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发现

【张垣档案】采撷人间大美的梅洁

2018-05-15 09:13:0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名人与张家口]

  ◎杨素梅(涿鹿)

  要论给山城张家口增添缤纷色泽的名人,不能不说梅洁。

  因为一个湖北人嫁到了张家口,在这里住了14年,并且在这里开始了一生的写作生涯。为写天南地北的优秀人物,她从这里出发,到四面八方去采摘人世的芬芳,酿制出甘甜的花蜜。她的一篇篇精美的感动千万人的散文与报告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藏。这都不是她坐在家里编出来的,而是她跋涉千山万水发掘出来的,是她的心路历程,半生结出的花朵。

  寻找人性中的辉光

  那是改革开放初的1981年,她随着蔚县人的丈夫及两个小儿子住在蔚县城镇上。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间隙,这个心有千千结的俊秀南方女子,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心中的汉江,写童年的阿三,写故乡的白蜡树,以此寄托浓浓的思乡情。她的写作很快就显现出她柔弱外表中的刚强,题材迅疾变成为激流中弄潮儿们树碑立传的报告文学。把笔直接伸进惊心动魄的改革漩涡里,脚踏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描述变幻多端的人生真实,为读者展示那段历史中一个个血肉丰满铁骨铮铮的人物形象。

  报告文学必须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构,每一篇都要耗费作者大量的心血。那些年一过正月初五,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温馨中的时候,她丢下丈夫孩子就走了。她挤汽车挤火车,到西部青藏高原,到千里戈壁沙漠,到柴达木盆地,到桂南中越边境线,去写改革大潮中成功者的甜酸苦辣,写普通工人农民,写为祖国呕心沥血做出贡献的教师和科学工作者,写用钢枪和生命奠基共和国的荣誉军人。11年里,她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城乡僻壤,上至国务院部委庄严的办公厅,下至黄土高原上穷困的小山村。她体验和感悟时代的心声,寻觅和塑造崭新的顽强的文学形象。能源危机、腐败现象、农村改革、女性解放、环境忧患、公民意识,都是她的题材,都使她高亢、沉重、欢乐、苦恼,让她的笔停不下来。

  在这段时空里,她出版了《爱的履历》、《女人的情结》、《苍茫时节》、《大血脉之忧思》等,所写作品收入全国十几种书卷和经典书籍中,成为当代著名女作家。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蕴含了卓越的见解、渊博的知识和对时代心灵深层的思考。在展示她的主人公的同时,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她自己生命的内涵,透着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追求。她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千山万水,她千山万水地去寻找真,发掘美,然后再用属于自己的日日夜夜去歌赞美、去呼吁真。

  她用一腔真诚去书写,拥抱改革出现的新事物新成果。她的《大血脉之忧思》等长篇报告文学,大胆揭示现实生活中许多鲜活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有极强的时代感与思想张力,撼人心弦,催人泪下,一次次直捣读者心灵,让阅读者获得感情的升华,理性的领悟。她的《关于墓地的沉思》、《寄喻神农架》等散文又极清新秀丽,富有韵律之美,饱蕴人生哲理。


[!--empirenews.page--]

  百折不挠的创作路

  1985年冬,她第一次上坝上一个县采访,因为没经验穿得太少了,在车上双腿冻僵,一下车就跌倒在地上;在煤矿简陋的房间里,她自己买几角钱的一个白菜汤、四两重的一个黑馒头,写一个劳改犯如何变成一个县的首富,写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和民族的命运维系在一起;在大邱庄采访,她拼命挤上从天津开往大邱庄的私人公共汽车,一车上了八十多人,挤掉了她的大衣扣,挤扯了她的鞋袜;去北京寻找化工学院,她整整步行了四个小时,一双脚都打上了豆粒大的血泡。采写地质学家邵克忠,她阅读主人公上百万字的翻译著作,啃深奥的地质科学,查阅几十万字的资料。为了写一个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她住在村委会简陋的房子里,和村干部恳切地促膝长谈。她曾在客栈里啃着干烧饼写稿改稿,她曾在没有炉火的房间里工作到冬季午夜,天亮了,敲开脸盆里的冰水洗脸……

