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孙媛 通讯员 田春雷
“先安抚好他的情绪,我们马上过去。 ”8月14日7时30分左右, 接到警情的何小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这天他值班,同往常一样,他提前一小时,7时来到单位,谁知还没到上班时间,报警电话就响了起来。报警人是家住堡子里的张某,其子张小某因患有精神疾病, 这会儿正闹着要从后关街某台球厅楼顶往下跳。
到达现场, 只见张小某仍在三楼楼顶寻找“宝藏”,随时有坠楼危险, 何小明嘱咐张某和同事在楼下顺着张小某的意思继续搭话,分散其注意力,自己则绕到台球厅后身, 从二楼平台爬上三楼楼顶, 轻手轻脚走到张小某身后,趁其不备,猛地一拽,将其拉到安全地带。看着同事将张小某护送到一楼,何小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这时他才感觉到手心生疼,低头一看, 手掌在刚才的攀爬过程中,不慎被碎玻璃碴划伤。
忙碌了一个多小时, 何小明马不停蹄赶回所里, 还来不及休息, 他又打开了眼前的电脑, 开始处理起工作,“还有未录入的信息, 还有未上报的线索,还有未办理的居住证,我再看看有没有遗漏的通知……”琐碎纷繁、千头万绪的事务,到了何小明手里一件件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遗漏、没有拖延。
刚过10时,值班室电话再次响起,报警市民称,见到一名老奶奶在南城壕街徘徊近半个多小时,疑似迷路。 闻讯后,何小明和其他民警迅速出动。
只见一名白发老人牵着狗坐在路边左顾右盼, 神情很是焦急。老人身上未携带手机,也记不住家人电话, 何小明与老人进行了简单交流, 并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 先后前往两个小区寻家,均无果。眼见已到中午,何小明便将老人带回所内,给她拿来热水和食物, 让她稍作休息。
下午, 他带着老人再次出发,凭着老人模糊的记忆,他耐心地陪她走遍了每一个能回忆起来的地方,直到晚上8时许,何小明才通过各种办法, 确定老人家住在通顺街某小区,可究竟是哪栋楼,哪单元,老人怎么也想不起来。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 何小明的目光落到了老人牵着的小狗身上,他灵机一动,古有“老马识途”,动物本来就有识路的本能, 这小狗可能找到家也说不定。
他把小狗放到地上, 让它带路。果然小狗在前面东嗅嗅,西闻闻,拐弯抹角,跑得挺快。功夫不负有心人, 不一会儿它兴奋地跑到一家住户门口,大声叫唤。 何小明将老人带到门口, 只见老人熟门熟路地打开了大门。
安顿好老人, 再次回到所里,已过晚上9时,何小明才抽出时间吃晚饭。 “何所,吕某又来咱所门口了,你过去看看。 ”听到同事的召唤, 何小明放下筷子大步走出值班室, 看到已过60岁的女子吕某,又推着自行车,带着全部“家当”,守在了派出所门口。吕某居无定所,意识有时清醒、有时模糊,每当无处可去时,她就会来这里,一站就是一整天。
“大姐,夜里不安全,我送你去旅馆吧! ”说着,何小明接过吕某的自行车, 步行与她来到就近旅馆, 并为她垫付了住宿费用。 何小明坦言,这两年,已自掏腰包几千元用于帮助吕某,“大姐懂得感恩, 每次她脑子不清楚,闹事的时候,只要我去劝解,她都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忙忙碌碌的一天早该接近尾声,可何小明身上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 8月15日0时,他需要准时到达张家口北高速口,开启6小时的防疫执勤工作……
为警一任,安定一方,这就是社区民警何小明的一天。 从警16年,他每天走社区、忙出警,品味着鸡毛蒜皮,体会着家长里短……在同事眼中, 他是护战友于身后的 “铁血战士”;在群众眼中, 他是把小事儿当大事儿办,说话像唱歌似的“小唐山”;在社区干部眼中,他是给大家带来安全感的 “热心警官”。 因表现突出,他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嘉奖,先后获市十佳优秀人民警察、 桥西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但他说自己只是万千社区民警中的一个缩影, 他只是把同样的事情重复做、 重复的事情坚持做, 忠诚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维护着辖区的和谐安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