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才 > 张家口人才

章彦俊:把技术和收获留给非洲大地

2017-05-18 09:09:2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章彦俊:把技术和收获留给非洲大地 章彦俊(左三)与尼日利亚瓦瑞农场员工一起研究谷子生长情况
章彦俊(左三)与尼日利亚瓦瑞农场员工一起研究谷子生长情况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赵彩芬 通讯员院玉顺尹辉

  章彦俊,曾经是下花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在援非的近4年中,作为尼日利亚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种子业务部主管、瓦瑞农场场长,他在那儿每年推广种植张杂谷、高粱、水稻示范面积达2万亩,生产种子共6000吨,预计2018年可建起5000至8000亩张杂谷示范田,完成300至400吨制种,给当地百姓带去福祉。“牵手中非友谊,成就人生梦想,壮志技术援外,奉献为国争光。”这是他的“援非感言”。

  开启异域艰辛科研生活

  章彦俊,今年51岁,1987年毕业于原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1997年到下花园区农委工作,从2000年起,开始在下花园区推广种植“张杂谷”,2007年,下花园区的“张杂谷”创出亩产810公斤的世界纪录,2012年,下花园区种植“张杂谷”面积达到了2.2万亩。

  随着“张杂谷”获得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肯定,向非洲推广杂交谷子项目上升为国家计划,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市农科院从2008年开始派专家到尼日利亚等国试种杂交谷子。有着丰富经验的章彦俊,成了我市第二批派往尼日利亚推广种植“张杂谷”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

  2013年9月,章彦俊到达尼日利亚瓦瑞农场,开启他为期5年的推广杂交谷子的异域生活。

  章彦俊刚去尼日利亚时,因为人生地不熟,饮食差异,再加上语言不通,很不习惯,水土也不服。吃不惯当地单一而传统的饭菜,他就自己种蔬菜;听不懂当地人的语言,他就靠手势和当地人的翻译才慢慢领会他们说的话;没电没网络,他就只能靠每天中午和晚上的定点发电维持生活,想和外界联系只能开车到镇里打电话。

  “所有的困难都必须克服!”章彦俊和同事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对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并把带去的18个张杂谷品种,每个品种进行1平方米的种植,等到第二季再从适应的品种里筛选更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品种。

  “我们刚开始到那儿每天干的活儿,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相当复杂。”章彦俊笑着说。

  章彦俊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翻土、施肥、灌溉……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每一天都充实而忙碌。

  [!--empirenews.page--]

  艰辛付出获得累累硕果

  针对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章彦俊及同事根据其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采用不同的农业用水方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面对当地耕地资源退化,他们通过培训宣传,促进了群众对用地观念的转变,在当地形成了对土地资源保护的共识,秸秆还田、休耕压青的农业种植观念逐步树立;当地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比较落后,他们就定期为当地农民和农场雇员讲解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农业病虫害防护措施,加强与当地农业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开发优良品种育种和先进栽培种植技术,同时他们每年还对水稻原种进行提纯复壮工作,与当地农民形成“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把当地分散的小农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在尼日利亚的近4年中,章彦俊逐步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种植结构,逐步实现瓦瑞农场由粮食生产向种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手把手地教农民杂交谷子的种植及管理,实现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场提供种子、化肥及技术,全程监督种子生产过程,按高于市场价格的20%-30%回收,从而形成种子生产与市场流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化提升是农业生产力装配的提升。章彦俊所在的瓦瑞农场在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大修。生产期间适时将设备出租于重点示范户,按照农场的标准为种植示范户服务,使当地农民看到了机械化种植的好处。同时,农场也定期给当地员工和农民培训农业农机操作技术,落实推广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牢固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

  “刚刚踏入异国他乡时,一切都是未知,当地百姓的热情、朴实使我完全消除了对援非生活的担忧。有困难时,热情的当地人就会主动帮助我;身体不舒服时,附近的居民就会来看望我。我已与尼日利亚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说起在非洲的工作和生活,章彦俊的脸上都是喜悦。

  近4年来,章彦俊通过努力,基本上筛选出适合非洲种植的6个谷子品种,在尼日利亚种植谷子示范面积达500多亩。同时还种植高粱示范面积达1500亩,选育出3个较好的品种,亩产由原来的200斤提升至350斤;种植水稻示范面积达18000亩,生产种子5500吨。

  “虽然杂交谷子在非洲的产量不如国内高,但前景仍然广阔。我们计划4年内继续翻番种植面积,研发更加适合非洲本土生长的谷子品种。预计2018年可建起5000至8000亩张杂谷示范田,完成300至400吨制种。”章彦俊信心满满。

[!--empirenews.page--]

  援非路上脚步从未停歇

  在章彦俊的家中,书柜里满满得摆放着他所获得的荣誉:“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荣誉称号及奖项,这些无不见证着章彦俊的辛勤付出。

  “我能在异国他乡干好工作,离不开妻子的支持。”每每提及工作中的成绩来,章彦俊总忘不了对妻子表扬一番。

  章彦俊的妻子是个贤内助,十分理解他,总是支持他干好工作,帮助当地的人民种好谷子,过上好日子。

  2015年,他们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被内蒙古大学录取。当孩子把这一消息告诉章彦俊时,他既高兴又内疚,高兴的是孩子考上了大学,内疚的是他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少。

  援非的近4年中,章彦俊每天坚持记日记、学英语,在他的日记里,有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但更多记录的是尼日利亚的气候、农作物长势和科研进展情况。

  “我只有干好工作,让杂交谷子在尼日利亚高产、稳产,解决更多人的温饱问题,才对得起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才是对妻子最好的回报。”章彦俊说,近4年来,离妻别女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杂交谷子的科研工作中,收获了谷子种植的科研成果。

  如今,章彦俊仍然在尼日利亚继续着他的农业发展梦。

  “我要把技术留给非洲大地,让中国的谷子在非洲大地上茁壮成长。今年还要在尼日利亚重点推广小米如何吃,把小米做成主食,同时申报1个水稻新品种,2个高粱新品种……”在章彦俊的心里,他的援非计划从未停止。

编辑:杨舒帆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