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助力冬奥

【我们的故事】城市志愿者王潇站好最后一班岗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3-01 10:22:28

  张家口新闻网讯:2月28日是王潇最后一天执勤的日子。 终于要为自己20天的城市志愿服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既激动又不舍。 “站好最后一班岗, 今后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传递温暖!”这段经历让王潇感受到了奉献的幸福。

  当日,王潇是早班,从9:00到13:00。 在经开区他所执勤的岗亭,看到了几副新面孔,原来这是与他们交接的下一批志愿者。 王潇热情地向他们分享了这段时间志愿服务的内容、注意事项和自己的经验。看到一张张兴奋的笑脸,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做城市志愿者这一路走来的经历。

  王潇今年28岁,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研二学生。 作为一名留学国外的张家口学子,王潇对祖国、 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眷恋。“家门口举办冬奥会千载难逢,意义重大, 我一定要做点儿什么! ”去年六月,当他得知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在招募城市志愿者时,立即在网上报了名。 通过筛选正式进入了志愿者培训阶段,并于同年11月参加了 “相约北京”2021/2022系列测试赛(张家口赛区)的城市志愿服务工作,这为他积累了不少的志愿服务经验。

  北京冬奥会期间,王潇再次入选成为了一名城市志愿者。 虽然没能进入到赛区进行志愿服务,但这份接地气的工作,同样让他感受到了无限的荣光和满满的价值感。“您好,这是冬奥宣传册,里面有很多关于冬奥的知识和张家口的历史文化介绍。 ”“这个冬奥会会徽是以汉字‘冬’天的冬抽象而来的,冬残奥会会徽叫‘飞跃’。 ”在志愿服务时,每当遇到有人询问关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及家乡文化历史的问题,王潇都会耐心解答。 一次, 他在发宣传册时,一位老人听完他绘声绘色的讲解,临走时不禁拍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小伙子,经你一讲,我这回都记住了。 这本册子我回去一定好好看看。 ”

  “能参与到冬奥会的城市志愿服务当中, 我感到特别荣幸和自豪。”王潇说,“最后一班岗不代表结束,我会继续用微笑传递善意,用专业体现担当,让志愿者精神感染更多人。 ”

  记者 韩洁

[责任编辑:李雅雯]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