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文化历史

【浅读张家口】刘秀娟‖护佑之城——走进万全右卫城(三)

2022-05-07 18:20:0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护佑之城

——走进万全右卫城

○ 刘秀娟

微信图片_20220507181009.jpg


  虽然万全气候凉爽,但是我们来的这天,还是暑热难当。伴随着热气蒸腾的,还有一阵阵猪粪的臭气。当地的朋友有些歉意地说,这墙外就是养猪场。

  或许是巧合,同属张家口的明代威远台,出门便是农家的猪圈。我们去的时候,正有母猪在苍蝇的嗡叫中神闲气定地奶猪仔。而原本瞭望敌情、屯储兵器的地方,堆积着腰鼓等乡戏道具。这巧合却透出别样的味道:兵家之地成了家猪安闲自在的居地,恰是世事的太平,透着过日子的味道。战争不正是为了和平吗?卫城要守卫的不正是人民的安顿吗?这些见证过几百年动荡的城墙兵台,一定会感觉到欣慰,紧紧贴在它们身边的庄稼、菜蔬、猪羊,正是它们与敌搏杀的驱动力。

  时间终会淘洗掉一些东西。走进这座先有兵后有民的古城,非但感觉不到戾气,反而有别处难寻的安闲与静气。迎恩门保持原貌,未曾加以开阔,加上城墙的围挡,站在门前,看不见城里,也听不见现在大城小镇都避免不了的喧嚣,安静里透出安详。进城才知包括镇政府在内,一律平房,矮于城墙,在外面完全窥不见城内生活。这自然是当年守卫与保密的需要,但在今天,仿若一道天然屏障,隔绝了喧闹,维持了城里人安稳的心。

  这里的人们,或许是囿于经济条件,或许是顺势而为的心态,很多房子都是新旧杂糅。一道百年的老墙,却接在一所新房上。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冒着打扰别人的无礼,走进这户人家。没想到,年轻的男女主人羞怯但是热情地迎了过来。女主人正在搓面鱼儿,三岁左右的小女儿好奇而安静地打量着我们。宅地的原主人他们已经说不上了,只知道这道墙从他们奶奶小时候就有。不大的院子里种了几畦时令菜,红杏熟透了落在地上。问及生计,回答说已经不种地,在县城里做活儿,不富裕,却安稳知足。

  据说城里原有庙宇十多座,但均已不见。现在古城里最显要的建筑,是霍家老屋。主人已经更换多次,房子也在老宅的基础上有所翻修,却也保留了一些未修补的旧痕,从这些旧物里可以想见当初的华美。因有当地人陪同,我们旁若无人地进到屋里,这才看见沙发上着背心午休的女主人,顿觉赧然。没想到她丝毫不责我们的唐突,起身招呼我们,耐心回答我们那些大惊小怪的问题。堂屋的床上是她的87岁的婆婆,虽是夏天,老人穿着秋衣秋裤,盘腿而坐,虽然搞不清我们是些什么人,却一点不见外,仿佛是来串门的邻居,拍着床让我们坐。

  这里的人们,似乎有着这个时代少有的镇定。或许是将士之后的基因遗传?或是高大的城墙给了他们自足的心态和足够的安全感?我想起在城墙上,朋友指着我们脚下的一座深池说,这池子之深恰如城墙之高,没有出入口,也没有可攀的台阶,最初的用途不得而知,但后来是做过监狱的。纵使如此深陡,还有囚犯企图逃跑。池中牢房还在,很平常的几所平房,现在已不觉阴森恐怖,在自由自在生长的杂树和荒草中,亦有乡民侍弄的几垄蔬菜。东墙外,日军占领期间的一处“万人坑”旁边,也种上了一片圆白菜和紫甘蓝,玉米正在秀穗,暗红的缨子如须,静静立在城墙之下。

  天高而蓝,云白而大,燕子一只只地从头顶掠过,钻进城墙的缝隙里,看来它在这里安家已经时日不短。连燕子这样小小的生灵也在古老的卫城庇护之列。有燕子筑巢,是居者之福。时间留下了卫城,但带走了战争,很好。

1651918421171022.jpg

d17078e6b2322860411950d91c223619.jpg


编辑:王春亮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