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4日电(记者朱涵、郑可意)啤酒为什么冰的更好喝?胎儿也有自己的口味吗?“吃瓜”如何引发重要科研成果?……23日晚,10项由科学家的好奇心引领、展现科学精神的科学成果在浙江杭州获得2024菠萝科学奖。
11月23日,小观众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24菠萝科学奖现场进行科学实验。新华社发
一个被遗忘在冰箱冷冻室里的西瓜,竟意外引发了西湖大学孙立成团队的“奇思妙想”。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索,研究人员模拟西瓜皮膜结构,制备出了工业应用中颇有前景的“高性能人工仿生阴离子交换膜”。这项由“吃瓜”引发的科研成果,获得2024菠萝科学奖“灵机一动奖”。
“西瓜皮膜指的是西瓜皮最外侧绿色的膜,在冷冻剥离后只有大概75微米,差不多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研究团队成员刘清路博士说,“我们深入研究西瓜皮的结构和功能,锁定了西瓜皮膜上能传递离子的通道,破解了离子穿膜而过的秘密。”
向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致敬,让高深的科学走入寻常百姓家,正是菠萝科学奖作为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的宗旨和目标。
这是11月23日在浙江杭州拍摄的2024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新华社发
“我们通过超声波扫描发现,胎儿会对胡萝卜的味道做出类似微笑的面部表情,对于甘蓝的味道则会做出厌恶的鬼脸。”英国杜伦大学研究团队一项关于胎儿口味好恶的研究获得2024菠萝科学奖医学奖,团队成员贝扎·乌斯顿在介绍成果时表示。
该团队使用4D超声波扫描对100名孕妇的胎儿进行观察记录发现,胎儿在子宫中就能够尝和闻,且有能力分辨不同的味道。研究人员认为,这对理解味觉和嗅觉受体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感知和记忆有重要意义。
“白酒喝常温,黄酒可以加热,啤酒冰镇口感更好,这背后有什么科学道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和他的研究团队借助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仪,找到了不同温度下,乙醇、水混合物不同分子状态的准确图谱,证实了酒精浓度与温度对口感的影响,获得2024菠萝科学奖“有知有味奖”。
此外,关于“小奶孩儿”为什么更好闻、什么纸最割人、蜘蛛操纵萤火虫发出求偶信号捕食、桔子用红网兜装的秘密、杏鲍菇菌丝导电操作“机甲”、苹果长出白蘑菇、蚊子闻香识人的秘密等探究有趣现象背后科学原理的成果,获得菠萝科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物学奖、心理学奖、发明奖、科学事件奖及“疯狂实验奖”。
“将科学与兴趣结合尤为重要,有了兴趣后才能获得探寻答案的动力,从而建立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颁奖嘉宾、台湾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孙维新表示。
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一项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自2012年开始,每年一次广泛征集有想象力的科研成果和事件,经评委会评审选出10个获奖项目,每个科学奖项都来自科研工作者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成果。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