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慢时光里 古驿新生 ——寻访张家口怀来县鸡鸣驿村(下)

2022-03-24 09:57:5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网讯:从鸡鸣山驿到鸡鸣驿村, 从古驿站到传统村落,斑驳的印痕记录下五百多年的巨变,角楼上剥落的红漆见证过煊赫一时的繁华。风雨过后,阅尽沧桑的古驿站风采依然。

image.png

  当新世纪的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栉风沐雨而来的古驿站会展现怎样的新面貌?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怎样交汇? 怎样焕发新的生机?

  明媚的春光里,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历史感的寻访旅程。

  “野水微茫断岸平,几家相对掩柴荆。不须候吏沙头报,驿站悬知是古城。”若说写古驿站的诗,首推明代诗人储巏的这首 《古城驿》。

  古道沧桑 古城巍然

  春风和煦,正是踏青的好时节。鸡鸣驿东门外的停车场上,大巴车、私家车在城墙根下整齐的排了一溜。

  去过鸡鸣驿或者看过鸡鸣驿地图的人都会发现,无论远看还是近看,鸡鸣驿虽总体呈正方形,但视觉效果很像把一个正方形歪着放。这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穿过券洞,顺着城墙内侧看去,会发现从东北向西南,整座城的地势明显呈由高到低,城墙也是沿着坡建,再加上城墙底宽7-9米、顶宽4-5米,梯形的视觉效果,会更让人感觉城墙“歪”了。一座历经元明清三朝、官方始终愿意斥巨资修建和维护的驿站,怎么连“找平”这点活儿都没干好?这里面会不会另有缘由?

  带着困惑,记者开启了寻访之旅。北门里都是民居,记者顺着小路向东走,三拐两拐就到了“驿城三街”,十几位老村民在街尽头的空地上抽烟、聊天、晒太阳,生活很悠闲。

  今天的鸡鸣驿城内仍保留着当初鼎盛时期的主要道路格局———“三横两纵”。 三横即指东西向的3条大街,自北向南分别为驿城三街、驿城二街、驿城头道街;两纵是指南北向的2条大街,即东街和西街。这些道路中,头道街是城中最重要、最宽阔的一条街道,它宽约9米,连接东西城门,故又称“前街”。

  去过类似的古城或古堡的人多会有个疑问:历来古城或古堡,最重要的是南北门,最宽阔的道路一般都是连接南北门的道路,怎么到了鸡鸣驿,就变成东西城门了呢?这就要上东城门去找答案了。

  鸡鸣驿的东城门开在了城墙东偏南的位置,门额上 “鸡鸣山驿”四个大字至今清晰可见,城门的墩台上方筑有两层越楼,还建有更铺,是夜间值勤兵丁的哨位。登上东城墙,记者突然发现,这里是整座驿城的最高点。据资料记载,鸡鸣驿城的营建是依随驿路、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当年的古驿道东北高、西南低,修建驿城时并没有强行改变,而是顺着路修,这就造成整座驿城的地势也是东北高、西南低。经现代数据测量,东北最高处的地坪标高比西南最低处高了20米。这就是为什么鸡鸣驿城像是把一个正方形歪着放。

  为方便与城外古驿道连接,驿城的东西城门都没有设在城墙的正中,而是开在城墙南段处。东城门作为整座城的制高点,军事防御地位凸显。在东城墙上,不仅可以看到东城门外有一个类似瓮城的小空地,还能看到墙体顶部外侧密布的垛口,垛墙上至今保留着瞭望孔、射击孔和排水管道。有资料记载,驿城周边曾有宽约11米的护城河。城内紧靠城墙内侧设置了宽约5米的环城驿道,平时方便城内交通,战时利于迅速调集兵力、运送器具登城防守。另有5处马道可以登上城墙,既利于邮递交通,又利于战时防御。可见,明清两朝的鸡鸣古驿城,不仅担负着邮驿制度的保障落实,还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肩负着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

  春日,阳光正好,东城门巍峨依旧,保护修缮后的城墙上,4座角楼也恢复了昔日的色彩和样貌,它们屹立在城墙上,俯瞰着古驿城里的民居、街道、庙宇、公馆,共同见证着鸡鸣山下百年驿城的沧桑历史。

