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何以中国丨把三千年的“甜蜜日常”画在陶罐上

2025-10-06 10:46:43  来源:

  在新疆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个陶罐静立展柜中。它没有金银器的华贵,却以朴拙灵动的纹饰,揭开了古时新疆农耕文明的一页鲜活历史。

  1987年,考古学者在和静县察吾乎古墓群中发现了这件来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珍贵陶罐——田园葡萄纹彩陶罐。

  作为国内最早将田园与葡萄纹结合绘制的彩陶,它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西域农业的传统想象:原来在张骞凿通西域之前的先秦时期,天山南麓的先民就已开始栽培葡萄。此后在鄯善洋海墓地发现的战国葡萄藤、尼雅遗址的葡萄园遗存,都与这件陶罐的纹饰相互印证,串联起西域作为“葡萄故乡”的悠久历史。

  田园葡萄纹彩陶罐(新疆博物馆供图)

  这件陶罐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肩部的精妙设计:黄白色底衬上,深红彩绘勾勒出三组网格纹,内填圈点,宛若阡陌纵横的农田;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枝叶卷曲的葡萄藤蔓纹——藤蔓舒展,果实丰硕,仿佛将三千年前的绿洲田园凝固在了陶罐之上。

  陶罐采用夹砂红陶制成,整体造型为敞口、竖颈、溜肩、鼓腹,配以小平底,展现了成熟的制陶技艺。陶罐通体施红色陶衣,肩部特意施以黄白色底色,以此突出深红色的彩绘纹饰。这种精湛工艺,正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生动体现。

  这件陶罐出自新疆本土的“察吾乎沟口文化” ,一个以发现地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其纹饰不仅是装饰,更是先民生活与信仰的真实写照。网格如田,象征着对土地的依赖;藤蔓如诗,寄托着对丰收的祈愿。它让我们看到,早在三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已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用最朴素的方式记录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随着丝路驼铃响起,西域葡萄与酿酒技术传入中原,不仅丰富了中原果园,更融入了诗词酒香——“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绝唱,或许正源自这片藤蔓绵延的土地。

  而今天,当我们在新疆品尝甘甜葡萄时,不妨回想这件静立博物馆的陶罐:它不只是文物,西域与中原文明交融的一枚甜美印记。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