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文化历史

【浅读张家口】宿白‖宣化城沿革(札记)

2022-04-25 10:30:5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宣化城沿革

○宿白


  明初御边所建宣府镇城,《正德宣府镇志志》卷十录东莞罗亨信《宣府新城记》记其兴废情况云:

  宣府古幽州属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当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经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为巨镇,恒宿重兵以控御北狄。我太祖高皇帝诞膺景命,电扫妖氛,遂掩有华夷,残虏遁迹。地既入于职方,谓濒朔漠,则尽徙其民入居内郡,乃为旷墟。洪武初岁,发兵营屯。二十五年壬申(1392年),始立宣府前、左、右三卫,遣将率兵镇之。癸酉(1393年),又命谷王来治焉,捍外卫内之意益严矣。旧城狭隘,不足以居士卒。甲戌(1394年),展筑土城,方二十有四里,辟七门以通耕牧,东曰安定,西曰泰新,南曰昌平、曰宣德、曰承安,北曰广灵、曰高远。岁次已卯(建文元年,1399年),太宗文皇帝举靖难之师,(谷)王遗城还京,时止留四门,其宣德、承安、高远并窒之,以慎所守。永乐甲辰(二十二年,1424年)秋,仁宗昭皇帝嗣大历服诏曰:西北二虏狼子野心,未易以恩信结,宜谨为备。于是,分遣将臣大饬边防,命永宁伯谭公广佩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来镇于斯,修营垒,缮甲兵,严斥堠,复命工甃围四门,创建城楼、角楼各四座,以谨候望,铺宇百七十二间以严巡徼,二十年间边燧不兴,兵民安于无事。宣宗章皇帝履祚五年庚戌(宣德五年,1430年),立万全都指挥使司,统摄宣府、万全、怀来、蔚州、保安、怀安、永宁、龙门、开平等一十九卫所,控地东西千余里。今上改元正统之五年(1440年)……(上)特命都指挥使马昇督属分兵伐石陶甓,炼石为灰,以包砌之……四门之外,各环以瓮城……

  

  

图一、宣化城内外晚唐五代辽墓分布表

  

  

  正统五年马昇就洪武甲戌展筑之土城包砌砖石,此砖城即解放后拆除之宣化城。至于谷王还京时封窒之三门位置,见录于《康熙宣化县志》卷首所附《宣化府县城图》。兹以《民国宣化县新志》卷首所附《宣化县城郭图》比对,知南壁之宣德门址位在丹儿巷南端,距南关城西壁与宣化城南壁相接处不远;南壁之承安门址位宣德门之西,直青菜园街南端;北壁之高远门与承安门相直,在龙王庙北。

  明宣府镇城系就元宣德府城展筑。《嘉靖宣府镇志》卷十一《城堡考》记:

  元宣德县城,在今镇城内……寻为府治。

  又记:

  皇明宜府镇城,本元宜德府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上谷王命所司展筑,方二十四里有畸。

  是洪武甲戌展筑前之旧土城即元宣德府城。元宣德府因袭金宣德州和有元一代宣德府的变动,见《元史·地理志一》上都路:

  顺宁府……金为宣德州。元初为宣宁府,太宗七年(1235年)改山【西】东路总管府。中统四年(1263年)改宣德府,隶上都路。仍至元三年(1337年)以地震改顺宁府。

  元时宣德府——顺宁府有铁冶和银冶,设织染司和八鲁局,置鹰房猎户和管匠官,备站赤,立万户府。至大四年(1311年)、至顺元年(1330年)先后封帖木儿不花、乃马台为宣宁郡王于此。故欧阳玄谓顺宁为“燕代巨镇”。



图二、明代宣化城区示意图



  元宣德府——顺宁府上沿金宣德州。金宣德州则因袭辽归化州,《金史·地理志上》西京路记其沿革云:

  宣德州,下,刺史。辽改晋武州为归化州雄武军。大定七年(1167年)更为宣化州,八年(1168年)复更为宣德。

  宣德近中都,完颜亮迁燕后,宗室下迁常贬于此,故金晚期,州“多皇族巨室”,加之屯兵御北,城已嫌小,《金史·赵秉文传》云:

