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助力冬奥

让更多人感受世界的美好——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志愿者杨一铭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3-10 10:01:53

  张家口新闻网讯:3月7日上午, 云顶场馆群,微风和煦,冬残奥会志愿者杨一铭在 A 场地看台区站岗执勤。他穿着厚实的冲锋衣,手里举着“小蜜蜂”扩音器,引导观众有序入座。有路过的观众,向他询问座位的方位, 他认真倾听着,略反应几秒钟,就清晰地说出了答案。没有观众发觉,他是一名听力三级残疾的大二学生。

image.png

杨一铭在看台区为观众服务。

  杨一铭,沧州人,就读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 小时候,一次高烧让他的听力严重受损。 在妈妈的精心纠正和护理下, 他能吐出清晰的词句, 听力却只剩下百分之五十。 刚上大一,杨一铭就报名参加了冬奥志愿者选拔。 经过多轮培训,今年1月,杨一铭终于和同学们进入云顶场馆群, 成为赛事服务领域的通用志愿者, 他的岗位是在云顶场馆的主入口, 引导进入落客区的乘客到安检口检票。 为了做好服务, 他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度集中。 “有时候,观众说话语速太快,或者声音很小,我就听着很模糊, 我只能笑着说,‘对不起,观众朋友,您能再说一次吗?我没有听清楚。’”杨一铭不愿意承认他的残疾,却不得不亲口说出这个残酷的现实。 好在,没有观众在意,总是会重复一遍。 这时候,杨一铭身边的同事也会主动靠过来,帮他倾听着。杨一铭高兴地回复着观众,也向同事送去感谢的眼神。

  志愿者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在杨一铭看来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磨练, 对意志, 对精神,都有收获。 冬奥期间,杨一铭被分到B组,采用轮班制,两人一组,20多人轮替。他们的工作时长不固定, 根据赛事安排决定,遇上两场赛事,他们经常每天从早晨6点半站岗到下午1点多。 “我们必须在比赛前3个小时入场准备,天气不好时,我们要更早。 ”在崇礼,杨一铭深切感受到这里的风和雪。 在将近零下30度的天气里,他们站在户外,风雪扑面而来,刺得睁不开眼睛。有时,雪花进入眼睛,他揉揉眼,继续目视前方。

  天气不好时,他们10分钟一轮班。 观众离场时向志愿者招手,说着“你们真棒”的话语,感谢他们的默默付出。 观众的认可, 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

  圆满完成冬奥会志愿服务后, 杨一铭又开始了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

  这一次, 他的岗位在看台区。“我比健全的人更能感同身受残疾人运动员的艰难, 毕竟他们生活已经很不易, 更别说训练了。 ”在赛场上,有不少运动员摔倒了,又艰难地站起来;有的运动员上肢残疾, 却滑着单板做出复杂的动作; 有的运动员出发时落后, 却凭借顽强的毅力获得奖牌…… “他们突破极限,创造奇迹。 我这点残疾不算什么!”杨一铭乐观地说着。

  “我曾受到很多帮助,那种感觉很温暖。 我希望成为万千雪花中的一片, 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记者 臧波 通讯员 刘蓓蓓

[责任编辑:李雅雯]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