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村村有名头 | 英谈村:红石延根脉,古寨焕新潮

2025-11-14 19:28:05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冀时客户端报道 走进邢台英谈村,依山而建的红色石头院落层叠错落。有着“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的英谈村已走过600多年历史,如今,依托红色基因和特色的古太行建筑风格等资源,英谈村正推进文旅融合,让古寨古韵焕新潮。全媒系列报道《村村有名头》,今天让我们走进邢台信都区的英谈村。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英谈村是我省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寨,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67处明清古院落保存完好。英谈村的房屋依山而建,随坡就势,多使用当地红色石英砂岩垒砌而成。屋顶院墙相互连通,浑然一体,形成了“外看三层楼,进院不是楼,来回‘之’字路,回望还是楼”的建筑奇观。

  “这是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感觉特别震撼,”来自邯郸的游客席淑平感叹道,“这些红石头房子非常有年代感,在村里漫步历史感扑面而来。”

  英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路志勇向记者介绍,英谈村村名的由来也充满英雄豪气,其与唐末黄巢起义的历史传说密切相关。“相传的黄巢起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并多次召开英雄座谈会,故而得名英谈村。”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太行山红色根据地之一,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所在地。从黄巢起义军营地到红色根据地,从厚重历史到百年石砌古建,英谈古寨近年来深挖自身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盘活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具有太行山特色的文旅新地标。

  路志勇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将和美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坚持做到了修旧如旧,保持着原始风貌。“对红色旧址、展馆、村史馆等进行提升改造。盘活村民的闲置房屋,共打造了38 套具有太行山特色的高端精品民宿,开办了 15 家农家院。”

  文旅融合为古寨输送了新的活力,古寨石屋摇身一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饭碗”。许多村民把自家宅院改成特色民宿,乡亲们的农家蜂蜜和手工艺品也成了游客们喜爱的伴手礼。

  “这些石头房子的特点是冬暖夏凉,住着很舒适,”英谈村某农家乐负责人冯海英说,“窗外就是梯田和远山,很多游客来到英谈之后一住就舍不得走了。”

  村民宋三妮也高兴地表示:“村里游客多了,我卖这些手工艺品葫芦、小篮子,再卖点山货,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特别好。”

  开民宿、做餐饮、卖山货,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7月以来,英谈村通过丰富沉浸式体验项目,引进苗族风情沉浸式演出,打造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推动古寨换新升级。路志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英谈村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石楼建筑文化,打造集红色研学、民宿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石楼古寨旅游区。”

  借文旅融合的东风,去年英谈村村集体年收入超180万元,村人均收入达2.5万元。传统与现代在此处碰撞,为这座拥有600年历史的古寨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英谈村的故事只是开始——更多古村落正在燕赵大地上悄然重生,它们用石头记录历史,用新潮诠释传统,等待着每一位游客前来,聆听它们跨越时空的低语与回响。

  记者|河北台 李悦、邢台台 王迪

编辑:荣洁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