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社会

近六成受访者觉得朋友圈中“无效社交”多,你呢?

2023-07-06 10:55:28  来源:

  捧起手机,就可以汇聚五湖四海的朋友。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满足了人们多样的社交需求,但无处不在的线上社交也给很多人带来负担,有人觉得“无效社交”过多,主动退出无用群聊,有人已读不回、屏蔽了之……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觉得朋友圈中的“无效社交”多。设置消息免打扰和设置朋友圈可见天数是受访者为朋友圈减负的主要做法。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关系,68.3%的受访者建议为闲暇时的社交设定边界感,勇于拒绝某些社交场合,53.6%的受访者建议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社交账户,为不同社交划分界限。

  46.8%受访者有过社交过载的感觉

  北京某高校心理学专业2022级学生杨晶说,刚开学时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都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所以会思考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是否合适,“那会儿每天都挺费脑子的”。

  “我在闲暇时间会做兼职,有时说了很多但最后没有把兼职谈下来,就很影响心情。”山西太原法律专业的研一学生辛欣说,如果一天里需要和很多人交谈,就会感觉非常过载,她尝试过把朋友圈关掉,拒绝一些不想参加的集体活动。

  调查中,59.4%的受访者觉得朋友圈中的“无效社交”多,31.5%的受访者觉得一般,9.1%的受访者觉得不多。

  河南商丘刚参加工作的曾仪认为,无效社交会挤占很多时间。“一整天过多地社交,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烦躁、疲惫,想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

  对于无效社交的影响,55.2%的受访者觉得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43.4%的受访者认为会为了合群而委屈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43.2%的受访者认为是为对方带去价值输出,但自己没有任何收获,41.4%的受访者认为会产生焦虑、压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40.7%的受访者表示不断收到消息,越积越多,会产生“手机恐惧症”,30.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时间被迫碎片化,仅有10.4%的受访者觉得影响不大。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董羽说,以前大家打电话交流,半个小时能聊的信息量很多,但现在靠微信打字,双方不停地回复,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交流的有效信息还不一定很多。

  杨晶说,自己在社交时大脑是高速运转的,所以当时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社交结束后会觉得心累,甚至连一句话都不想说了。

  调查中,46.8%的受访者有过社交过载的感觉,31.5%的受访者没有过,21.7%的受访者不好说。

  朋友圈减负,设置消息免打扰和可见天数是主要做法

  “比如新参加一个社团,就需要和很多人打招呼;有时候跟别人对接一件事情,需要花很长时间沟通,很耗费心力。”曾仪现在会减少不必要的线上社交,还会退出微信一段时间,把很多东西设置成私密状态。

  朋友圈减负,受访者会设置消息免打扰(59.0%)和设置朋友圈可见天数(55.7%),其他还有:不看某些人的朋友圈(46.5%)、折叠群聊天(42.8%)、分组发送朋友圈(30.3%)、关闭朋友圈(28.5%)、批量删除好友(16.3%)等。

  “刚开始融入新环境时会有很多无效社交,慢慢地,和身边人有了基本了解后,会筛选出一些兴趣相投、性格也相仿的朋友,一旦进入这种状态,社交还是比较舒服的。”杨晶说。

  现在,董羽遇到值得反复讨论的事情会直接语音沟通,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问题才会发文字消息,同时对一些不太重要的群聊设置“免打扰”并折叠起来,“会在空闲时大致浏览一下,比时时盯着节省很多时间”。

  辛欣说,现在很多社交都是线上的,想要减负可以先减少看手机的时间,把更多精力放在面对面社交上。

  68.3%受访者建议为闲暇时的社交设定边界感,勇于拒绝某些社交场合

  调查中,受访者觉得维护一段社交关系最重要的是志趣相投(70.1%)和双向付出(61.9%),其他还有:相互共情(56.8%)、情绪稳定(53.2%)、人格平等(46.7%)、利益分享(27.3%)等。

  杨晶认为一段社交关系中,互相尊重最重要,需要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不能只是“我觉得怎么样”。

  辛欣认为,不同的社交对象分寸感不一样,开始社交时内心要有判断,同时不管对方是谁,真诚很重要。

  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关系,68.3%的受访者建议为闲暇时的社交设定边界感,勇于拒绝某些社交场合,53.6%的受访者建议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社交账户,为不同社交划分界限,50.9%的受访者建议减少微信等文字交流频次,为电话等语音交流留出空间,45.7%的受访者建议实现内在成长,拥有自己的价值观,40.6%的受访者建议从自身出发,走出自卑与焦虑,28.2%的受访者建议主动了解他人的需要,同时表露自己的需求。

  “很多时候打交道是在互相敷衍,大家假笑着互相恭维,这个瘦了,那个美了。”董羽说,应该把自己的时间花费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曾仪认为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很重要,“这样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社交的人,随着社交经历的增多,也能更好地分辨出哪些是无效社交,从而进行更多比较有意义的活动”。

  曾仪觉得自我成长也很重要,“从和他人交往这个角度来说,还是要更多地及时提出自己的需求,找到让双方都觉得很舒服的社交习惯”。

  董羽说,不要取悦别人,遇到任何情况,都要问一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情愿,一定要及时拒绝。

  受访者中,00后占28.9%,90后占37.2%,80后占24.9%,70后占6.9%,60后占1.4%,其他的占0.6%。男性占40.1%,女性占59.9%。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晶、曾仪为化名,张家悦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郑雪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