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我家有‘宝’”系列报道之十六】50载老木柜装满流光岁月

2017-10-12 10:05:1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我家有‘宝’”系列报道之十六】50载老木柜装满流光岁月 袁俊义家的老木柜。
袁俊义家的老木柜。

【“我家有‘宝’”系列报道之十六】50载老木柜装满流光岁月 袁俊义讲老木柜的故事。
袁俊义讲老木柜的故事。

  记者赵晓刚

  来袁俊义家做客的人都会感觉如时光穿越一般。家中的一些陈设还是几十年前的,置身于这种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环境中,不免让人觉得又回到了过去。母亲年轻时做的纸浆笸箩,与妻子结婚时置办的梳妆盒、挂镜……这些留有历史余温的老物件虽已布满烟尘,但因记录着袁俊义一家的历史变迁,记录着在那个年代里有关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故事,而被他保留了下来。在这其中,让袁俊义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个与他相伴了50年的老木柜。因为这个老木柜里装着他美好的青春年华,装着他与家人同甘共苦的流光岁月……

  结婚前夕送来厚礼

  1963年,袁俊义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那一年,19岁的他参加了高考,并如愿考取了北京化工学院。正当袁俊义满怀憧憬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因为家庭成分被划归为富农,是当时需要改造的对象,就这样他失去了上学的机会。然而袁俊义心有不甘,继续复习报考一所师范中专,却再一次因成分问题被挡在了校门之外。

  当命运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总会打开另一扇窗。由于家庭条件差,作为一名壮劳力,袁俊义转而加入了姚家房人民公社鹄突地第4小队,成为了生产队中的一员,负责赶马车运送物资。搞基建运石头,秋收时拉玉米,他从不惜力,总将货物垛得高高的。到年底时,袁俊义还领到了生产队发放的分红钱。

  靠着踏实肯干,袁俊义在赢得大伙儿尊重的同时,也赢得了妻子贾明枝的芳心。1965年,就在两人喜结连理的前一个月,生产队里发生了一件事,竟为这对新人送来了一份厚礼。

  那时,生产队从外地采购来6方木料。当时市场上并没有成品家具,家里的桌椅板凳都需经木匠之手。村里人要想添置家具就要提前备料。但那个年月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木材等物资供应并不充裕,因此谁家都想要这些木料。为了体现公平,队长便想到了抓阄。最终手气好的袁俊义抓到了两块方木。这样的木料最适合做存放衣物的木柜,袁俊义便去请木匠,希望崭新的木柜能够出现在新婚之家。

  距婚期仅剩下十几天,木匠总算找来了。将方木抬到了事先支好的木架上,画好墨线后,木匠便用一把大锯在木料上来回扯动起来。老房外的空气中顿时充满了锯末独有的香味,也像是特意为即将到来的婚礼暖场。切割木料的锯片渐渐发烫,飘出来一股焦味,在一旁打下手的袁俊义便赶紧浇水降温,但眼瞅着婚期将至,他的心里却依旧似着火一般。一番赶工后,两块方木变成了一个3米多长的木柜,袁俊义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为了美观兼顾耐久防潮,木匠不仅刷上了一层红漆,还配了一个铜把手。当打开柜门时,铜把手碰到嵌在柜沿儿上的铜片,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响声。听着这清脆的声音,让即将做新郎的袁俊义倍感开心。

[!--empirenews.page--]

  老木柜成为家中一员

  油亮亮的木柜被放在了新房里最醒目的位置。但袁俊义却总觉得缺少些什么。于是他从亲戚朋友随份子的礼钱中拿出10元,到百货商场买来一个梳妆盒,两面挂镜。这个梳妆盒刷着喜庆的红漆,分上下两层,打开后上层藏着一面镜子,可支起来用于梳妆打扮,下层是一个小抽屉,能放发卡、头饰等小物件。而挂镜则更加应景,镜面上不仅画着鸳鸯戏水,还用漆写着“恭祝袁俊义贾明枝新婚誌喜”。梳妆盒摆到了木柜上,两面挂镜分别放置在木柜后面的白墙上,再摆上些果盘、红蜡烛加以点缀,此时袁俊义才觉得像个结婚的样子。婚礼如期举行,在老木柜的见证下,在众人的祝福中,袁俊义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儿子袁伟军从记事时起便与老木柜结下了情谊。因为木柜总是上着锁,他觉得里面肯定藏着秘密。但即便他踮起脚尖,将柜门抬起一道缝,却仍看不到里面的东西。好奇心驱使着袁伟军留心观察。他看到父亲袁俊义不仅从柜里取出了衣物,还取出了水果、点心,甚至是奶糖。儿子袁伟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物资相对匮乏,奶糖在村里算得上是稀罕物。爱吃甜食是孩子的天性,品尝过奶糖滋味的袁伟军此后总想着再吃到它,也就总惦记着放奶糖的老木柜。而老木柜也没有让他失望,虽然奶糖并不多见,但里面经常备着饼干、奶粉等其他吃食,供孩子们解馋。因此,在儿子袁伟军童年的记忆里,老木柜就是个“百宝箱”,总能给孩子们意外的惊喜。

  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袁俊义勤奋努力。上世纪90年代初,袁俊义一家终于有了起色,购置了新房。袁俊义对于这个老木柜显然是有感情的。搬家时,儿子袁伟军琢磨着老木柜已经过时,又占地方,就想处理掉它,却被父亲袁俊义拦住了。于是袁伟军不得不找来六七个人,将沉甸甸的老木柜抬出老屋,搬进了新家。此后每年过春节时,袁俊义都会在老木柜的正面贴上一幅年画,像对待一位家庭成员似的给它打扮一番。

[!--empirenews.page--]

  老物件留下岁月印记

  一晃50多个寒暑。如今,老木柜的四条腿已有些朽烂,铜把手也不知去向,柜面上还留下一些油漆收缩后形成的紫黑色瘢痕,看上去就像老年人身上的“老年斑”。但家人却并不嫌弃,仍让老木柜发挥着它储物的作用,只是不再放衣物、吃食,而是装些杂物。

  人老了就爱恋旧。已过七旬的袁俊义无聊时便爱靠着老木柜坐下,抽烟、饮茶,还爱将梳妆盒、钱匣子等这些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拿出来,擦拭摆弄一番。让儿子袁伟军不能理解的是,这其中还有一个边沿破损严重、表面黑黢黢的纸浆笸箩。后来从母亲那里才打听到,这个纸浆笸箩是奶奶留下的。抗日期间,日本人曾在宣化的鼓楼西街上开办了一家“蒙疆银行”,要求当时蒙疆地区的人们都使用它发行的“蒙疆票”。抗战胜利后,“蒙疆票”便成为了一堆废纸。奶奶觉得太可惜,便将“蒙疆票”用开水浸泡,再搀和些米糠,打成纸浆,之后用吃饭的大碗当模具,将纸浆一层层地拍到上面,晾干后取出,便成了可以放针头线脑的纸浆笸箩。这个纸浆笸箩少说也有80年的历史,是奶奶留给父亲为数不多的遗物。东西不在贵贱,父亲说它就是个念想,看到它就能想起袁伟军的奶奶。

  虽然老木柜依旧占地方,但经过岁月的沉淀,47岁的袁伟军已然理解了父亲袁俊义当初的用意。纸浆笸箩、老木柜都是一种寄托,它们身上承载着一段家族史,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每当与老木柜独处的时候,袁伟军看着它,心里也不免会泛起一阵波澜,想起了在父亲袁俊义的呵护下,那如奶糖般甜美的童年……

编辑:郝学锋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