  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秉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其秋,宣德果以败闻。

  按嫌小之城,是指洪武甲戌展筑以前的旧城。亦即展筑后在“镇城内”的旧城。此旧城址的方位:西璧目前尚不清楚;在今宣化城东壁外约70米处的石油公司院内,发现出有大定通宝的金火葬墓,可见旧城东壁在该墓之西,疑即在今宣化城东壁的位置;今宣化城南壁外,邻近洋河,地势低下,估计旧城南壁约亦为明宜化城南壁所因袭;北壁似在安定门内大东街以北,该地段有几处遗迹应予重视。1.前引在今宣化城内中部偏北的弥陀寺遗址和朝玄观遗址,前者系元初丞相安童创建(寺前直抵大东街的驰道,遗迹尚存),后者亦系元时旧观,此一寺一观当时俱应建于金亡前的宣德州城内。2.皇城桥东以北、相国寺街北侧曾发现出有政和通宝的金末货币窖藏,货币窖藏不宜埋在城外。3.上述弥陀寺北约450米处和朝玄观北约300米处,即自窑子头向西一线,新发现夯土墙残段数处,该墙的夯层无规律,在10.5~20厘米之间颇似仓卒兴建者,揆之历史形势,此东西延长的夯墙疑即与上引《金史·赵秉文传》所记大安初加强北防有关。尽管《赵传》未记扩城事,但前线情急,率兵者驱戍卒急就为之,亦非不可能也。

  金灭辽后,大定间改辽归化州为宣德州。辽归化州上沿晚唐五代武州,《辽史·地理志五》西京道记其经过云:

  归化雄武军,上,刺史,本汉下洛县,元魏改文德县。唐升武州,僖宗改毅州,后唐太祖复武州,明宗又为毅州,潞王仍为武州。晋高祖割献于辽,改今名……统县一,文德县……

  武州正式入辽在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见《辽史·太宗纪下》:

  (会同元年十一月)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于是,诏……改新州为奉圣州,武州为归化州,升……刺史为节度使。

  此后,终辽一代,契丹皇室在归化州境内设行宫,障鹰猎鹿;统和中(983~1012年),曾任“善调鹰隼”的耶律制心为归化州刺史,耶律制心系耶律隆远即韩德让之侄,祖籍蓟州玉田,其祖匡嗣“得亲(辽)太祖……总知汉儿司事”,制心亦当因此出身而刺归化也。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酋长阿骨打起兵南下,次年称帝,建金国,天辅六年(1122年)陷归化。保大五年(1125 年)天祚帝被俘,辽亡。据《辽志》谓唐立武州最迟应在僖宗之世,武州有城,《通鉴考异》卷二十八“高行珪使弟行周为质于晋军”条引张昭《周太祖实录》记武州刺史高行珪守城事:

   (燕主刘守光大将元)行钦部下诸将……请行钦为燕帅,称留后……行钦以(武州刺史高)行珪在武州,虑为后患,乃令人于怀戍掠得其子,絷之自随,至武州……行珪城守月余,城中食尽……行珪呼谓行钦曰:与公俱事刘家,我为刘家守城,尔则僭称留后,谁之过也……

  武州建州之前,其地为武军驻地,置雄武军使。任斯职者,会昌初(841年)有张仲武,大历间(766~775 年)有刘怦。雄武筑城,两唐书俱谓始于安禄山,《旧唐书·安禄山传》:

  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传》;

  时太平久,人忘战,帝春秋高,嬖艳钳固,李林甫、杨国忠更持权,纲纪大乱。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更筑垒范阳北,号雄武城,峙兵积谷。(描黑)

  自天宝三载(744年)三月,安禄山代裴宽为范阳节度、河北采访使,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禄山反于范阳,是雄武建城即在此阶段。雄武城应即武州城,亦即辽归化州城、金末以前的宣德州城,故宣化西北下八里辽金墓地所出墓志尚记其地名为“雄武”:

  “葬于雄武本郡之西北。”[大安九年(1093年)《张匡正墓志》]

    “先祖考世居雄武人也……弥渐于雄武私第。”[天庆元年(1111年)《韩师训墓志》]

