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文化历史

【浅读张家口】宿白‖宣化古建筑(札记)

2022-04-22 14:54: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宣化古建筑

○宿白

1650610603626624.jpg


  宣化古建筑首推清远、镇朔二楼。清远建自明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镇朔创建早于清远四十二年,即明正统五年(庚申,1440年)。二楼俱建于宣化城内主要的南北大街上,并于 1986 年、1996 年先后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俗称鼓楼,楼下设墩台,台中部券拱洞,直宣化南(昌平)、北(广灵)两门。明东莞罗亨信《宣府新城记》记此楼云:

  今上改元正统之五年(1440年)……特命都指挥使马昇督属分兵伐石陶甓……复即城东偏之中,筑重台,建高楼七间,崇四丈七尺余五寸,深(五间)四丈五尺,广则加深二丈五尺五寸焉。上置鼓角漏刻,以司晓昏昼夜十二时之节……其檐二级,南匾曰镇朔,北曰丽谯。

  《正德宣府镇志》卷三《祠庙》亦记此楼云:

  镇朔楼即鼓角楼,在钟楼南,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礼部郎中黄寿正为匾,前曰镇朔,后曰丽谯。

  按鼓楼即古代望敌而设之谯之遗制;宋元以来,多以设司晓昏之鼓漏为主,故常置衙、市之间。镇朔左右为府、县署,前临商市所在的四牌楼,其位置应是依据当时城市设计之规制,故与北京、西安等地之鼓楼位置大体相似。


1650610603619578.jpg


  清远楼俗称钟楼,位镇朔之北,下设十字券拱,直宣化四门通衢。《嘉靖宣府镇志》卷十二《宫宇考》记其创建云:

  成化壬寅,都御史秦纮建……制极精致完固,上置钟以司昏晓。嘉靖丁酉(十六年,1537年)都御史郭登庸镕钟益金千斤,甚巨,今用之。

  宣化文物保管所李敬斋、王晓民撰《河北宣化清远楼》记述该楼建置云:

  外观三层实为二层……立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明间出抱厦,建筑四周为有围廊的明代常用的亚字形平面布局。通面阔19.7米,通进深12.35米……

  钟楼建于四面通衢之上,似为明代定制。洪武十七年(1384年)所建西安钟楼即位于东西大街与南北广济街之交,嘉靖五年(1526年)巡抚王荩又移建于四门通衢的十字路口,是现存与此钟楼位置对比的最佳实例。同为边镇的甘肃张掖,于正德二年(1507年)创建的靖远钟楼,虽同建于四门通衢,但钟、鼓并置楼内,当是鼓钟二楼设施之简化形式。钟楼位鼓楼之北,应是仿自京师,而京都之制据《日下旧闻考》卷五四引元人熊自得《析津志》所云:

  ……齐政楼(鼓楼)也,更鼓谯楼。楼之正北乃钟楼也。

  钟楼,京师北省东,鼓楼北,至元中建。阁四阿,檐三重,悬钟于上,声远愈闻之。

  又系上沿元大都之旧也。

  镇朔楼西北,有残破的时恩寺大殿一座《正德宣府镇志》卷三《祠庙》记:

  时恩寺在都察院东,成化时建,弘治九年(1496年)重修。

  《康熙宣化县志》卷十三《祠祀志》记:

  时恩寺在今府署东。

  按康熙时府署即明都察院旧址,亦即民国县署所在,为今部队家属院位置。近期宣化文物保管所实测大殿,始于大殿明间脊檫下皮发现创建时题记:

  钦差镇守宣府等处建寺大檀越信官太监总兵官乃胜、张进、颜彪、黄瑄。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十二日午时建完。清泉、时恩二寺开山第一代比丘净澄。

  知此殿之建恰在镇朔、清远二楼之间。又从题记所记创建寺施主的职衔,可以推测此寺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役后,明廷重整北边,在要镇宣化兴建的重要寺院。唯寺荒废已久,仅存之大殿亦倾颓特甚。大殿四注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进深末间已被拆除,中心间前接之卷棚抱厦系清代增建。

  上述二楼一殿俱经清以来屡次重修,特别是镇朔、清远二楼乾隆间和80年代的两次大修,更换了不少大小构件,尽管如此,二楼一殿仍保存了明代甚至15世纪明前期的大木规则;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做法似乎还早于15世纪。其例如平身科斗栱尚未缩小,中心间最多四朵;两朵斗栱之间距尚以间为单位;斗欹有

