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人物

百姓上党报|李闯夫妻:灌饼“卷”出幸福生活

2024-03-27 08:46:4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人物名片】李闯夫妻:鸡蛋灌饼摊主

  3月22日凌晨4点半,天色尚未破晓。闹钟响起的那一刻,李闯夫妻俩准时起床,他们要为灌饼摊做准备了。

  4点40分,窗外昏暗。夫妻二人像往常一样,将前一晚洗好晾干的生菜切成合适大小,装进袋里。接着舀面、加水,搓揉出柔软有韧性的面团。下一步,将腌制一晚的肉片从冰箱里取出,熬制好的一罐罐酱料准备齐全。所有食材要足够做百余份灌饼,然后搬运到早餐车上。

  6点,餐车出发,二十分钟后到达建国路报社对面。此时,天已亮起,街上行人三三两两,一位市民停在餐车前:“老板,来一个灌饼。”

  李闯正在和面。 陈佳 摄

  热腾腾的鸡蛋灌饼驱散了清晨的微冷。

  这是夫妻二人每天重复的工作,已经持续了整整十七年。自从2007年来到张家口,这对河南夫妇就扎下了根,早上6点半出摊成了风雨无阻的任务。

  7点,顾客渐渐多了起来,餐车前排起了队伍。妻子王少霞负责擀饼皮,面剂子擀成长条薄饼,抹上油酥,团成圆柱小团,整齐地摆在一旁。随后,案板撒上面粉,抓一个醒发好的面团,擀面杖两三个来回,油亮筋道的面团就变成了一张匀称的圆饼,摊在淋满热油的铁饼铛上,瞬间滋滋作响。

  接着,李闯将鸡蛋打入杯中,一边搅动一边观察面饼。待几秒后圆饼烙至金黄,表皮涨起,用筷子轻戳一个小口,蛋液灌入其中,然后迅速翻面。直到饼中鸡蛋熟透,“烙”的工序算是完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严格把控时间,早几秒饼子不够熟,但稍晚几秒就会焦黑,影响口感和外观。  

  普通鸡蛋灌饼到这里就要抹酱了,河南信阳的做法还有关键一步。将烙好的灌饼放进烤炉,烤过的饼皮更加焦香酥脆,咬一口外酥里嫩。再抹上秘制酱料,根据顾客要求加上生菜、肉片、烤肠,卷好的灌饼色香俱佳,让人迫不及待想尝上一口。

  李闯往餐车上搬运食材。 陈佳 摄

  一直到上午9点,餐车前的顾客都络绎不绝。人多时,一锅最多要烙八张饼,而每张饼放入的先后顺序不同,必须眼疾手快,时刻注意。能在繁忙中记清每个人的口味是李闯多年练出来的本事。  

  “多加一个蛋,少酱,烤得久一些。”“嫩鸡蛋,加里脊,不要辣,不烤饼,多放孜然。”“老板,一个灌饼,只加生菜。”

  一锅饼出来,多放什么,不要什么,灌饼拿到手中绝不出错。要说秘诀是什么,在他看来,秘诀无非就是四个字——熟能生巧。做灌饼时间久了,速度就快了;顾客来的次数多了,口味爱好自然就记住了。十多年的经验,李闯俨然成为一名灌饼“老手”,可刚入这行时,他并非一帆风顺。  

  1997年,刚满17岁的李闯就去了广州。卖过灯饰,做过手机,在各行各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年,但眼看年龄不小了,总不能一直这样居无定所。一次,李闯回到老家信阳,看到街上的灌饼摊突然想到,这正宗地道的河南灌饼,何不试着推广到外地?那之后他便跟着姐夫学起了做灌饼。基本的技巧掌握后,他和妻子来到了张家口,那时这座城市的灌饼摊并不多。然而,在最初的两年里,由于手艺不够精通,做出的灌饼口感欠佳,生意很是惨淡,他甚至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

  但入了门,就这样放弃实在不甘心。于是,李闯一边摆摊一边琢磨怎么改进,晚上收摊就钻进厨房,研究怎么和面不会发干发硬,每张饼胚都能鼓起,什么时候灌入蛋液不会烙煳……一次次的试错,一次次的提升,生意终于慢慢好了起来,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郭女士就是灌饼摊的忠实顾客之一,这个街口是她送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早起吃一个香喷喷的灌饼,再来一杯现磨热豆浆,是她和孩子最爱的早餐搭配。

  不等郭女士开口,打包灌饼的间隙,李闯抬头笑着问:“还是加里脊,不放孜然。”

  除了味道好,让郭女士能如此“死心塌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吃着放心。“网上曝光的‘科技与狠活’太多了,出门都不敢随便给孩子买吃的,但是这家灌饼我特别信任。” 

  顾客正在购买鸡蛋灌饼。 陈佳 摄

  保证食材的新鲜和质量是李闯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不管做人,还是做饼,都得讲良心。”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灌饼摊,他依然坚信食品安全是绝不能忽视的。不选用廉价面粉,不用过期食材,不购买半成品,从熬酱的香料到肉、菜,李闯首选最优质的原材料,诚信经营是他赢得顾客信任的关键原因。  

  品质过关,口碑打响,久而久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老顾客。如果哪天有事耽搁了,就会接到大家的“电话轰炸”。不少顾客为了能顺利买到灌饼,干脆提前一天微信预约,定好几份、几点来取,这样第二日不用等候就可以直接带走。李闯说每天大概都会有二三十份预约订单,因此他在忙碌中必须算好时间,抽空将订单做出来,等顾客来取。

  李闯夫妻俩正在做鸡蛋灌饼。 陈佳摄

  9点之后,买灌饼的人渐渐少了,夫妻俩终于能稍作休息。李闯擦拭着操作台说,过去有个大学生常来光顾,毕业后去了洛阳上班,每次回来都要第一时间买灌饼解馋,走时准得买上几份带走,他经常说:“吃了五六年,就馋这个味儿。”

  提到这些,李闯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妻子王少霞说:“能有今天,离不开多年的付出,做这行看着轻松,其实并不容易。”冬天寒风凛冽,夏天酷暑难当,一年四季天不亮就得爬起来。铁饼铛上热油滚烫,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手上的伤疤和被烤炉炙烤过的头发,是这些年来李闯做灌饼的痕迹。从前年轻时觉得卖灌饼丢人,但他现在不这么觉得了。相反,他感到这样的奋斗极有意义,顾客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奖赏。

  9点半,夫妻俩准时收摊,但依然闲不下来。他们要采购食材、打扫餐车,一直忙碌到夜里,然后期待满满地迎接第二日的朝阳。

  (河山新闻记者 陈佳)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