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创城进行时】耿德贵义务修鞋23载

2017-10-12 09:16:5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创城进行时】耿德贵义务修鞋23载 耿德贵在修鞋摊点为居民服务。
耿德贵在修鞋摊点为居民服务。

【创城进行时】耿德贵义务修鞋23载 耿德贵在家中为居民修鞋。
耿德贵在家中为居民修鞋。

  【核心提示】今年78岁的耿德贵是张家口探机厂的一名退休工人。退休23年来,他风雨无阻,坚持为居民义务修鞋。他的手,粗糙、温暖、有力;他的心,善良、热情、无私。常言说,人生唱晚,夕阳胜金。耿德贵在“我奉献、我快乐”的人生格言中愈发青春。

  记者 张进宝 通讯员 顾瑛鑫

  “岁数大了,别的也干不动了,但会修鞋,我要在晚年为居民做点事儿。”

  9月18日,在桥东区红旗楼探机宿舍小区南院大门口前,耿德贵像往常一样,摆开摊子为经过这里的居民义务修鞋。

  父亲传下来的修鞋手艺

  “我父亲曾是张家口皮鞋厂有名的鞋匠,老人的手艺非常好,我就是那会儿跟着父亲学习钉鞋的。”耿德贵放下手中的钉鞋锥子,和记者聊了起来。

  耿德贵,78岁,北京大兴人,6岁起就跟着父亲学修鞋,他对修鞋这件事感兴趣。

  “我父亲有一辆大28自行车,常常带着一个大木箱子,里面装有修鞋的工具,带着我一起外出给人修鞋。那会儿家里穷,姊妹们多,全家人就靠父亲一人的收入过光景。”耿德贵的父亲耿殿祥在北京大兴时就是一名修鞋匠。有时外出修鞋时,就带着耿德贵,父亲给人修鞋,他就在一旁打下手,有时磨磨刀,有时拉拉皮子,久而久之,渐渐学会了这门手艺。

  本来打算长大后也像父亲一样吃修鞋这碗饭的耿德贵,没想到因举家搬迁改变了他的一生。

  1956年,17岁的耿德贵跟着父母来到了我市。1957年,18岁的耿德贵成了张家口探矿机械厂的一名工人,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当翻砂工。虽然成了工人,但耿德贵没有扔掉修鞋这门手艺。

  “咱们厂里刚来的小伙子会修鞋。”耿德贵会修鞋的消息在厂子里不胫而走。知道他有修鞋的本事,厂里的人只要鞋一破就找他修。

  找他修鞋的人多了,耿德贵干脆自掏腰包买来修鞋工具、钉子等材料,利用下班和休息时间义务为同事们服务。

  在车间,有一个“耿德贵义务修鞋室”,面积不大,耿德贵专门利用休息时间为工友们修鞋。

  “后来,我看见熟人穿着破了面、断了帮的鞋,非让人家脱下来修了心里才踏实,不为赚钱,就为了让身边的人把鞋穿得体面、舒服一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来,耿德贵说。

[!--empirenews.page--]

  修鞋成了退休后的新工作

  1994年,55岁的耿德贵从张家口探机厂退休。

  “人退休了,但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点事儿的想法不能丢。我从小会修鞋,不能让父亲的这门手艺在我这辈人手里失传。”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老伴的大力支持。

  于是,耿德贵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备齐了钳子、斧子、椎子、钉子、大线绳、胶、橡胶材料等修鞋工具,在红旗楼探机宿舍小区南院大门口前摆起了便民修鞋点。“因为门口出入的人比较多,这样方便给大家服务。”耿德贵说,不管是谁,只要把鞋拿过来,他都会给人修好。

  “都是探机厂的职工,左邻右舍的,在一起住了好几十年了,处得都有感情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相互照应,远亲不如近邻嘛。”耿德贵笑着说。

  “几百块钱一双的鞋要是坏了一点儿,扔了觉得可惜,修又找不到合适的修鞋点,颇让人烦恼。自从小区中有了耿德贵老师傅的修鞋点后,咱们居民修鞋方便多了。”居民赵万金如是说。

  晴天,居民们拎着鞋到耿德贵的便民服务点修补;雨雪天,耿德贵在家中为居民服务,只要有居民拎着鞋找上门来,他都会尽力给居民修好,让居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回。

  红旗楼探机宿舍南院居住着200多户居民,23年来,许多居民到过耿德贵的摊上或家里修过鞋,就连附近社区的居民也是慕名而来。

  为居民义务修鞋3万多双

  9月18日,在红旗楼探机宿舍南院大门口前,“便民服务点”5个大字非常醒目。

  耿德贵穿着一件干净的褪了色的蓝布褂子,一双布鞋,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手中穿针引线,熟练地为居民们修着鞋。他说:“别看我这身衣服不起眼,他已经跟了我22年了,这件衣服很有纪念意义,是我退休那年过生日时儿子给我买的,是孩子的一份心意,一直穿在身上。”

  此时,修鞋摊已经摆放了好几双鞋,耿德贵随手拿起一只男士皮鞋,把鞋拿近又拿远,翻过来倒过去地仔细端详了一阵。然后,他把鞋夹在双膝之间,开始专心致志地修理被磨损的鞋跟。

  只见耿德贵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修鞋刀,熟练地把鞋后跟磨损的地方修整齐,又拿出锉子,低下头仔仔细细打磨了一番,然后涂上胶水、贴上橡胶皮,把鞋套在修鞋架上,对着鞋跟一阵有节奏的捶打。

  耿德贵一边敲打鞋跟,一边乐呵呵地与居民唠着家常。

  别看耿德贵聊着天,眼睛一分钟也没有从鞋上挪开过。20分钟后,这双磨了后跟的鞋修好了。居民从耿德贵手里接过修好的鞋,穿上走了几步试了试,连声说:“谢谢老爷子。”看到修鞋的人满意了,耿德贵也高兴地笑了。

  从1994年退休算起,耿德贵义务修理的鞋加起来少说也有3万双。2013年,耿德贵被评为张家口市道德模范。

[!--empirenews.page--]

  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耿德贵22年来义务为居民修鞋3万多双,在他看来不算啥,他觉得与别人对他的帮助相比,他的这点事显得渺小。

  “我身后有很多人在帮助我,社区主任在我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帮我解决困难,左邻右舍在我生病时照顾我的起居。为邻居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耿德贵说。

  现在,耿德贵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成为创城志愿者中的一员,跟着服务队走出探机宿舍院,到辖区的其他地方去修鞋。他还跟着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擦拭玻璃,清理小广告,清理垃圾。每次只要有便民服务,他就带着他的修鞋摊进行义务服务。一向节约的他,每次都是带着十来斤重的修鞋工具袋,徒步出门。而每次便民活动,因为修鞋的人太多,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长服务时间。耿德贵说他没有其他本事,只想通过修鞋把温暖带给更多人。

  “为居民服务,必须让居民满意。只有常听居民意见和建议,才能不断提高修鞋水平。”耿德贵从鞋摊一侧随手拿出一个“意见本”,上面有很多意见和建议,耿德贵都用红笔画了圈。

  “讲奉献,不讲索取。”在耿德贵看来,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就像他说的,“尝试着去帮助身边的人,不一定要一辈子,哪怕只有一次,能看到对方的一个微笑,你都会觉得很幸福。”

  “我今年已经78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把这项公益活动做下去。”谈到今后的打算,耿德贵憨憨地说。

编辑:郝学锋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