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人物

笔走张垣大地

2017-09-29 09:48:5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写书法的人下笔时若来了兴致,总觉得宣纸不够大,胸中肆意翻腾的创作心潮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情形多多少少总有点儿让人遗憾,可哪儿有想要多大就有多大的宣纸呢?纸再大也总有尺寸,要是有一张可以随创作意图变化尺寸的魔法宣纸就好了!其实这个问题早就被很多人给解决了,我们经常在公园、广场等开阔的地方看到有人用大毛笔蘸水在地上写书法,大家形象地称这种行为叫写“地书”,套用一句俗词儿,那就叫“心有多大,地书就有多大”。今天的主人公叫曹化超,他就是众多地书爱好者中的一员。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张蕾

  曹化超,今年47岁,采访他时,他刚从大连风尘仆仆地回来,才送了儿子大学入学,一回家就又拿着毛笔跟水罐出来写“地书”了。以往我们起的像《情洒张垣大地》这类题目,都是旨在表达大情怀的,并非写实,可今儿这题目既有大情怀,同时还写实!地书地书,可不就是直接在张垣大地上写字么。

  曹先生的毛笔笔杆裂了,他干脆就直接握着笔头写地书,他觉得直接握着笔头写字反而更能掌握运笔的力道。他蹲在地上一挥而就,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出现在阳光下,写在地上的字既有写在宣纸上晕开的效果,还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曹先生说,他一上午写地书能用掉两罐水,一块地方写了又写,这里一边写着那里一边就干了,可以无限利用。

[!--empirenews.page--]

  1

  曹先生当过兵,部队就在咱们当地,也正因为这样才跟张家口结了缘。1990年他从部队考入一所军事院校,2010年退役。20年的军旅生涯,期间当过新闻干事,做过编辑,说起跟书法的渊源,那还真是说来话长。

  追本溯源,据曹先生的太爷说,他的祖太是清末文举,两个太爷其中一个是秀才。文举,秀才,用现在的话说,家里都是“文化人”,这有文化的人对写字自然重视。曹先生爷爷那一辈儿四个兄弟全会写毛笔字,当时只有六七岁的曹先生在安徽老家少不得耳濡目染,跟着照猫画虎是常事。那时候红白喜事人们都要写字,写字的场面很常见。

  有了儿时的熏陶,曹先生到上初中时写字进步相当快,一有机会就写。他初中的两个语文老师写字水平都挺高,初中校长还是当时的地区书协会员。等曹先生上了高中,高中语文老师又是书协会员。周遭环境充满了写字高手,曹先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自然也就爱写字,想写一手好字,他的写字生涯应该算是从高中正式开始的。

[!--empirenews.page--]

  2

  后来到了基层部队,曹先生更是一有空就抄起毛笔写起来。这里头还有个段子。有段时间他“山”字总是写不好,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架构,总觉得仿的字体不是自己的,可是自己又写不出想要的效果来。于是他想了个“笨”办法,就是沿着山头跑步,真真切切地观察山势。“山”字本来就是个象形字,他两三天跑了二三十公里,就为观察山峰,回到部队铺开宣纸,他抛开了行书楷书的固有模式,干脆就用写意的方法来“画”字,这一手法相当奏效,写出来的“山”字获得了领导、战士们的一致称赞。这跑出来的“山”字是曹先生自己的字体。

  从部队考入部队院校后,文化生活空前活跃。几十个学员经常比黑板报,曹先生和另一个学员一个写字一个画画可谓珠联璧合,配合得相当默契。书法创作不仅是欣赏成品,现场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要想人前一气呵成,背后必须得下功夫。漂亮的毛笔字靠的就是踏实练习,在院校里,曹先生每天对着字帖不停地练习,买宣纸都是一两刀一两刀地买,一刀就是100张,经常练到凌晨两三点。

  在学校里曹先生一样遇贵人。他遇到一位王老师,王老师是中国书协理事,字体刚劲有力。由于性格原因,曹先生的字刚柔相济,写出来又多了一分圆润,两个人经常切磋技艺。

  曹先生在大学里也教过学生,对于对书法感兴趣的孩子,曹先生不遗余力。

[!--empirenews.page--]