  就这样,她在张家口居住期间,先后采访了全国近四十位工作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典型人物,行程七万公里,用文字和语言对披荆斩棘呼啸前进的崭新人物进行热烈的讴歌,对盘根错节的种种社会弊病进行无情的鞭挞。她为报告文学中的主人公的成功而欢笑,欢笑得春风满面;她为她的主人公的悲苦而痛哭,痛哭得泪流满面。她把自己的身躯,自己的才能,都交给了祖国日新月异的事业。为了有好身体来承担沉重的工作和写作,承受苦累和磨难,她每天又必须在早晨六点钟起床跑步或晨练。她告诉自己,岁月已经不再年轻,必须不放松一时一刻地去追求,去努力,去攀登,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无限热爱这一方古土

  她不仅天南地北地去写改革开放初期那批引领时代的弄潮儿,也满怀柔情写居住了14年的张家口的山水张家口的人。因为她忘不了是这块贫瘠寒凉的土地喜爱她自己的作品。率先从她一本本日记中选发文章的是蔚县文联办的《壶流浪花》,她的第一篇散文发在《长城文艺》上,第一首诗发在《张家口日报上》。1991年,张家口地区文联推举她任《长城文艺》编辑部主任。从此,她的文章一发而不可收,长诗、报告文学常常占满省报副刊专版……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到1983年,她就成了国内有名的散文与报告文学作家。

  在张家口14年间,她与这方山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回到这里,做报告,做演讲,写这里的迷人的古老文明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她写的《张库大道》,是张家口一段灿烂的历史,张家口在国际商史上的重要一笔,“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商埠,一个延续了三百多年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货物集散地。”为寻找那段逝去的辉煌,梅洁走进张家口历史深处那三里、五里走不到头的老巷,“老巷两边深灰色房屋一律森严壁垒,气宇轩昂。临街的房屋、院墙一律一丈多高,全部使用古代大青砖、长条石砌就,高大厚重的木门虽已布满沧桑的裂纹……“还有昂首的石狮、庭院屏风、古老的砖刻、木雕、这些三进或五进的二三百年的古建筑寂寞地深藏着,深藏着这方人曾经有过的财富、显赫与智慧。”2800华里的张库商道与4300华里的张恰商道上的贸易,几乎把整个中国人卷进了这次商潮。张家口的文化界为此写了许多著述,而让这条古商道重新生辉的还是梅洁。

  张家口最有文化意义与传统本色的蔚县窗花,那民间艺人用来装点简陋的泥屋草室的。他们用剪刀剪刻出的天地间美的精灵,北方乡下雪白的窗棂上贴着的“翩翩飞舞的蝴蝶、温顺乖巧的小花猫、扛着大红萝卜的小白兔、万紫千红的花卉、手持刀枪箭戟的戏剧人物……”这种民间的手艺让贫困的生活与枯躁的日子变得喜气洋洋,温暖又热闹。窗花让第一次见到时的南方人梅洁十分喜爱,写成《民间艺术瑰宝:蔚县窗花》,在河北省报占了满满一版。以及古代王城、西古堡、涌泉庄、宋家庄等蔚县八百村堡与数百座戏台及一座座古院落谜一样的人文景观,蔚县古城保留至今的商贸字号与皮毛作坊,蔚县老虎头煤矿原党委书记袁蔚等优秀人物,保护蔚县传统文化的许多普通人,都是她的写作内容。这些文章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大大提升了蔚县的知名度,为蔚县成为全国文化名城做出了很大贡献。她写蔚县爱蔚县,还把自己的妹妹也拉过来,嫁给了能干的蔚县人。后来她随着调到石家庄工作的丈夫离开了蔚县,仍然一次次地回蔚县,写《古州新韵》、《说蔚州》,发在《河北日报》、《人民日报》上。

  在涿鹿黄帝城遗址上,她为那里的黄帝祠等许多再也无处可寻的古迹悲剧叹惋,为被现代人冷淡无视的传统,失落的五千年文明而长息,为不该轻慢却日日残碎的华夏民族故地老园被现代人践踏撕扯而疼痛。在1995年发表在市报上的美文《遗址》中,她写孕育了刀耕火种的不朽时代,遗留下黄帝城这座五千年古城堡的苍凉,向创造了伟大华夏民族历史的始祖们致意,写千年不竭流淌的黄帝泉,在此败北而殉难的蚩尤,写投资百万意在黄帝城文化遗址上建“始祖文化村”的华裔周颖南先生……这些文章不仅蕴含着高度的民族文化穿透力,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史学意义……


[!--empirenews.page--]