    “先祖世居雄武人也。”[天庆七年(1117年)《张世古墓志》]

    "公讳子行,字敏之,雄武人也。”[明昌元年(1190年)《张子行墓志》]

  由上可知,金末以前的宣德州城即辽归化州城,亦是因袭唐雄武——武州城,《嘉靖宣府镇志》卷一《制置考》更举出实物论据:

  武州唐置……今镇城。正统间(1436~1449年),葛峪人穴地得遗碣,谓为武川(州)是也。

  

  

图三、宣化城区示意图

  

  

  现在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明宣化城中,哪些部位是辽归化州城及其上承之唐雄武——武州城的范围?《嘉靖宣府镇志》卷十一《城堡考》透露了一点迹象:

  唐下落县城在今镇城之东,其制少隘。

  唐下落县系沿前引《辽志》所记之汉下洛县,唐武州即此县所升置,是此云县城亦即武州——雄武军城,其地“在今镇城之东”者,即指在镇城之东部。现据此线索再检讨一下历年宣化发现的晚唐五代迄辽墓的位置。因为唐辽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墓地是不会选在人们集居的城内的,但也不能离人们集居的城市太远。承宣化市文物保管所同志见告,宣化城除濒临洋河地势较低的南面外,其他三个方向皆有发现,唯分布在东面者最多,且都在明宣化城东壁外650米左右,即一市里有余的方位。现据1997年4月宣化文保所绘制的万分之一的《宣化城区图),记录近年宣化城内外各地发现的晚唐五代迄辽代墓葬情况。参看宣化城内外晚唐五代辽墓分布表(图一)和宣化城区示意图(图三)。

  根据发现晚唐五代迄辽墓的位置,即可大体将辽归化州城、五代晚唐武州城的方位估定在上表所列的范围之内:其东壁可推测与东距a、b、c三座晚唐五代迄辽墓约一市里余的明宜化城东壁一线接近。这个推测如果可以成立,即可进一步参考唐代中原北方州县城多方形或接近方形、开四门、门内设十字街、东西两横街长度相近、南北两竖街长度相近和州县衙署多位东西横街北侧等一般规律,来考虑雄武军——武州城的具体方位和它的主要内部布局。

  1.主要衙署位置历代相沿,明清宣化州(府)县级衙署及其附属机构多分布在小东门大街向西直迄米市街一带。此东西横街适在商业繁盛地点的四牌楼处与南北竖街相交,构成宣化城内的主要十字街。

  2.从四牌楼中心至宣化城东壁的长度,约为 740米,自四牌楼中心向西,与740米长度接近的方位,是皇城墙南街与新开路一线,其长度约为760米。自四牌楼中心向南抵明宣化城南壁的长度,约为 590米,此长度虽较东、西向两线为短,但据传宣化城南壁内外原是一自然界限,城外近洋河,下临低洼,只是由于明建南关城和近年拆城修路,逐渐填平垫高,原来高低的地貌已有改变。看来,明城南壁很可能是沿袭了旧城基址。姑以此为准,自四牌楼中心向北,与南向略同的长度约610米处,即接近清远楼亦即大东街一线。这个位置北至图一所示d、e两墓地的距离,也恰与a、b、c 三墓地西至宣化镇城东壁的距离极为近似(参看图三)。

  以上考虑复原的辽归化州城亦即唐雄武军——武州城:南北壁各长约1500米,东西壁各长约1200米,周长约5400米,约折合10.2市里,是一座东西略长于南北,内设十字街的横方形城堡。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展筑的宣府镇城,是自此唐武州城东壁北端向北延展约1740米(亦即自可能是金末北扩的宣德州城北壁又向北延展了约550米),自南壁西端向西延展约1600米。即南北两壁各总长约2940米,东西两壁各总长3100米。此四个数字加起来即明城的周长——约12080米,合24.16市里,与《正德宣府镇志》卷二《城堡》所记“镇城,洪武二十七年谷王命所司因旧城展筑……周围二十四里一百二十五步”和前引《嘉靖宣府镇志》卷十一《城堡考》所记“洪武二十七年上谷王命所司展筑,方二十四里有畸”,大体符合。

(本文为作者《宣化三题》节选)


编辑:王春亮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