  古建林立 古韵新生

  因为迁就城门的位置, 所以城内的分区虽然井然有致,但并不对称。前街(即驿城头道街)和后街将整个驿城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域。连接这些区域的就是城内密布的数十条巷道,有的宽数米,有的相对狭窄,其中最窄处不足1米,这样大小街巷纵横交错,形成了便捷的道路系统。保存较好的街道路面铺设石板,历史上曾是沙土路面的街道早已硬化为水泥路。街道多为不规则的弯曲形态,既灵活又方便。

  东城门下的头道街最宽阔也最热闹,这条街上不仅集中了驿丞署、指挥署等昔日的办公场所,还有各种商号、酒肆和店铺。鸡鸣驿作为旅游景点保护开发后,逐步恢复了如得胜栈、李家药铺等一些商号。随意选一条街道纵深走进去,数十步间就可寻觅到古驿城昔日的繁华。自由灵活的民家小院和多进的大型院落相互衔接,与大小道路共同构成了鸡鸣驿城主要的空间肌理。一处不起眼的民居可能就是昔日的一家榨油作坊或当铺、酒肆等。

  城西北,还有一座明代三进院落,铭牌上清楚标记,这里是“公馆院”,即驿馆,是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地方,现今仍保存完好。特别是隔扇木插销头上雕刻的琴、棋、书、画、荷、莲、蝙蝠等图案栩栩如生,展示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以及这里曾经的规格设置。

  要说规格,还得数头道街中部路北的贺家大院。它的前身曾是驿丞署,曾有全城最好的砖木标志性建筑,门前有一对玉石狮子,入内为五进连环院,东山墙外为通道。每进院为正房三间,耳房两间,马头墙上均有精美的图案、各异的镂空砖雕,玲珑秀丽,别具一格。

  最让贺家大院出名的是1900年,慈禧和光绪皇帝西逃时,曾在贺家大院的第二进院内住宿一晚。记者顺着指示牌找到了这进院子。院子门口的山墙上“鸿禧接福”4个楷书大字的镂花砖雕正是慈禧回銮后御笔所赐。时代变迁,这里虽然早已是民居,但小院基本保持着原貌,正庭北屋东间的窗上赫赫然挂着标牌 “慈禧曾在此居留宿”,贺家大院当年的鼎盛依然可以想见。

  除了原汁原味的民居, 古驿城内还有文昌宫、泰山行宫(泰山庙)、财神庙等多座庙宇,用来贮藏粮食的驿仓、饲养驿马的马号以及赈济灾民的养留局等设施作为景点恢复原貌。

  “原来以为这里就是个景点,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居民,还有‘慢邮局’,简直就是邮驿历史的‘活化石’!”在东城门下的“驿文化主题邮局”里,记者见到一位外地游客,他看着墙上按月份收寄邮件的仿制箱子,惊得连声赞叹。

  历史上的鸡鸣山驿是围绕邮驿制度和驿馆建设而逐步发展、兴盛,“驿文化”在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在这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主题邮局里,不仅可以办理所有现行的邮政业务,还能挑一张自己喜欢的鸡鸣驿明信片,坐在洒满阳光的木桌椅前,盖上各式主题纪念章,最后用“慢递”的方式寄给远方的人。这种融合了现代“网红”的古代“慢文化”,让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找回 “慢时光”的感觉,邮驿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弘扬和传承。

  走在古驿城内,随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慢时光”。东城门下的邮驿博物馆,讲述邮驿制度和驿站文化。驿城内的很多民居还保留着四合院古建筑,村民们有的开了餐馆,有的办了民宿,还有一些条件较好的民居,能够承接小型展览。小朋友们三五成群的在街巷里追逐玩耍,身强体健的老村民闲来无事主动为游客介绍鸡鸣驿的历史……时光的脚步在这座驿城小村仿佛慢了下来,生怕走得太快,错过了风景。

  2012年,鸡鸣驿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这里属于历史,数百年的岁月为这里留下了讲不完的沧桑故事;这里更属于现实,文化的积淀赋予这里新时代的风貌,让这里的人行走在传统中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王宸胤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