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在商事制度、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等领域重点突破,让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不久前,家住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的陈思思,因为工作,需要办理北京市护士职业注册首注业务。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从提交材料到拿到北京市通州区卫健委的接收凭证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而且办理地点就在家门口新设立的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
办事群众 陈思思:
本来想着腾出几天时间专门跑一趟北京通州,结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办完了,真是省时又省力,也是切实感受到了这个营商环境的改变就发生在身边。
一刷一点,受理回执秒到手。陈思思享受到的便利,正是源自不久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通州区、廊坊三地签订的"区域通办"2.0协议。根据协议,北京市及通州区市区两级与北三县近35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地域办理。同时,新增经营许可、变更登记、证照核发等29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申请人可以在区域内任何一方政务服务大厅提交办理事项,大大减少了两地企业和群众的跑办次数。
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 杨景贵:
此次升级的2.0版,还在通办事项范围、数量上实现了大幅增加,同时,还通过采用"云窗口"模式和接件受理、远程预审、材料寄递等方式,打破原来信息和区域限制,实现服务模式和服务标准的统一。
政务服务不断升级的同时,京津冀三地间商事制度改革的协同助力也让跨省迁移企业的幸福感不断"升级"。
北京六金科技公司不久前刚刚落户雄安新区,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次企业的跨省迁移不仅全程网办、速度快,更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企业还可以继续使用原名称进行登记注册,少了后顾之忧。
北京六金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 秦佳荣:
保留北京企业原名称,有利于我们原有业务的延续、新业务的拓展,谈业务呢更方便,最大程度维护了企业的商誉。
为了给京津迁入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同京、津两地联合签署《商事制度领域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三地企业登记注册工作协作备忘录》,开发建设企业变更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和跨省迁移登记系统,京津迁入企业除了可继续使用原名称,还可以使用"京津冀"作为区域特色字号或者行业限定语,最大限度为企业跨区域迁移提供便利。截至目前,京津迁入企业1273户,使用原名称的达65.67%;登记名称含"京津冀"字样企业123户。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 张芬娟:
加快推进企业开办、变更和注销规则统一、流程统一,同时实施信息共享互认、优化迁移服务等举措,着力构建规范统一、开放协同、稳定透明的市场准入一体化体系。
今年以来,我省在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等5个领域内,全面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截至目前,三地自贸区194项"同事同标"事项已经在全省推开,16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08项高频自助办事项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政务服务智能终端集成服务、无差别办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