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

“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黄帝城 探寻中华文明密码

2023-10-11 09:08:0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涿鹿,地处太行山余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桑干河在其北部自西向东流过。这里历史悠久,是古代人类交流融汇的重要舞台,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此繁衍。在“涿鹿故事”里,蕴含着中国历史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珍藏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密码。让我们走进涿鹿县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去追溯古老文明记忆。

image.png

  觅黄帝之城

  眼下,秋色渐浓。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内占地100多亩的轩辕湖湖面如镜,周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树影与千变万化的云朵倒映于湖中,在阳光倾洒下,好似一幅绚丽的水彩画,令人赏心悦目。

  在湖畔不远处,就是相传司马迁《史记》所载黄帝擒杀蚩尤后“邑于涿鹿之阿”的“华夏第一都”所在——黄帝城遗址。

  历史学家苏秉琦曾这样评价,“看一百年的中国到上海,看一千年的中国到北京,看两千年的中国到西安,看五千年的中国到涿鹿”。

  拾阶而上,来到观景台上便可一览黄帝城遗址全貌。遗址呈不规则方形,南北长510至540米,东西宽450至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墙下层为叠土层,上层为夯土层,南、西、北城墙比较完整,东城墙南段已浸于轩辕湖中。

  1957年,黄帝城遗址曾进行过小规模发掘。而涿鹿声名鹊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其大规模的文物考察和科学挖掘。1993年,这里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文物的相继出土,其丰厚度、密集度,诠释了涿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独特的地位。

image.png

  筑精神家园

  中华合符坛是这座国家4A级景区另一个地标性建筑。

  《史记》记载,经“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最终“合符釜山”。为大力挖掘合符文化,占地面积约500亩的中华合符坛应运而生。方形坛基高6米,56根民族图腾柱簇拥在合符坛周围。每根柱子高9.9米,重80吨。各民族崇拜的图腾徽识立于柱顶,柱身处还绘制有各民族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场景。这些造型图案由集美大学、中央美院的专家、教授深入各民族考察、采风后完成,经国家民委专家审核确定,属国内首创。

  合符坛中央是巨型“九龙腾飞”雕塑,由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韩美林大师担纲设计,雕塑由九条巨龙和一个巨大的龙球组成。每条巨龙的设计高度达到了45米,工程钢材总量达1100多吨。九条巨龙拔地而起,共托一珠,象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也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九归一”的理念。

  与宏伟壮观的中华合符坛相比,黄帝泉一景则另有洞天。黄帝泉位于黄帝城东南500米处。此泉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不竭,常年水温保持在12.3至13.4摄氏度之间,水自平地涌出,积聚成池。

  黄帝泉是地下170 5000米的深层水。为让游客能够感受到这里泉水之甘甜,景区还专门修建了取水点,来自地下1700米处、3000米处和5000米处的地下水分别从3只寓意吉祥的万寿龟口中喷涌而出,引得游人纷纷捧水细品。

  历经沧桑的黄帝泉,如今依然活力惊人,也依然滋养着附近良田沃野和人们的幸福生活。

  续“涿鹿故事”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史学界对涿鹿的重视由来已久。除了《史记》《逸周书》《汉书?刑法志》《水经注》等经典文献中有古人对涿鹿的记录之外,许多继承中国史学传统同时接受现代研究方法和理念的大家学者,同样把“涿鹿”当作打开中国上古传说时代诸多谜团的一把钥匙。

  “千古文明开涿鹿”,这一论断就出自陈穉常先生力作《中国上古史演义》第二回的标题,并得到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肯定,成为学术界研究“涿鹿”在中国上古史中地位的重要参照。

  今年6月,在涿鹿县矾山镇,国内历史学、文献学、神话学、文化传播、文旅融合等领域的40余位学者齐聚一堂,召开了一场以“千古文明开涿鹿”为题的文化论坛。围绕着“涿鹿”的诸多史学之谜,学者们探源溯流,运用当代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继续完善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发生在涿鹿大地上的历史叙事,不断填充着“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

  中华文明长河,一路奔涌。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的新视野下,挖掘、梳理沉淀在涿鹿古老历史中的文明信息,完善对于“中国久远的历史里面最前的一个环节”的认识,已成为当下令人期待的新课题。本报记者 赵晓刚 陈嘉 臧波 摄影 武殿森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通讯员 朱文君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