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应季生产”到“按需创新” “一衣四季”成消费新趋势

2025-07-20 19:38:2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值夏季高温,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商场里的服装从清一色的短袖变成了兼具功能性与场景化的多元款式,防晒、叠穿、适配多场景的服饰成为主流。传统季节性服饰的消费习惯正在被打破,“一衣四季”的消费新趋势正在形成。

image.png

记者来到了浙江一家大型商场,在服装销售区,原本“春装/夏装”的分区指示牌已经消失不见,换上了“城市通勤”“户外探索”“商务社交”三个主题分类。

销售人员:原先就是顾客会问一下哪些是老款,哪些是当季款。但是现在这气候也不一样了。比如说夏天秋天没那么明显变化,大家就希望衣服能叠穿,轻薄一些,搭配起来方便,在浙江甚至一直穿到冬天。

在一家户外服饰专卖厅里,陈列着各种不同厚度、适应四季穿着的冲锋衣款式。

户外用品负责人 张瑜:现在这个大热天,你觉得他买(秋款)是干什么用?像我们有些去内蒙古旅游,正好这种单层的冲锋衣拿过去马上是可以穿的。所以我们正常的是秋冬的冲锋衣都是在卖的。

现在,门店经理也开始将商品陈列从原本的按厚度分类,变成按使用场景分区,比如登山运动区、城市通勤区等,让顾客进店后就能快速锁定所需的款式。而在展厅的对面,就是企业的半自动化的生产车间,“前店后厂”的模式让企业能够第一时间捕捉消费需求,实时调整产品线,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

“应季生产”到“按需创新” 尝试新赛道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按季生产、按时清仓”的行业惯性开始打破。许多企业都在研究更有科技含量的面料,和动态补单的新模式。

image.png

在江苏苏州盛泽镇的面料交易市场记者发现,尽管已经临近8月,防晒衣、透气衬衫等夏季服装面料的咨询量丝毫未减。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消费者对面料的需求也从单一功能转向“一料多能”。

纺织企业负责人 周建春:这款面料还有一个抗静电功能,还有一个是抗菌功能。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持续下单,到现在我们整体销量已经突破50万米。

夏季销售周期的延长,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选择标准,也改变了面料采购商的订单模式:从过去“一次性下单、按季清货”,现在变成了“分批试产、动态补单”的灵活模式。这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纺织企业负责人 栾勇:这个是我们前两天刚研发出来的,酱油滴到我们的衣服上很快会散开,然后我们用清水冲洗一下,很快就会散掉。

在企业这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密密麻麻摆放着上百件款式不一、面料新颖的还未市售的新品样衣,都是企业根据大数据收集到老百姓的新需求做的创新研发,不断满足市场上功能化、场景化的细分赛道。

一条产线做四季服装 产业转型贴合市场

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一直在转型升级。现在,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过程,也开始和市场需求相互配合。

image.png

记者来到浙江的这家服装生产企业,发现此时此刻,一条生产线上做着各种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服装。从销往欧洲的双面棉服,到零静电功能的T恤;有卖到新疆的套装,可以满足早晚温差,也有卖到东北的滑雪服和广东、广西等湿度较大地区的速干衣。

这条柔性的产线还可以根据订单的多少、临时突发的需求随时调整。

服装企业负责人 陈美丽:以前我们是仓库,现在讲究叫不入库率。就是看到市场上需要什么,立刻响应做什么。而且上下游都可以直接调用匹配。

一条生产线做四季服装,现在服装工厂的“智慧大脑”可以根据不同产位上的不同进度,精准地调控下一单派往哪里,确保每个工位上只有不超过10件待加工的产品,让产能利用更充分,产品生产更顺畅。

服装企业负责人 方健: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让消费者通过我们的系统清晰地知道他所定制的这件衣服,在某一个时间,在某个产线上,有某个工人帮他服务,帮他定制。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纺织机械自主化率已经超过75%,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国产化率超50%,纺织行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约为50%。从“一条产线做四季服装”,到AI质检、定制化服务,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数字化转型正紧跟需求,更加贴近实际场景。

01:39

0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