑防水材料。“为了让村民吃水更充裕一些,村里曾用钩机找水,结果没找到,水也不知流到哪里去了。”苏玉民介绍。

  苏玉民还讲道,村里实施了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先后打了3眼机井。由于资金少,仅够打井费用,配套设施建不起来,后来就采取谁做配套,谁向用水者收费的办法。“用机井的水浇地,浇一亩地要200元,现在每斤玉米才0.7元,村民浇不起啊!”张连清说。

  工作组进入贫困村帮扶,必须要保障村民有安全的饮用水,即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升,人力往返取水时间不超过10分钟,村民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苏玉民率精准脱贫工作组入驻水泉村后,便到村内走访,村民反映最集中的就是村里吃水难。

  在苏玉民看来,工作组连村民最起码的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将如何面对水泉村的乡亲们。更何况水泉村是一个人口大村,倘若村民因吃水问题而被迫搬迁,等于增加了当地政府解决的难度。

  “虽然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主体是当地政府,工作组帮扶,但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主动承担起来,无论如何也要让村民喝上自来水,这是我们对水泉村村民的承诺。”苏玉民暗下决心。

[!--empirenews.page--]

  先埋水管再修路

  然而事情并非像苏玉民想象的那样简单。

  精准脱贫战役打响后,各驻村工作组都在到处“化缘”争取资金,资金获取的难度可想而知。去年,苏玉民好不容易通过省水利厅争取到38万元安全饮用水资金,但还是不够。

  每天清早起来,苏玉民爬山锻炼。站在山巅,他可以清晰地眺望到高楼林立的宣化城,其实繁华离自己并不远,仿佛唾手可得,可脚下的水泉村却恍若隔世,难寻琼楼玉宇,依然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农村的模样。

  打开水龙头喝上自来水,这件事若放在城里,岂不是举手之劳。可在农村解决起来却是如此之难。打井资金需六七十万元,配套资金也要40万元,一时间,资金成了横亘在苏玉民面前的又一座大山。

  天空是一味的蓝,就像用蓝色颜料浸染了一般;云彩是一尘不染的白;山林中的空气就像过滤了一样,只剩下草木的香。苏玉民大口大口地吸吮着,他有些忘情,一连爬了几个山头后,他还想爬,可他明显感到有些心余力绌。

  工作组进村时,一些村民曾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此前水泉村进驻了多少工作队或工作组,做了个啥,村民没有印象。你苏玉民的精准脱贫工作组来了,就能换了天地?!下山时,苏玉民特意挑选了一条人少的道儿走,他怕遇见村民,工作没进展,他不敢直视村民的目光。

  村中的土地为沙石地貌,路难走也是村民普遍反映的问题。苏玉民计划先把自来水管道埋在地下,然后再修路。否则会造成二次施工,浪费掉千辛万苦得来的资金。

  水的问题解决不了,修路更无从谈起,苏玉民有些心急。天暖和了,当日头升起来时,他感到身上有些躁热。“能用上自来水敢情好,可我们不敢想。”苏玉民耳畔再次响起村民发自内心的渴望。

  村民的期盼就是工作组前行的动力。“国家花了这么大气力开展精准脱贫,自己能置身其中,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怎么能躁动不安和畏惧退缩呢?”苏玉民反复地问着自己。

  心中的信念让苏玉民重新找回了自我。“就是卖了自家的房子,也要让村民喝上自来水。”苏玉民用劲挥舞了一下拳头,此刻,他周身的血仿佛都涌动起来。他加快了下山的步伐,好多事情还在等着自己。

[!--empirenews.page--]

  脱贫工作步步推进

  进驻水泉村一年多了,每件事做起来都不容易,有时苏玉民会感到自己像跋涉在沙漠中,已经看到了前面的绿洲,可就是迈不动前进的步伐。是心中的信念,是村两委、崞村镇、区扶贫办、区水务局等部门众人拾柴鼓舞他坚持下来,精准脱贫攻坚正在一步步向前推进。

  尽管水泉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还在跑办当中,但投资68万元的项目已获区、市水务局的批准,省水利厅已立项。

  水泉村的街巷有几条路铺设了水泥,但大多数还是土石路,村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妇曾对苏玉民说:“一下雨连个家门也不敢出,家人从街上回来都是半腿泥。”老人的话工作组成员都记在心里。

  贫困村内主要道路要硬化、亮化,铺设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有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

  “这项工程分两部分,目前已落实。我们计划在村内修长1400米、宽3米的主干道,水泥路面,项目已获批,区扶贫办支持资金30万元。另一部分是村内所有街巷的水泥路硬化,此部分经费预算为46万元,从省财政厅按省直驻村工作队每年支持5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列支。工作组还争取到22万元资金,已安装了44盏太阳能路灯。”苏玉民介绍。

  工作组成员认为,哪怕就是做一点儿,也要把它做好,让村民多年后还能清楚地记得这是河北师大精准脱贫工作组干的。

  与此同时,投资10万元的水泉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也得到落实,硬化广场地面、安装健身器材、广场四周用铁艺围拦。去年河北师大10多名大学生来到水泉村,教村民跳广场舞,如今有20多名村民坚持了下来,重大节日时参与广场舞的村民更多,已成为水泉村一景。

  工作组成员安海林的爱人是教体育舞蹈的,苏玉民甚至想邀请她来,在村里培养文艺骨干,村民自购服装,村里配备音响设备等,将村民的文化生活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尽管现在村民还不是很富裕,但文化生活不能匮乏。

  “水泉村很快会掀起一场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大会战。”苏玉民自信地说。

编辑:郝学锋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