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赵婧男
太子城冰雪小镇建设提速
核心提示
坚决贯彻“四个办奥”理念,76个冬奥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工;赛会服务保障体系和赛时运行指挥体系全面优化,圆满完成系列测试活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计划提前布局;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落地生根;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突破500万…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份辉煌的冬奥成绩单。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全市人民戮力同心,倾力国家大事,“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责任与担当。看成就,鼓舞人心;话奋斗,催人奋进。代表、委员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激情和信心,纷纷表示,将在统筹推进冬奥会筹办、赛事举办、本地发展的历史答卷上书写新精彩。
稳 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
“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76个冬奥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配套设施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冬奥签约酒店陆续建成投运,场馆外围保障工作基本就绪。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市人大代表、崇礼区冬奥工作综合办公室秘书科科长赵晓巍说。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各项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根据 “三个赛区、一个标准”原则,目前,冬奥会筹办进入场馆设施联调联试阶段,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 餐饮18家原材料供应商和3家服务商已确定,14000名城市志愿者和5000名赛会志愿者选定,骨干力量先后参加了国内大型活动赛事和冬奥会测试赛的练兵。 与此同时, 涉奥交通运行监测和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崇礼南和棋盘梁临时场站均已建设完成。随着延崇高速主线建成通车,延庆赛区到张家口赛区通行时间仅1小时。
赵晓巍表示,当前我市己进入交好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决战决胜关键时期,身为市人大代表,要全力做好上级交办的赛前筹备、赛时服务保障及场馆赛后利用等方面工作。始终把任务挂在墙上,全力以赴抓进度,尽善尽美抓细节,为场馆运行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和服务保障工作。 持续推进冬奥基础知识宣讲活动,深入到学校、农村、 社区、 企业讲冬奥知识,营造支持服务冬奥氛围,建好主战场,当好东道主。
绿 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在 ‘绿色、 共享、 开放、 廉洁’ 的办奥理念中‘绿色’排在第一位。这已经成为冬奥会乃至张家口发展的底色。”说起冬奥会,市政协委员、市环境科学院院长史征说。 史征介绍, 冬奥赛场, 处处体现绿色环保的元素。 张家口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实现了北京冬奥会场馆奥运历史上首次100%使用绿色电力的同时, 也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电力; 张家口赛区 “三场一村” 建设, 均已按照 《绿色建筑标准》 和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 三星级标准规划设计并全部获得认证; 打造海绵赛区, 通过融雪水循环利用可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冬奥会期间预计投入515辆氢燃料客车保障赛会交通服务。加快建设冬奥核心区域内充电、制氢、加氢设施,实现该区域碳中和。
“目前市生态环境局以保障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落实可持续性计划和低碳管理相关工作方案任务为重点,突出科学决策、强化精准治理,推进低碳行动、强化冬奥项目日常监管、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帮扶冬奥项目建设等工作全面推动落实。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盯重点改造工程进度,突出重点、攻坚突破,坚决按期完成各项任务,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优异答卷!”史征说。
富 三万当地人吃上“冰雪饭”
“冬奥带来最大的就业。”市政协委员、密苑 (张家口)旅游胜地有限公司副总裁金立新说, “冬奥会是一项国际大赛,更是一次展示我国国家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契机。借冬奥东风,因地制宜发展冰雪经济,很多崇礼人端起了 ‘雪饭碗’。仅云顶滑雪场,冬季本地员工达1100人,夏季时也有600人。这些员工中,最低工资收入3000元,最高收入的技术人员每月1万多元。雪场还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工作餐,免费住宿,免费交通等,缴纳五险一金。 切切实实带动了本地人就业。”据统计,崇礼全区有3万多人从事冰雪相关产业的工作, 每4个当地人中就有1个人吃上了 “冰雪饭”。 “作为政协委员,我希望通过冬奥会带动产业加速发展,让崇礼吸引更多人才, 同时也希望借力冬奥,政府进一步强化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旅游服务业上档升级。”金立新说。