  䫜;假昂下皮装饰曲线开始于其上十八斗底的中线附近;额枋出头处饰霸王拳曲线者、其上端垂直线条极为短促;不用或少用雀替;彩画不施地仗等,此皆明式建制。柱头科上方伸出的梁头扁窄,与耍头同宽;假昂昂面几无凤凰台:清远楼角科尚用附角斗、三层内檐使用了45°斜栱;时恩大殿厢栱长于瓜栱、万栱,其假昂下皮曲线有的竟开始于其上十八斗底中线之前者;清远楼平板枋出头处有的杀两角,额枋出头处有的在垂直截线下斫成斜面;时恩大殿平板枋出头处饰以海棠曲线,额枋出头霸王拳曲线中部雕饰一独立的圆球状等,似皆为15世纪以前流行的做法。此外,镇朔楼角科平盘斗上出象头雕饰;时恩大殿、清远楼脊榑两侧用细叉手,三架梁上脊瓜柱下用方形角背;清远楼厢栱、瓜栱、万栱两端皆截作斜面,置于上述诸栱两端的三才升亦相应截作斜方形体等,虽属自雁北以东的地方手法,但其出现有的似亦在15世纪之前。以上推测如无大误,则宣化古建筑当有其本地的更早的来源。

  《正德宣府镇志》卷十著录(宣德)八年(1433年)大学士杨士奇《宣府弥陀寺重修记》云:

  寺有胜国时断碣,仅存其半,所可考者曰都功德主金紫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安童建寺,既毁于元季之兵,仅存弥陀殿已敝,都督(谭)公至,乃修其敝、廓其规,而一新之……寺中为三世佛殿,殿之东观音殿,次为宝光堂,西为地藏殿,次为普庵堂。三世殿之北为弥陀殿,殿前四隅为四坛场。东西序为僧寮,西序之西为禅堂。弥陀殿之北为毗卢殿,藏经附庋毗卢殿中,殿前左右为东西方丈,殿后为法堂。三世之南为天王殿,殿之前东为清源堂,次为钟楼,西为崇宁堂,次为大悲阁。又前为三门。庖廪宾客之位咸备。寺成于宣德八年……

  此弥陀寺,《乾隆宣化府志》卷十三《典祀志》附寺观亦有记录:

  弥陀寺。《旧志》明宣德八年镇帅永宁伯谭广修。大学士杨士奇有记……为镇城第一古刹。康熙元年(1662年)修。

  《民国十一年宣化县新志》卷二《建置志》记该寺当时情况云:

  弥陀寺在城内虎溪桥……元丞相安童建,见杨士奇记……民国初零落。仅剩残址,会第五师范成立,因就寺址建筑校舍。

  第五师范即今宣化东门内大东街路北的宣化师范。因知宣化城内果有元代较大的寺院建筑。其实,不仅有元代佛寺,即在重建弥陀寺同时,谭广还重修了一座旧有的道观--朝玄观。《正德宣府镇志》卷十著录大学士杨荣于宣德九年(1434年)所撰《宣府朝玄观重创记》云:

  城之北,旧有朝玄观,毁于元季,荒废有年矣……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谭公广……惟内地郡邑皆有浮屠老子之宫,为祝厘之所……而兹境乃阙焉。遂因农暇,以士卒余力,具群材,即观之故址,中建三清殿,左右翼以廊庑而龙虎台、玉皇阁展其后,缭以周垣,树以重门,高卑位次,各得其所,金碧辉煌,规度伟壮,像设、鼓钟、方丈、庖廪莫不毕具。经始于岁辛亥(宣德六年,1431年)之七月,毕工于癸丑(宣德八年,1433年)之九月。

  此朝玄观,清避圣祖玄烨讳,改作朝元观,观址位今朝元观街北侧。此外1985年宣化文物保管所在前述时恩寺西南不远处的花儿巷还清理了一座大约是辽代中期的舍利塔地宫,内出舍利石棺一具。宣化城内的古代建筑渊源久远,明代楼、殿有其本地更早的特色,亦是可以理解的事。

  (本文为作者《宣化三题》节选)


1650610603481615.jpg


编辑:王春亮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