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沽源县

[善行河北]抗战老兵杨振亮的战后生活

2012-05-17 08:42:2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5月14日,沽源县长梁乡韭菜沟村。
    初夏时节,正是坝上农忙耕种时节。两旁的树木泛着嫩绿,地里的铁犁翻动着丰收的希望。走进村口的一处院落,低矮的土坯房里传来阵阵谈笑声。循着声音,穿过两扇吱哑作响的木门,在86岁的杨振亮正盘坐在土坑上起劲地讲述着。
    
                       革命战士
    “80多岁了,没见过自己的亲娘。7、8岁给村里的大户人员养猪放羊,一放就是10年。”说话间,杨振亮的思绪回到6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3年1月,年仅17岁的杨振亮放下手中的牧羊鞭,入伍到当时的华北骑兵三师八团,成为一名“就想把小日本赶出中国”的革命战士。“参军第二天每人发了五发子弹,两颗手榴弹就上了战场杀鬼子。在一次战斗中,俘虏过敌人一个排……” 念叨起一次次奋勇杀敌的激烈战斗,杨振亮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着、笑着。情到激动时,还会不时地攥紧拳头,振臂高呼。
    “那会儿艰苦,有时马都没草吃,俺们硬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枪弹武器,骑着马到大同、绥远作战。”回忆中,杨振亮笃定坚毅的神情中透着一个军人的荣耀与自豪。因作战英勇,他荣立一等小功,受到部队嘉奖。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振亮又参加了解放战争。
   “康庄、延庆、新街口、马甸……”尽管60多年来再没出过村,但一说到“北京”,杨振亮能一口气地说出好几个地名。原来,他曾在那里战斗过,并作为华北骑兵师的代表在北京参加过大阅兵。“俺们骑兵师就在这些地儿训练。开国大典时还雄赳赳地走过天安门城楼,别提有多神气。”看到记者手机里的天安门照片,杨振亮千沟万壑的脸庞绽放出孩子般的灿烂笑容。   
    “这辈子最不后悔的就是当了兵!”摸索着珍藏多年的“回乡转业军人登记表”,杨振亮喃喃自语着。
                                        
                        一人生活   
    残酷艰苦的战斗生活,留下战争的伤残。子弹打穿了右腿,从此不能弯曲;强忍饥寒连续作战,落下了难以打对的毛病。1952年4月,由于身体原因,经组织批准转业,杨振亮回乡从事农业建设及加强民兵工作。在当时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军人登记表上,察哈尔军分区政治部给杨振亮杨振亮做了如下鉴定:“工作上非常积极,吃苦耐劳,不讲条件;学习上一贯努力,要求进步;团结上与人和睦,富有耐心”。
    回到村里,杨振亮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并有了自己的家。没有儿女,老俩口相依为伴地走过了40多年。1994年,老伴儿因病离去。没了说话的人,杨振亮养几只鸡、喂只猫来打发时间。有时会到村小学,靠着教室窗户,默默地看着孩子们上课读书,或者到乡亲家里看看电视、聊聊天。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往往会点燃烟锅子,在一团浓重的烟雾中捱过孤独的时光。
    岁月荏苒,随着年老体衰,杨振亮再也扛不动锄头,伤病困扰也愈发严重。“好在有政府和乡亲们照顾。”杨振亮感慨地说,每个月政府发放的几百元的抚恤金、低保金“够花了”,逢年过节还送来米面油和取暖煤。县乡民政部门几次想接他到敬老院生活,但是总觉得“呆家里更自在一些”。年纪大了,干活不利索,乡亲们会时常地送来些饭菜、鸡蛋。自家的房墙倒了,邻居把老房子借给他居住。去年冬天,屋里烧火盆不小心中了煤气。“这次算完了!”当他踉跄地敲开村民王贵萍的家门,“两口子揉搓了两、三个小时,才让身体缓过劲儿。”
    一个人的生活是孤寂落寞的,杨振亮却始终怀揣着一种坦然和豁达:“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俺挺幸运的。现如今,有国家和乡亲的照顾活到80多岁,知足了。”   

                         进京养老
    今年3月,中国雅虎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启动实施了2012“替你看看爹和娘”大型公益活动项目。5月2日,“替你看看爹和娘”公益活动网站经过筛选,以“扶抗战老兵走进幸福晚年”为愿望主题,讲述了杨振亮的故事。
    “杨振亮的故事和经历感动着我们,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老人们更多地做点什么。”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秘书长陈锐说,他们认领了这个愿望就是希望让杨振亮度过一个倍感幸福和温暖的晚年。
    5月14日,通过村委会征得杨振亮同意后,中国雅虎、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北京红色春天文化有限公司的爱心志愿者一行8人驱车6个多小时,来到韭菜沟村,准备接他进京养老。
    临走前,老人先去拜祭了老父亲,又去拜祭了老伴儿。“俺去北京生活,放心吧。”在父亲坟前,杨振亮低声地嗫喏着。
    抽了大半辈子的烟袋揣进上衣口袋,收拾好几件衣物和能证明身份的材料。走出家门,杨振亮在院子里站了好一会儿才颤抖着手锁上屋门。乡亲们来为他送行,老人打趣儿地说:“年轻时俺去过北京,这次到那儿住好了,也接你们去北京玩玩。”
    汽车缓缓启动离开了韭菜沟村。“想回咋办?”扭头看见老家越来越远,老人问道。
    “您想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会派专车送您。”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秘书长陈锐向老人保证。
    14日下午,杨振亮住进了位于北京丰台的瑞普华老年义养中心。在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上,一起陪同前往的村委会会计代表老人和村委会与义养中心签订了赡养合同。按照合同承诺,义养中心将免费赡养老人直到终老。
    “北京变化真大,这儿真好!”住入暖气房,杨振亮靠坐在崭新的床铺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又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享受着和平时代的安宁,老人的神情平和而安逸……
   
    梁  静  武殿森  文/图

责任编辑:婉婷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