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张家口旅游新闻

张家口市保护与开发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纪实(下)

2017-08-11 10:01:4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旅游大道致富路

  ———我市保护与开发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纪实(下)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赵婧男王万亮■通讯员王英军

  盛夏的草原天路,美得让人窒息。在这条平均海拔1500米、依山就势的柏油公路引领下,驰骋百里坝头,满眼“绿色”被大自然神奇地渲染出不同的层次。随山势起伏间,澄澈的蓝天里,朵朵棉花糖般的白云,仿佛伸手可得。远山,层峦叠嶂,若隐若现;原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再加上夹杂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一条草原天路,在张北、崇礼、万全等五县铺展开来,这条张北起初只是想“把农民的土豆拉出去卖”的柏油路,如今将张北等县境内桦皮岭、百花坡、花兰井、苏蒙烈士陵园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从地理和历史的深处唤醒。土豆拉出去的同时,一批接一批的游客走进了这里,仅去年,张北就接待游客599.9万人次,综合收入达52.4亿元。景色宜人的草原天路,像一条大动脉,向途经各县,源源不断输送着发展旅游的新鲜血液,所到之处的闭塞山村,正在被旅游悄然改变。

  这里,正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大道,也成为惠及百姓的致富路。

  土特产成了稀罕物

  “一个花环10块钱,北京的游客一次就买四五个。”张北县油篓沟镇黄花坪村,是到野狐岭坝头地区经过的第一个村子,自从天路开通,村民郭效枝就守着天路推销起了本地土特产。不起眼的“苍蝇花”,漫山遍野。在郭效枝这样的农户手里,经过简单的编织,就成了吸引游客驻足的抢手货。旅游旺季,郭效枝的花环一天能卖出十多个,上百元的收入比种一亩莜麦挣得钱还多。“天路”修通前,她家4口人一年几千块钱的收入,供孩子上学都紧巴。一条天路,改变了郭效枝一家的生活。靠着卖土特产和经营沙地摩托,她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几番。

  同样,张北县战海乡和顺村,在外面打工的逯金权也是被草原天路给“叫回了家”。随着天路越来越火,没在外面挣到什么钱的逯金权,又捡起了做油酥蚕豆的祖传手艺。“没想到外地人还挺喜欢。”靠着“纯天然”,逯金权在天路旁卖蚕豆,当年就挣了好几万块钱。

  麻油、土豆、山果、柴鸡蛋、莜面……驱车草原天路,原汁原味的本地特产,成了彰显本土风情的又一道景观。带不走天路美丽景色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花上百八十块钱,带走些养在深闺的绿色食品,曾经的“闭塞”与“落后”成了城里人眼中难能可贵的“质朴”和“天然”。白庙滩乡下沙坝村53岁的赵志义,曾经最愁的就是卖那四五亩地的土豆。“一斤土豆五六毛,还得等着菜贩子来收。”天路火起来,熙熙攘攘的外地游客,成了“消化”特产的主力军。老赵的土豆在北京游客中打响了名声,收获季节,游客到地里现场采摘,自己运走,一斤土豆价格翻了一倍。除了土豆,当地鲜榨的麻油也是抢手货。去年一年,赵志义就卖出六七百斤麻油。不止是赵志义,在下沙坝村,绿色蔬菜、土猪肉、柴鸡蛋,备受游客青睐。“我们现在的土豆、莜面,种出来就不愁卖!”赵志义说。

[!--empirenews.page--]

  一业兴带动百业兴

  全长一百多公里的草原天路以“中国66号公路”的美誉为张北赚足了人气。以“天路”为主动脉,张北又建起了10条草原天路连接公路,这些连接线织成了一张覆盖近百个村的全域游路网,昔日无人光顾的穷乡僻壤成为天路周边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下沙坝村就是其中一处。

  30岁出头的王献红是土生土长的下沙坝人,这里距离天路仅几百米。十几岁离开家乡去北京创业。贫困,一直是她对家乡最深的记忆。2013年她带着北京朋友回来旅游,天路的美景深深吸引了王献红。这个在天路边上长大的张北人,毅然回村盖起了农家乐“66号院”。起初的66号院,只是一个简单的餐馆。随着天路知名度提升,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金牌农家乐,仅客房就有60间,蒙古包20个,最多能容纳三百人住宿。

  同样9岁就离家去外地的赵伟成,也是看到了天路旅游的火爆,扒了荒废二十年的老房子,建起了“蓝茵山庄”,旅游旺季,常常一房难求。在外地淘金多年的赵伟成,怎么也想不到,贫困的老家,竟然又成了自己致富梦开始的地方。

  目前下沙坝全村农家院有十几家,旺季,挂着各地牌照的汽车,在这里停得满满当当,热烈的篝火旁围满游客,绚烂的烟火点亮这里的夜空。旅游带动餐饮,餐饮带动服务,十几家农家院给全村人提供了就业岗位。50岁的汤嫂,把一直闲置的七分地,租给农家院搞住宿,收租金比种地划算得多。就连搓莜面这样坝上农妇司空见惯的手艺,如今也成了她挣钱的法宝。靠着在农家院做面案,守家在地,她一个月又多了几千元的收入。像这样被旅游改变的岂止下沙坝一个村。目前张北县沿“天路”有农家乐300多个,2000多名农民从事旅游业,9个乡镇、47个贫困村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美丽乡村里的幸福生活

  天路带火张北的旅游,旅游给张北发展插上了翅膀。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张北积极探索整域搬迁、整体流转、联村开发的脱贫之路,积极争取国家在乡村用地方面的政策,实施整村、连村开发,回迁安置村民,现在旅游开发正给这里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战海乡阿不太沟村,距离天路一公里。借力临近天路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大投入,建设美丽乡村,由此吸引了投资者王志青。经过一年多的整村开发,阿不太沟已经成为集休闲、度假、避暑、赏雪、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公司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对流转土地的农户,给予较高的流转金,同时解决了200余人的劳动力就业,人均月工资1800元至3000元。旅游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带动90%以上农户走上致富路。

  白庙滩乡党委书记李军办公室里,胡家村规划方案总平面图格外显眼。

  “借助美丽乡村改造,这里要进行整村搬迁。”指着规划图,李军信心满满。“这里将建成30套二层小别墅,原有能用的平房改造为中高档品鉴馆,面向村民免费开放……这里打造一个高档休闲公园……村子中间是集贸市场,建成后免费交给村民……村民就经营自己最擅长的,会搓莜面的搓莜面,会榨麻油的榨麻油,未来这里环境好了,产业有了,就是现代版的桃花源……”

  胡家村的规划不仅仅停留在图纸上。去年来自石家庄的投资人左有海将全村36户村民的旧房子全部租了下来,一租就是30年,每户租金按院落面积不同从8000元到2.4万元,每年租金达70多万元。去年10月,他为36户农户每户免费提供了一间17平方米的住房,农户每多要一间按2.5万元收取低于成本的费用。靠土地出租,78岁的段振仁和老伴每年能拿9400元租金,去年还住进了3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新房有厕所,有厨房,有自来水,没泥没灰,我能多活好多年!”段振仁乐呵呵地说。

编辑:荆丽娟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