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解锁一对金婚夫妇的“保鲜”密码

2021-08-11 09:16:2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清晨,在桥东区德胜南街一带,经常会看到一位老人搀扶着妻子缓慢地挪步。 他们走路的背影虽显佝偻,却令人艳羡———这样的一幕已经上演了10年。 什么原因能让老人有如此的坚持? 他的妻子又经历过什么? 他们背后还有怎样的感人故事?

L_1628508630486710830.jpg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赵晓刚

      一见钟情,隔年相见结良缘

  1970年冬, 刘佃富与徐梅见面了,像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是媒人牵线的相亲见面。

  那年春节,21 岁的刘佃富回到张北县两面井村与家人团聚。 毕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从一位爱牵红线的亲戚口中,第一次听到了徐梅的名字。徐梅所在的康保县二号卜村和两面井村只一河之隔。 19岁的徐梅很快见到了刘佃富,腼腆的他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反倒是双方的亲戚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甚欢。这次相亲的经历让徐梅动了心思,有意继续交往。可谁承想,二人下次相见却足足等了一年。

  作为省地矿局地质三大队的一名维修工,刘佃富经常跟随勘探队深入山野, 一旦钻机、水泵等设备出现问题,就需要他当场进行修理。长期的野外作业也意味着他和同事很少能够回家,只有快过年时才会一身疲惫地返回乡镇,休整的同时,也陪陪家人。

  次年春节, 刘佃富像一只定期迁徙的候鸟回到了老家。其实他心里一直惦念着徐梅,于是过河去找她。 这一年间,有心的徐梅经人打听, 也了解了刘佃富的为人和那份聚少离多的工作。 二人见面后, 依旧话不多, 但彼此的感情却已经在这漫长的等待中生了根。 虽然只见了两面, 但二人情投意合, 已决定组建家庭。 考虑到刘佃富回来不易, 经过两家协商, 几天后就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一辆马车将身着蓝布衣的徐梅拉到了刘家。婚房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土坯房,婚宴是一顿酥脆的炸糕。 自此,二人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L_1628508630580532372.jpg

  聚少离多,封封家书寄相思

  新婚不久,刘佃富依依不舍地返回了单位。 令公婆欣慰的是,这个性格温良的儿媳妇并没有嗔怪,反倒是家里多了个好劳力。 除了缝缝补补,徐梅还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什么土质适合种什么作物, 她早已熟稔于心,而且还练就了一手撒种的绝活儿。那时播种机等农用机械还没有普及,种地全靠人力劳作。 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即便是颗粒细小的胡麻种子,经过徐梅双手的搓捻,也能均匀地播撒到土壤中。长出来的新苗不仅整齐,还间距适中,不用再费时费力地疏苗。

  农忙时日子过得总是很快,稍有闲暇, 徐梅不免睹物思人。为了却思念,她想到了写信。 由于没上过学,她只能找村里人代笔。 很多心里话自然不方便吐露,信中的内容就成了“家里安好”“在外注意身体” 式的寒暄。一封信寄出后,看到刘佃富的回信往往要等一个月。而刘佃富自然能体会到妻子的心意,信中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只字不提,只分享些遇到的稀罕事, 哄她开心。就这样,在此后的10多年里,通过这种传递缓慢的方式进行沟通成了夫妻俩乐此不疲的事。而一封接一封的信件,也成为了他们相守相望的寄托。

  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后,徐梅身上的担子明显加重了。她默默承担着磨白面、莜面这样的体力活儿,从没让刘佃富沾过手。 在每年短暂的相聚中,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那些锅勺难免碰锅沿的家长里短,以及女儿成长中的烦恼,徐梅也很少提及。 由于常年缺少陪伴, 无法与人倾诉,那些埋在心里的苦渐渐发酵,徐梅竟出现了暂时性的神情恍惚,自言自语。 村里人管这种病叫“癔症”。

  一晃过去了十几年,深感亏欠的刘佃富决定将妻女接到身边。

  相濡以沫,搀扶病妻“学”走路

  1987年,刘佃富将妻女安顿到单位维修车间旁的一间空置房内,自此结束了长达16年的两地分居。虽然丈夫依旧常年在外,但二人相处的时间毕竟多了。此后,徐梅在纸箱厂糊过纸盒, 当过环卫工,还开过小吃摊,做她最拿手的莜面。虽然依旧辛苦,但她的身心明显好转了很多。

  1998年, 刘佃富一家喜迁新居, 搬进了位于桥东区德胜南街附近的职工家属楼。两室一厅的房子让蜗居多年的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被这座城市所接纳。 回想起来,徐梅的眼里仍噙着泪水。

  2005年, 退休了的刘佃富终于回归到城市生活中。本该是弥补家庭角色缺失的时候,可偏偏事与愿违,一次搬运物品时,他的腰间盘病突然发作, 以至于无法下地,不得不进行了手术。 是徐梅的悉心照料,他才摆脱了拐杖。

  可按下葫芦浮起瓢,2010年, 一向坚强的徐梅也病倒了。经过医院的检查, 她不仅患有“三高”、心脏病、还伴有轻微脑梗,而且由于肌肉劳损已影响到正常行走。 在家休养期间,平时连弯腰扫地都谨小慎微的刘佃富开始照顾起妻子的起居,开始学着做饭,在花甲之年尽一份丈夫的责任。

  此时,正常人一个简单的坐立动作,夫妻俩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很久才能完成。 日子慢慢溜走,刘佃富却坐不住了:妻子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不甘心让她躺在病榻上走完余生。得到医生的指点后,他开始帮助徐梅恢复行走能力。

  随后就有了这个让人动容的画面———每当风和日丽的早上,无论是晨练的市民还是卖早点的摊贩,都会看到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和善地搀扶着妻子, 沿着德胜南街、 胜利北路、建设东街缓缓行进。

  一趟下来, 往往要走两三个小时。徐梅看到丈夫的手臂被攥得通红, 又担心他的腰再有个闪失,多次提出不走了。而刘佃富始终没有放弃,这一坚持就是10年。

  风风雨雨50载。 今年,刘佃富与徐梅携手步入了金婚。 为了让生活更精彩, 刘佃富特意花费4000多元买了一辆轮椅电动车,载着妻子去熙熙攘攘的大境门逛街, 去风光秀美的明湖赏景……他们也坐在长凳上谈论过往,谈论那些满载青春记忆的信件,谈论那些久别重逢的日子……

编辑:李雅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