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助力冬奥

从亚运到夏奥再到冬奥,中国谱写体育强国梦
北京冬奥会给世界留下什么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2-23 10:25:23

  北京冬奥会落下了大幕,但奥运精神和冰雪热情永不散场。北京冬奥会的遗产不是赛会结束以后才产生,而是伴随着七年的筹办工作不断产生、不断固定。 而“有形遗产”之外,冬奥会带来的精神、文化等“无形遗产”,更是中国和全世界的财富。 绿色冬奥场馆、科技低碳理念、奥林匹克教育、“三亿人上冰雪”———这些从中国传递给世界,又必将从世界传递给下一代。

image.png

32年,中国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1990年亚运会,到2008年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奥会,长长的32年,一座城市与三届大型体育盛会的交汇。这背后浓缩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断发展、着眼未来的中国。

       [ 1990年北京亚运会 ]

       捐款2.7亿元

  1987年,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一个五年级小学生颜海霞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了一则为亚运会捐款的倡议书,她就把自己刚刚拿到的压岁钱1块零6毛钱寄给了北京亚组委,那一年小女孩 12 岁。 到了 1990年,亚组委的一封回信让她成为了焦点,很多媒体开始发起寻找亚运第一捐款人的活动,15 岁的颜海霞被找到了,她受邀前往北京观摩亚运会。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回忆北京亚运,前国家体委主任、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生前表示,当时举办亚运会一共花费 21.37 亿元, 中央财政拨款了8.5亿元,但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在为亚运捐款的倡议发出后,全国人民都参与进来, 一共捐了 2.7 亿元。 除了颜海霞,一位老奶奶把自己10年积攒下来的养老金,一共187块3 毛 1 分钱捐给了亚运会;张家口烤羊肉串的库尔班大叔为了凑成一万元整数,卖掉了儿子心爱的摩托车; 沂蒙山区26岁的农家子弟李贵兴,带着全家节衣缩食攒下的200元钱,一路上风餐露宿, 步行17天将钱亲手送到北京……而为了支持北京亚运兴建游泳馆,中国香港爱国商人霍英东个人掏出了一个亿。若干年后,颜海霞回忆那次捐款时表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选择。 ”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在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我们希望让全世界看到,而亚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 2008年北京奥运会 ]

  中国期待和世界融合

  与很多年前相比, 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魏纪中老人回忆当年飞往举办奥运会投票地莫斯科时,一些相熟的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与他的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简单地说‘我支持你们’这样的话了,而是给我提各种如何能把奥运会办得更好的建议。 ”不出所料, 最终公布投票结果时,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众望所归地说出了“北京”两个字。

  2008年北京奥运的盛景注定留在全世界观众的记忆深处,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奥运会发言人王伟曾谈到, 比起1990年亚运会, 当时的中国更成熟、准备更充分。“改革开放30年,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中国非常期待和世界接触,来展现这些成就。 ”

  如果说当年气壮山河的 《亚洲雄风》 代表了一个时代国家崛起的信念与渴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永远一家人”,刘欢唱起的《我和你》,连同那首脍炙人口的《北京欢迎你》,都传递着日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拥抱的胸怀。

  丰富的奥运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使用了31个场馆, 其中12个为新建、11个改建,还有8个是临时建筑,无论是国家体育馆、鸟巢、还是水立方,这些场馆无一不是在2008奥运前夕竣工的, 当时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北京奥运的需要。如今, 这些场馆都已经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透露, 北京奥运后的十年时间,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建筑的奥林匹克公园累计已经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

  相关部门数据显示, 当时的主要场馆奥运后一年 365 天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举行体育和文化活动 (剩余时间主要用于场馆的修缮和保养),利用率之高放眼全球颇为罕见。 以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例,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商业冠名的奥运场馆,其文化娱乐演出占比超过7成,整个北京的商演有60%放在五棵松。

  北京奥运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联合国负责体育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特别顾问在一份报告里写道,“奥运会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中国人在其中展现出的友好、 领导力与包容性将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中持续发挥桥梁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青奥、大运、亚运、世博等国际活动相继在中国举办。

     [ 2022年北京冬奥会 ]

      全球最安全的地方

  一如 1990 年北京亚运会为举办奥运会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同样具有深远意义———其中就包括为“双奥之城”的出现做了最好的铺垫。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使用25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 其中北京赛区12个场馆中有11个场馆为2008奥运遗产, 经过改造后承担冬奥比赛任务。 比如鸟巢用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用于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 五棵松体育中心则用于女子冰球的比赛, 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场馆只有被称为 “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原有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很显然,继承了2008年北京奥运遗产的北京冬奥将 “节俭办赛”的理念落到了实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这届冬奥盛会的办赛水准——事实上,北京冬奥是至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公开表示北京冬奥非常成功。 巴赫还着意提到,“北京冬奥的闭环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这是中国疫情防控成果最有效的体现。

  荡气回肠的强国梦

  同样令世界惊叹的是, 在北京,“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真正变为了现实。 北京冬奥会是历史上首次应用二氧化碳临界制冷制冰技术的冬奥会, 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位于国家游泳中心的“冰立方”,通过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 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能运行水上项目又能运行冰上项目的“双奥”场馆,短短20天内就能完成“水-冰”场地转换。 依靠张北地区的柔性直流电网, 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还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云上奥运”,冬奥核心信息系统实现了 100%上云……这是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烙印,插上科技的翅膀, 低碳环保构成了北京冬奥最靓丽的底色。

  2008年,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以一种诙谐的口吻表示:“北京奥运会注定是一次特别的奥运会, 这是奥运会第一次由占世界1/5人口的国家举办。 ”如今, 在巴赫的描述中:“随着三亿人上冰雪, 北京冬奥会将为全球冬季运动开启一个新时代。 ”

  以 1990 年北京亚运会为起点, 伴随着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时隔14年落地北京,我们已经从让世界认识中国, 到让中国影响世界———“双奥之城”背后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强国梦。

  (据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李雅雯]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