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洁 摄
11月的沽源县九连城镇,湖淖碧波与光伏蓝海隔空遥望,相映成辉,展现着辽阔而灵动的美。此情此景,很难让人与白茫茫的盐碱地联系起来。而今的改变要从九连城镇的一片片盐碱草滩说起。
该镇共有耕地14万亩,草地14.7万亩,全域一半以上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半虎线以北最为明显,涉及近20个行政村。眼瞅着大片大片的荒草滩连年闲置,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成为县镇两级深思的问题。在“首都两区”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2020年,九连城镇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依托当地丰富的光照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草滩,开始在荒草滩上“种太阳”。
思路一变天地宽。距离主城镇约3公里外,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列队在广袤的草滩中,在暖阳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微光,远远望去此起彼伏,犹如风吹过的蔚蓝海浪。这就是九连城镇围绕新能源产业打造的光伏发电示范区。目前,九连城镇有特变电工沽源县400MW光伏+示范项目和恒电铭宇沽源240MW光伏项目等大型项目。一条“盐光互补”的盐碱地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昔日的发展劣势变成了如今的发展优势。
“你看,眼前的光伏板支架都要比普通的高,均超过了1.5米,连在一起形成了光伏方阵,这正是我们在尝试推广的‘光伏项目+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在光伏板的遮盖下,减少了土地水份的蒸发,有效促进了植被的恢复生长。同时,足够高的板下空间还可作为轮牧放养区,牛羊粪便可培肥地力,将进一步提高盐碱地的治理效果。”对于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九连城镇副镇长王鑫炜充满信心。
荒草滩重焕生机,不仅探索出了一条盐碱地治理的新路径,还让荒地生了金,让村子受了益,让村民增了收。“眼前这片盐碱草滩约有6000亩,租赁利民村、向阳村、绿园村、红圪塄村、南洼村等5个行政村的闲置地,平均每户每年增收500元,村集体平均每年增收2万元。”王鑫炜说。
以绿为底的“盐光互补”治理思路正以点扩面蔓延开来。2022年,九连城镇引进的光伏企业在半拉山淖边打造了一座“光伏公园”,通过种植耐盐碱树木、引中水入淖泊等举措,大大缓解了湖淖周边的盐碱程度。今年,半拉山淖和距离不远的九连城淖贯通相连,打破了多年“割裂”的局面。公园内,随处可见的光伏设备实现了白天发电、晚上照明的绿电供应,让绿色循环成为赋能盐碱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新突破。记者 韩洁 通讯员 赵晨阳 王晓曦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