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两位古稀老人“回家”办画展

2017-08-11 08:27:1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两位古稀老人“回家”办画展 俩画家同办画展。 右为殷占堂,中为刘耕涛。 曹东宇 摄
俩画家同办画展。 右为殷占堂,中为刘耕涛。 曹东宇 摄

  “不管我走多远,总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自己,那就是家乡。”8月5日至10日,两位年逾古稀的画家在钱宗飞艺术馆共同举办画展,用此方式回报家乡,助力冬奥。

  记者魏民

  俩画家同办画展

  自8月5日“迎冬奥·归故里---殷占堂、刘耕涛水墨画展”在钱宗飞艺术馆开幕后,前来观摩画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在两位画家的画作前驻足伫立,浏览和欣赏他们悉心创作的80余幅水墨画作。两位年逾古稀的画家在自己的画作前,不时与前来观瞻的市民交流绘画心得与体验。

  此次画展中的两位“主人公”,都与张家口结缘。

  阔别家乡55年后,殷占堂重回故里,并第一次在家乡举办个人画展。他出生在崇礼,生长在张北,现侨居日本。家乡承办冬奥会,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特意创作了《飞翔》等数幅冬奥题材的画作,在画展上展出。画展结束后,他还要到张北故地重游,看望亲人。

  画家刘耕涛与张家口也有缘。他的爱人是怀来县沙城镇人,他是“张家口的女婿”。

  刘耕涛是河北省辛集市人,毕业于天津美院绘画系,他是张大千的第三代传人、周思聪的弟子,退休前为河北工艺美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创委会副主任。

  在此次画展上,刘耕涛展出了《马球图》《夏日情思》《壁上观》《相遇》等众多作品。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来过张家口,今天再来,感到这里的变化简直太大了,我由衷得高兴。”魂萦梦绕是家乡

  “不管我走多远,总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自己,那就是家乡。”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殷占堂满怀感触地说。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在那个年代,盛行年画,每逢过大年,地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画,他的双脚仿佛被黏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的年画,痴迷于此的他竟然忘记了吃饭。

  在张北一中读书时,正赶上“大跃进”,他参加了学校的美术组。“画一棵大白菜,上面站了好几个小孩。先进的画飞机,落后的画老牛拉犁,一个红糖饼算是对画一幅画的奖励。”殷占堂回忆。

  1962年,他考上张家口师范学院中文系,上大学时,肚子吃不饱,他每天想着通过画画赚点稿费,买些胡萝卜充饥。《张家口日报》《张北县报》刊登他的作品,稿费才0.5元,即便如此,他也是欣喜万分。

  上大学时,听到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的消息后,年仅18岁的殷占堂毅然决然地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河北总队当兵。

  由于他能写能画,在部队政治处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画壁画、写标语、撰稿件、每天忙得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但他的内心很充实。他的作品经常发表在《人民公安报》《战友报》等刊物上,一些剪纸、写生等作品,还斩获全军美术三等奖。1969年他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河北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工作。

  1976年,他又到河北电视台任驻保定记者,此后又任国际部编导,由他执导的《巍巍太行》《白洋淀》等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获奖。

  不管殷占堂走到哪里,他都时刻牵挂着家乡,在河北电视台工作期间,他拍摄了宣化葡萄等电视片来推介家乡,为宣传张家口做了大量工作。

[!--empirenews.page--]

  积极传播张垣文化

  其实,殷占堂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电视制作人,而且还是一位画艺颇佳的画家。他说与中国画结缘,是在河北电视台工作期间,他拍摄一部电视片,河北画院的老师画画,整天拍摄人家画画,自己也喜欢上了。

  看殷占堂的画作,感觉很惬意,似无章法实得章法之妙,似用笔随意实得笔墨之神。他既有画工,又涉猎很广,文学功底深厚,还兼得日本文化的裨益。

  殷占堂现在侨居日本。在河北电视台国际部工作期间,日本爱媛县西条市的人员来保定访问,他拍摄电视专题片《友情传四海,歌声响四方》为两地民众播撒友爱的火种。

  1986年春,他赴日本NHK电视台进修,在富士、TBS电视台下属制片公司任摄像、编导、制片人,策划拍摄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等大型电视专题片、系列片。他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大多与中国文化有关。

  1993年,殷占堂辞别了工作六年的TBS电视台下属的制作公司,出任日本MPC出版社中国部部长和特约编辑。在此期间,他为我市画家刘生展、柴立波策划,在日本举办了“刘生展画展”等,编辑出版了《怎样画马》《怎样画羊》等画册,还在日本举办了“蔚县剪纸展”等艺术活动,为张家口文化走向海外夙兴夜寐。

[!--empirenews.page--]

  不断尝试“水油冲突”

  画家刘耕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首先回忆起自己的恩师来,他师从周思聪、蒋兆和等人。在天津美院上学时,他跟着老师学写意、工笔、山水等,老师一边教,一边示范,一板一眼。他在天津学习生活了六年。学成后,几十年如一日,在美术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勤奋创作。

  刘耕涛说他也受到张大千泼墨绘画方法的影响。

  “中国画流传至今,水墨写意发展到了极致,再向前迈进很难。在中国画品中,水墨永远是第一位的,颜色处于次要地位。这有些遗憾,但也给我的创作提供了空间。就比如盖房子,用草盖也叫房子,用钢筋水泥盖也叫房子,材料不一样,效果自然也不一样。”刘耕涛说。

  早在20世纪初,西学归来的徐悲鸿、林风眠都曾意识到变革材料的意义。引进各种工具材料的尝试,始终是20世纪水墨画家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刘耕涛正是热衷这一课题的画家之一。

  “我接受了这种观念,进行新的工具材料的改革,从1994年起,我就把颜色放在了第一位,颠覆了传统的水墨技法。而这种方法,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尝试过,但没成功。”刘耕涛说。

  贾方舟认为,近年来,刘耕涛在水墨画中融入油性颜料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分明是水墨,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水墨肌理,显现着某种“油性”特质,这种经过加工的介于油性和水性之间的颜料,极大的改变了水墨“渲淡”中的那种常见的传统趣味,从而给画面带来一种新鲜感和陌生感。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水墨趣味,一种融油性于水性之中的水墨趣味。

  “水油冲突”,既有中国画的传统韵味,也有油画的厚重与多彩。刘耕涛在保定举办画展时,贾方舟评价他的画:“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

  2002年,在北京国际艺苑,刘耕涛参加了由贾方舟主持的《水墨新方阵》展出,在全国,贾方舟为10位画家提名,每位画家提供10幅作品参展,然后再赴武汉展出。

  美术理论家刘骁纯认为,《水墨新方阵》后,刘耕涛又沿着强化“水油冲突”的方向迈了一步,由此推动了艺术上的进一步的升跃。

编辑:郝学锋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