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一起来关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本届峰会首次成立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这些案例以虚拟现实场景在乌镇亮相,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数字技术是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
在浙江乌镇昭明书院内,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两位青年冒雨参与了一场特殊的文化体验。戴上MR眼镜,也就是混合现实眼镜,耳畔传来潺潺水声,光影在眼前缓缓流转,化为西湖畔的文澜阁。

在数字人“纪晓岚”的导览下,两位青年“亲眼目睹”了抗战时期古籍南迁的艰辛历程。虚拟场景中的文人志士辗转千里守护典籍的历史场景,令他们深受触动。

这个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四库全书》与文澜阁的相融,这也是文化遗产的复原新路径。
浙江图书馆馆长胡海荣称:“我们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现在把所有古籍都数字化了,不需要再去看原始的古籍。”

创新的“中国模式”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仅是保存历史的工具,更是开启未来文明对话的钥匙。

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球青年领军者祖努诺瓦·努里扎称:“我们吉尔吉斯斯坦的布拉纳塔承载着丝绸之路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智能眼镜来探索这座古塔。”

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球青年领军者努赛巴·马蒙称:“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也应该用技术保存本国的文化遗产。比如我们拥有的帕哈普尔佛寺遗址,如今已坍塌成类似公园的景观。我可以运用我所学的专业,在科技的帮助下,用数字孪生技术存续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佛教寺院。”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