  3

  转业以后,不管是在基层还是机关,曹先生的书法从没断过。各种需要写标语、横幅的场合曹先生都会大显身手。曹先生说,大字难写,而且字是平着写好写,要是直接竖着写就增加了许多难度。过去很多写了多年书法的老师常常爱说谁谁谁的字不上墙,意思就是平着能写好的字立起来站远了看可能就经不起推敲了。曹先生经过多年的书法实践也深深理解了这句话。

  曹先生照着字帖练过楷书和行书,各种字体都尝试过。他觉得柳公权的字体刚硬,体现着刚正不阿的正气;欧阳询的字体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士,颇有仗剑走天涯的豪气;颜真卿的字体则雄浑,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他练的行书主要就是前面提过的王羲之的字。

  每到春节,周围都有很多亲朋好友找他求字,写对联,写福字,铺开一张张红宣纸,节日的气氛呼之欲出。不过曹先生也有自己的道道儿,不是什么人跟他求字他都答应,要脾气秉性对了路,咋都好说。

[!--empirenews.page--]

  4

  十几年前,曹先生在人民公园看见有人写地书,他顿时受到了启发。那时候他每天要写几十张宣纸,他觉得地书这种形式非常环保,不用消耗纸和墨,只要蘸上水就可以写,而且地上可发挥的余地很大,只要忠实于书体法度,可以一定程度上自由发挥。在地上写字,行笔时上下提按,时而左右摇曳,如嫦娥抒袖,似壮士拔剑,是一种享受,对身心健康颇为有益。冬天的时候别看天寒地冻,曹先生聚精会神地写上一个小时的地书还出汗呢,这也是一种高雅的健身方式。

  地书属于一种瞬间艺术,因为是用水写字,一边写一边消,字在地上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也别具风格,颇得昙花一现的精髓。

  曾经有一次,一位路过的阿姨被曹先生的地书所吸引,就问他能不能帮自己写几幅字挂在家里。曹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自己备下笔墨纸砚,为这位阿姨留下墨宝,求字的阿姨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可能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缘”字吧。

  随着不断领悟书法的内涵,曹先生觉得自己以前送给别人的字经不住品评,缺乏韵味,不如现在写得好,他就要回不少送出去的字。他觉得字没写好,就不应该送给别人。

[!--empirenews.page--]

  5

  曹先生多年痴迷书法,他的家属其实并不完全理解,不过爱好这回事,沉浸其中乐趣很大,可能旁人确实无法体会。曹先生的儿子对书法也没什么兴趣,兴趣本就不可强求,何况写字也需要天赋,曹先生也就顺其自然。对曹先生来说,书法是自己对兴趣的追求,字体里蕴含着法度:“写方方正正的字,做堂堂正正的人”。

  写书法多年,曹先生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觉得现在学校开的课缺少中国传统的东西,诗词,书法,楹联都是值得研究的文化,需要年轻人的传承,要是加进课堂里就好了。“书法文化是一种难进难出的艺术,完全沉入其中很难,真要沉进去,也就很难出来,算是入境了。现在有一些书法现象我有点儿不理解,没有自己的风格,拘泥古人算是层次很浅的写字,还有一味追求脏乱丑怪大的现象。脏是指借书法敛财的行为,乱是指写书法的人内心不阳光,还有书法基础不扎实,学养不深厚,身外功夫肤浅就去追求丑和怪,背离了书法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有的人一味追求视角的大,这虽然不一定是错的,但还是应该把基础打好,再往大了写,不能着急也不能猎奇。”

  曹先生觉得写书法靠的是勤奋,同时机遇也很重要,环境、时间、经济基础都要具备,毕竟书法也算是个高成本的艺术,笔墨纸砚都是消耗品。“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书法文化薪火传承,为广大少年儿童传授书法文化,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也希望书法文化在下辈继承、创新和发展。”其实学书法说到底还是学做人,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曹先生认为写书法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大家,而是注重在这个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升华人格。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编辑:杨舒帆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