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晓燕 通讯员 屈海洋
核心提示:9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本届宣传周以“胃食管反流病可防可治”为主题,旨在呼吁人们不仅要认识胃食管反流病,更要预防胃食管反流病,规范诊治胃食管反流病,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市第一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负责人、主治医师张洪铭提醒,虽然有些症状不典型,如非心源性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以及慢性咳嗽、治疗不理想的哮喘、咽喉不适,背后黑手可能都是胃食管反流,但是这种疾病可防可治,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就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症状不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
近日,48 岁的郑先生来到市第一医院就诊,他一直有咳嗽症状,在呼吸科看了多年,尝试了很多药物,却没能治好。“咳得越来越严重,一咳起来就控制不住,我还一直纳闷, 一个简单的咳嗽,怎么治了那么长时间都不好。”郑先生说。医生为他做了阻抗反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 他在24小时内咳嗽500多次,大部分咳嗽时都有胃酸反流的情况,这才被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反流性咳嗽,并开始接受针对性治疗,效果明显。
另一位患者李大爷突然胸痛发作,他的家人赶紧拨打了 120 来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李大爷素来有高血压,之前还发生过冠心病,医生首先怀疑是心血管病引起的胸痛,然而做了心电图后没有发现异常。考虑到李大爷的病史,为慎重起见, 医生还让他做了介入、CT检查, 仍然没发现明显问题。排除了心脑血管疾病,李大爷的心绞痛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经验丰富的医生初步判断是胃食管反流引起胸痛的。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后,李大爷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医生及时为他进行了针对性治疗。
“熬夜、喝冰啤、大量吃宵夜,可能会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多食月饼、姜醋、酸性大的水果及喝白酒,都是诱发因素。”张洪铭提醒,不正确的睡姿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该病症状,有人睡眠时喜欢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这样会引起膈肌抬高,导致胃内压力增加,也会使胃液逆流而上。
必要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他介绍,患者有些症状如非心源性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以及慢性咳嗽、治疗不理想的哮喘、 咽喉不适,背后黑手可能都是胃食管反流,除了各种症状带给患者的痛苦,胃食管反流病如果长期不治疗,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食道长期被胃酸侵蚀,可能引发食道溃烂、 食道狭窄,造成吞咽困难,并且还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几率。”张洪铭表示,除此之外,胃酸长期刺激造成肺部纤维化等,也是不可逆的,即使胃食管反流病被治愈,造成的这些后果也很难改善。 “有些患者患病多年都只得到对症治疗,却没能解决反流这个根本问题,导致始终不能治愈。 随着反流愈加严重,患者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遭受疾病折磨。 ”张洪铭表示,必要时,患者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他介绍,如今外科微创手术已可帮助患者把坏了的贲门“修”好,包括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胃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胃底折叠术、食管裂孔疝手术等。胃底折叠术就是常说的抗反流手术,也就是修复阀瓣功能的手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外科技术修补患者坏了的“阀门”,人造一个超级阀瓣,模拟达到人体正常抗反流的作用。结合食管裂孔疝手术,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早诊早治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并不是所有胃食管反流都要手术,治疗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张洪铭强调, 按照治疗指南来说, 第一, 如果病人有很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反酸烧心症状,并且需要摆脱药物治疗,那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第二, 如果在实验室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观测后有食管裂孔疝的情况,并且病人有明显的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样的情况也需要手术; 第三,如果病人诊断有明确的胃食管反流病,但是无法耐受抑酸药物的治疗,无法承担药物副作用的情况也需要手术;第四,如果发生在食管外的一些症状, 可能导致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哮喘,或者说甚至是反流性的肺炎,像这样的情况都需要进行手术;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如果病人的反酸烧心等情况无法得到控制, 病人也有手术意愿,以上几种情况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若引起食管黏膜损伤、溃烂、狭窄,不但手术不好做,可能还要切除食管, 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张洪铭称,轻度反流患者单纯生活调理即有效;对用药或手术病人生活调理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如避免食用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西红柿、 洋葱、 大蒜、薄荷、 姜醋等促进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的食物;戒烟、禁酒;餐后不宜即刻卧床,睡前2小时内不宜进食;为减少夜间及卧位时所发生的反流,可适当抬高头15—20cm; 减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紧束腰带、便秘等;保持良好心态, 精神愉快;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