  一位好妻子好母亲

  梅洁不只是位成功的作家,更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在跨越千山万水采访写作的余暇,她还不忘自己是妻子是母亲,她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同时希望拥有自己和谐美满的家庭。所以,她便在自己纤弱的肩上放上双重重担,在写作采访之余回家尽妻子的职责,母亲的义务。做饭、买菜、洗衣,像所有女人那样属于锅碗瓢盆,属于菜谱和洗衣机,哪怕是几天或几个小时。因为不能像别的女人那样常年守着家,她就格外珍惜在家的日子,尽量地为家人多多付出。

  这位柔弱的南方女子,农学院经济系的大学生,本来就有天真纯洁的心地,结婚时只有一个装缝纫机的大纸箱子也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二人白手起家,丈夫崇仰之任老虎头煤矿主管经营的副矿长,不爱多说话,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顾家。她自己担了14年井水,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一个儿子病了就把另一个儿子锁在家里去医院,也不给丈夫增加负担。北方寒冷,冬季长达半年,她自己把各种能买到捡到的菜混合在一起腌制小菜。丈夫把两吨煤送到门口,她一个人搬了12个小时。丈夫每月回家两天,她就做最好吃的,丈夫一走他们就吃赖的。一次吃鱼,她们吃鱼头鱼尾,把鱼身子装在瓶子里,她揣在怀中坐着拖拉机进城给丈夫送去,送去一家人对丈夫的支持……

  她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干的是财政。每天要上班要带孩子,经常忙得头忘了梳、衣服脏得顾不上洗就去上班。丈夫能天天回家时,两个儿子已经一个12一个9岁。从前,大男子主义思想较重的丈夫没有进过一次厨房,不会做一顿像样的饭菜,没有做过一件心疼她的事。直到渐渐年长生病,丈夫才有了家的概念,开始知冷知热可依可靠,分享欢乐与痛苦。梅洁知道丈夫是为了工作,妻子不能让一个男人既要工作好又要照顾好家,女人的本分就是相夫教子,虽然她非常忙也尽量当好贤内助,无怨无悔。因为她读过万卷书,她懂得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她懂得月不得圆人不得全,她懂得教育的本质在于身教而不是言教。她懂得自己多吃些苦,丈夫就能更出成就。自己碌碌无为,儿子就一生平庸。在她的身边看着她的言行,在她的大爱滋养下,两个儿子与她一样一直品学兼优,是学校尖子生,不但不争吃抢喝,反而小小年纪就为母亲分担生活重负,六岁的儿子会熬好小米粥等她回来吃。一个孩子病了住医院,另一个自己在家看门,从不惹事生非。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考上了硕士,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梅洁,这个极其聪明的女人,没有错过对家人的爱,没有错过对儿子的培养,也没有错过自己的人生。

  常年的奔波劳累,她曾患胃下垂、胆囊炎,瘦得皮包骨。后来又骨折腿疼,在病痛的折磨中,她没有放下写作。文集继续一部部一篇篇诞生,先后共出版了《山苍苍,水茫茫》、《西部倾述》、《汉水大移民》、《大江北去》等13部著作。《大江北去》是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史无前例,写这项工程也是中国作协的重点项目。因为这项工程有27万人离乡背井大迁徙,27万亩土地与16座城镇160家企业淹在水下。写这部巨著时她已年过古稀,为了家乡人民的无私奉献,她再次挺身而出,四处搜集搬回整整11大箱的资料阅读。这个吃过许多人间苦难的梅洁,倾述家乡人心声的梅洁,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家乡背井离乡的人民因为她的关爱而感到非常温暖,把她的文章贴在墙上,把她的书随身带着,为她专门召开事迹报告会。至今,她先后获中国作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全国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50多种奖项。部分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读本及大学文学教材。她现在是“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梅洁,曾经是汉江边一所中学的全县第一、全地区第三的尖子生,从湖北考进北京。她无数次为家乡讴歌,无愧于郧阳那条曾蓝过、黄过、深过、浅过的汉江,她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鄂西贫苦人家的女儿,也没有辜负张家口这块住过14年的婆家老土。她用自己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尚心灵,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永远在写作路上跋涉,从小小身躯里生发出惊人的能量,以作品巨大的思想容量,引领世人走向光明境界,全力为祖国建设鼓与呼。这就是春蚕一样吐丝的梅洁,这就是在全张家口地区优秀知识分子报告会上讲得五尺须眉们流泪的女人梅洁。

  她像一枝吐尽芬芳却不争春的梅,为张家口文化奉献了一缕沁人的馨香。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编辑:郝学锋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