燃 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突破500万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冬奥会筹办以来,我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突破500万,2020—2021雪季,崇礼接待游客24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冰雪激情引爆山城。随着冬奥脚步的临近,后奥运经济的影响已经到来。一些冬奥遗产,已转化为现实遗产,比如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带动城市转型升级、改善京张地区生态环境、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使主办城市和广大市民提前受益。
谈到后奥运经济,市人大代表、张家口文旅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一凡有自己的思考。 “以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指示为契机,做足做好做新后奥运发展这篇文章,充分利用好冬奥赛场设施设备,把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冰雪研学、冰雪观光、冰雪体验、冰雪产业和冰雪文化有机结合和发展起来,让京津冀乃至全中国全世界感受冰雪崇礼的独特魅力。”吴一凡认为,下一步,应与国际组织合作,把顶级冰雪赛事、冰雪产业展览、冰雪产业论坛引进到崇礼,展示冰雪东方达沃斯风彩;引进高学历的年轻人,特别是冰雪运动和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人才落户张家口,为他们打通创业就业通道、参政议政通道、激情生活通道三个通道;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与体育文化旅游相关的服务类设施投资建设,全方面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把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冰雪研学、冬夏旅游结合起来,人能来,玩得嗨,留得住,能消费。
百姓心语
梦想与冰雪运动一起成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冬奥会筹办和后奥运发展的规划,让我感到日子特别有奔头。”谢霆是崇礼区黄土嘴村人,中专毕业后,去北京打过工,也在崇礼当地跑过班车、当过保安。冬奥会筹办以来,他开始接触学习滑雪,不但成为一名专业的滑雪教练,还经营起一家滑雪俱乐部, 雪季培训人数多达千人。2020年他成为了一名高山滑雪项目国家级裁判,现在他已具备了执裁北京冬奥会的基础条件。“报告中说,未来五年,我市冰雪运动将蓬勃发展,作为冰雪运动教练,我对将来的生活满怀憧憬”。谢霆说。
———高山滑雪项目国家级裁判 谢霆
就等着在家门口看奥运
“这几天,我天天通过村里的广播,收听市‘两会’。这几年,眼看那么多奥运工程都完成了,我也搬了新房,日子真是越来越好。”太子城村民李果,今年七十多岁。太子城拆迁后,他住进了集中安置的新居。住新居、领社保,新生活安稳又和谐,李果的儿子在雪场就职,儿媳在本地大型超市工作,一家人都在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出发。“冬奥会让太子城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幼有所依、幼有所教,咱们最多的就是感恩了,明年我就能在家门口看冬奥会了,为中国加油鼓劲! ”李果说。
———崇礼太子城村搬迁户 李果
记者走基层
任晓强:返乡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市 ‘两会’胜利召开,是全市人民的大事喜事, 作为崇礼人, 我为家乡五年的发展成就感到骄傲, 也对未来五年充满期待。 我觉得返乡就业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随着我市进入 “两会” 时间, 太舞集团市场中心经理、 崇礼人任晓强对相关消息格外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冰雪产业、 冰雪运动发展的规划, 让他格外振奋。
曾经的任晓强, 最大的理想就是走出崇礼这个 “穷山沟”。 “那时候, 觉得崇礼太小, 太穷了。 一抬头就是山,山外面还是山, 下一场雪, 路好几天都不通, 太不方便了。”对于小时候的记忆, 任晓强至今难忘。
2015年任晓强大学毕业,正在他忙着找工作的时候, 家乡传来喜讯———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崇礼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村, 一时间站在了世界舞台。 冬奥机遇能给崇礼带来怎样的变化?这里有发展潜力吗?到底要接着背井离乡找工作,还是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任晓强决定先回家试试看。
任晓强对家乡发展的怀疑,很快被这里如火如荼的冰雪旅游打消了。随着冬奥会筹办工作稳定推进, 崇礼冰雪运动蓬勃开展,冰雪旅游加速推进。每年雪季,挂着外地车牌的车比崇礼本地的车还要多。昔日贫困的崇礼成了国内最大的高端滑雪集聚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冬奥, 让三万崇礼人端起“雪饭碗”,任晓强这个大学生也在太舞雪场,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太舞集团市场中心经理。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大力发展赛事经济, 持续举办各类国际国内赛事,打造国际冰雪体育中心’的部署时,我特别激动,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人真是生逢其时,我为自己返乡的决定感到庆幸,也为家乡发展感到骄傲!”任晓强说。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