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非凡十年·河北画卷⑥丨青头潜鸭频现 见证生态之变

2022-10-16 17:23:12  来源:冀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乔娅 高航

  “你们看,这就是今年夏天我拍摄到的青头潜鸭。它已经成为咱们这儿的网红了!”9月29日,贺友顺拿出自己拍摄的照片——辽阔的水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头潜鸭在芦苇丛中穿梭。

  贺友顺自幼在白洋淀边长大。闲暇之余,去白洋淀拍鸟儿,是贺友顺最大的爱好。

  据了解,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全球仅余1000只左右。

  今年夏天,贺友顺在白洋淀拍到的青头潜鸭。贺友顺 摄

  “青头潜鸭虽然弥足珍贵,但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光顾白洋淀了。我第一次拍摄到青头潜鸭是在2018年5月5日,当时没想到白洋淀中还有青头潜鸭。”贺友顺回忆说。

  今年7月,相关专家在白洋淀发现了青头潜鸭繁殖现象。这表明,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已经在白洋淀“安家落户”。

  白洋淀的秀丽风光。任树春 摄

  青头潜鸭的“出圈”不只是在白洋淀,今年夏天,数百只青头潜鸭让衡水湖也愈发灵动活泼。

  “除了白洋淀、衡水湖,河北邯郸永年、沧州南大港、张家口坝上康巴诺尔湖都出现过青头潜鸭的身影。”水生态学学者、衡水学院教授武大勇说。

  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青头潜鸭作为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迁徙和栖息环境极其挑剔。青头潜鸭频频现身,充分反映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体现出河北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懈努力。

  青头潜鸭在白洋淀中栖息。贺友顺 摄

  今年5月,河北省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在白洋淀发现极危物种低斑蜻,在塞罕坝发现河北新记录物种毒蝇鹅膏菌,在曹妃甸、黄羊滩、驼梁等保护区调查记录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这些现象的发生,同样也是河北生态逐渐向好的生动体现。

  生态改善,绝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河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1年,河北省优良天数由149天增加到269天,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2021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的优良比例达到73%,劣V类断面全部消除;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森林面积达9986万亩,森林覆盖率35.3%,草地面积2921万亩。

  夏日的衡水湖绿意盎然。张忠悦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除了白洋淀,塞罕坝机械林场也是河北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1月,塞罕坝机械林场首批签发造林碳汇核证减排量18.275万吨,已完成销售16.2756万吨,实现收入314万元,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百万亩林海。高俊虎 摄

  天空湛蓝,碧波浩荡,林木葱郁,万物回归......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延伸阅读

  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余1000只左右。

  青头潜鸭对栖息地环境要求高,它的到来,是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佐证。

  生态好不好,鸟儿先知道。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指示物种,是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鸟类种群数量的多少、种类的丰富程度,能客观反映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近些年,河北各地珍稀鸟类频频现身,包括白鹈鹕、黑鹳、东方白鹳、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黑嘴鸥、遗鸥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这正是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的生动写照,也是绿色发展的最佳见证。

编辑:王婷婷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